APP下载

《形势与政策》课保障机制的若干思考

2009-07-30叶颖华

文教资料 2009年11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理论课

叶颖华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提高其教育实效性,必须从明确课程定位、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落实思想、制度和人才等保障机制。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保障机制教育实效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是,在目前新形势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形势与政策》应有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要提高其教育实效。必须落实相关保障机制,这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课程定位,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的思想保障。

教育部于1987年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各高校普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自觉服务于祖国和人民。另外,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等多个文件中可看出《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虽然各高校按照要求普遍开设这一门课程,但是,由于各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课程的发展程度存在重大差距。大多数高校能够明确课程定位,落实教育目标和要求,保证体制、机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但是,也存在一些高校没有从学科建设和规划的高度来对待,欠缺对课程的长远规划。甚至个别高校为了应付,勉强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必修课,但在教学安排、教育要求、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问题上并没有和其他必修课程同等对待,《形势与政策》课实际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门课程如果连学校都不重视,如何要求学生重视,更谈不上发挥其育人功能。因此,只有明确课程定位,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的精神上来,才能确保其它保障机制得到有效落实,进而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二、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的制度保障。

1高校应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为主、各部门主要领导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定期召集会议,齐抓共管,组织协调《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特殊课程,其教学管理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首先,《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教务部门应按有关文件规定具体落实课程的学时、学分,统一安排考核工作;其次,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多个部门统筹安排;再次,作为教学的具体实施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要从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另外,生均20元的教学经费的划拨、教学设备的配置、师资的培训、学科建设的加强还涉及财务、设备、人事、科研等部门。可见,要搞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是单靠一两个部门就可以的,高校只有成立领导小组并建立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地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

2设置负责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机构——《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确保《形势与政策》课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第一,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员制度和学生联络员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教学检查和督导以及学生联络员的情况反馈,教学管理部门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教学管理。第二,建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评估机制。教师之间应相互听课学习,并做听课笔记,对所听的课进行客观的量化评价:实施考核制度,考核成绩作为调整教师队伍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的人才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做到以下五点:一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要相应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编制;二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准入门槛,让真正懂马列、信马列、有理想信念的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三是要做好师德建设和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加大培养中青年学术和教学带头人的工作力度;五是要解决教师在教学工作量、课酬计算、工作考评等问题上遇到的困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授课教师,主要由各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学生处、党委宣传部等政工干部兼任。部分政工干部在教学能力、理论素养、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水平参差,并且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兼课的政工干部无法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各种相关资料用以编写教案,同时在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方面比不上专任教师,有其不足之处。但相对于专任教师来说,政工干部也有其自身优势,表现在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关注的各种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对此应给予充分重视。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为授课教师订购和编发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收看形势与政策方面的报告或主题讲座、强化教师在职培训、鼓励和组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培养教学和学术带头人等多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以“两课”教师为主,政工干部为辅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负责的高度讲好每一节课,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的其它保障。

1优化教育内容,确保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品格的重要元素,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它渗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涉及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见习、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相关内容,为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适应新形势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要求,丰富和拓展教育教学内容,需要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其中,教育教学的时效性亟待加强。

形势与政策的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课程,暂时没有统一教材。虽然教育部在每学期都印发教学要点,但是教学内容总是处于不断改变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内容编排上要认真思考,并进行优化,选择近期对社会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马克恩主义理论中有关观察分析形势,制定执行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大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理解、坚信、拥护、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大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形势与政策》是一门知识面很广的课程,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基础上,应加强《形势与政策》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结合,建立系统、规范的教学体系。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校也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师生思想实际,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要结合当前当地实际,各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鲜经验和做法,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已颁布实施,广东推动《纲要》实施,如何推进体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如何勇于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先行先试,紧紧依靠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率先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如何体现广东特色、广东气派。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规范优化。

2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一方面,许多教师只是沿袭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缺少互动性。另一方面,一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仅采用枯燥的板书教学而没有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或者只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专题影片、视听资料敷衍了事,缺乏对理论知识的透彻讲解。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配合协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是简单地读新闻,教师也不是新闻报导员,而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从更高的高度对事件或问题的发生背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形势,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其可行性,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与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方法,把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法组织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时事点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要采用现代手段,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创建教学网站,实现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通过生动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必须从明确课程定位、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五个方面人手,落实思想、制度和人才等保障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实效,真正发挥其特有功能。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理论课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