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心思考
2009-07-30程荣晖
程荣晖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认真分析大学生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价值观多元化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党在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重要保障。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党员是未来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各项事业骨干力量的重要来源。因此,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和命运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大学生党员思想面临的问题
价值观多元化是指在同一个社会中同时并存两个以上价值观念体系。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西方各种主义、思潮、话语、观念也通过种种途径得以合法传播,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新世纪以来的大学生从出生便在这样的背景中成长,虽然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但是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对于高校的学生党员来说,首先要加强的依然是理想信念教育。
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学风从整体来看仍然保持着较好的状况。他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注重对社会的贡献;他们渴望知识,立志成才,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观中也有一些消极的因素对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造成很大的冲击。具体表现为:一是少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淡薄,党性弱化,入党后便放松了对党的思想理论的再认识和继续学习,甚至有的大学生党员在市场经济的喧嚣中迷失了方向,沾染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习气。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和机会为自己谋取利益;二是少数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和功利化的趋向。极少部分学生党员在我们问卷调查中承认自己入党只是为了以后毕业找工作和未来发展有好处;三是少数大学生党员不思进取,不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发挥主动性,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亟待提高,甚至表现还不如普通同学;四是少数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不高,政治责任感不强,缺少忧患意识,对重大时事缺少思考,对党的事业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缺乏思想准备。
二、大学生党员思想差距形成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看,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引发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态势。我国社会正在全面转型。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会引起社会价值观念的相应变化,这是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根本原因,从而也导致了大学生党员思想的先进性程度参差不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的人格理想,使其过分注重物质利益。倾向于自我价值实现。商品经济交换的理念遮蔽了大学生党员思想中的党性原则。
2网络、媒体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直接的冲击和影响。境内外敌对势力一直在与我们争夺网络阵地,他们利用网络通过种种方式向青年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一些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被动摇。价值观方面也受到了许多负面影响。另外,虽然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对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看到,一些影视、广播等媒体不断出现媚俗化、娱乐化倾向,投机与幻想刺激了部分年轻的大学生党员,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进入了矛盾、不稳定的状态。
3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落后于形势。
部分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途径、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常流于说教,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变成一种僵化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大学生党员在党员先进性认知上的忽略。学校基层党组织对已经发展的大学生党员缺乏系统的再教育培训制度,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教育考核,仅仅寄希望于大学生党员的自律自觉是不够的。在这个强调个性的时代,~部分学生党员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4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
当前的大学生党员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甚至已经出现了“90后”,他们思想活跃,但又涉世不深,阅历太浅,社会经验少,对党的理论、历史经验和教训缺乏了解,同时,他们加入党组织的时间不长,经历过的政治考验和党性锻炼较少,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成熟,这就使有些大学生党员很容易被一些新颖的西方思潮所吸引和打动,接受其中的某些观点,造成一部分学生党员政治上迷惑,甚至使得少数学生党员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三、建立“五个机制”,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建立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党员的头脑,这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前提。要严格控制大学生党员的入口管理,将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发展到党的队伍中来,要认真抓好大学生党员的后续培训工作。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把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党内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把建立针对党员的考核评估、奖惩激励、监督制约等环节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性统一的长效机制链,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程序严密、执行顺畅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2建立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共建机制。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年轻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多元化倾向,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肤浅,只停留在简单学习党的知识等一般认知程度上。而教工党员不仅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积累。而且有多年的工作实践。这些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更好地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生动的案例教育引导学生,从而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同时,通过共建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加深对彼此的理解,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3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的考评机制。
学校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考评机制,从制度上使大学生党员形成在思想动态、学习成绩、实践能力、群众基础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的评价体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广泛听取入党介绍人、其他党员、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以及广大同学的意见,力求使考核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学生党员必须经常向所在党支部汇报沟通思想,保持与组织上的紧密联系。同时,制订学生党员考评细则,使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专业学习、党内生活和社会工作、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受到有效的教育管理,促使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群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教育。
4建立党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机制。
充分发挥学校党校的作用,重点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训和教育,使之真正成为党员教育的理论知识、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的培训基地。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重在实践,这就要求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要突出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党员在丰富的实践性活动中深刻领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职责。继而规范指导自身的言行,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校要经常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举办各类党的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座谈会、重要思想宣讲活动等,注意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主题进行教育。学校的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艺术节活动、重大纪念性活动、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和暑假党员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党员提高修养、锻炼能力、展现素质的平台。
5坚持党性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的宗旨,切实把党的宗旨作为党性原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的先进性就有了保证,党的整体的先进性就有了保证,否则再好的道德教育也无济于事。但思想道德防线是基本的一道防线,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年轻的学生党员是将来国家各项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道德自律能力可以说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充分认识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这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学生党员的廉洁素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