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傲慢与偏见》解读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2009-07-30

文教资料 2009年11期
关键词:班纳特夏洛蒂婚姻观

曲 静

摘要: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五桩婚姻。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婚姻的分析,探究简·奥斯汀理想的婚姻观,并指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所在。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爱情婚姻观婚姻关系

一、引言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描写爱情和婚姻。简-奥斯汀是英国十九世纪初的小说家,她创作的小说主要描写青年男女的感情纠葛和婚姻嫁娶。其中,《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以讽刺为基调,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观察力,刻画了几种不同的爱情和婚姻关系。该作品也反映出作者本人的爱情婚姻观,这种爱情婚姻观在当今看来,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小说中的几种婚姻关系

1班纳特夫妇的婚姻——一见钟情型

班纳特先生是位乡村绅士,班纳特夫人是一位律师的女儿,他们一见钟情,轻率地结了婚。班纳特先生对其夫人的爱情是被外貌迷惑,一时冲动的结果。他们的爱情即使有,也是短暂的,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婚后不久,班纳特先生就发现自己竟然娶了一个智力缺乏而又心胸狭窄的女人,她与自己在性格、品位和爱好等方面都格格不入,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更是无从谈起。班纳特先生除了偶尔拿太太的愚昧无知开开玩笑之外,就只有隐居书房,沉溺于谐谑之中。班纳特先生当年对待婚姻的态度过于轻率,冲动大于理性,对美貌的考虑多于对性情的评判。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一见钟情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轻率的爱情和婚姻是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的。

2丽迪雅与韦翰的婚姻——情欲冲动型

韦翰外表英俊儒雅,内心却狡诈虚伪。十分肮脏:而丽迪雅则轻浮无知、爱慕虚荣,看上了放荡虚伪的韦翰。韦翰带丽迪雅私奔并不是出于真爱,而只是把她当作玩伴。最后,达西帮韦翰还清了赌债,并给了他一笔钱,他才同意和丽迪雅结婚。可见丽迪雅和韦翰的婚姻是建立在金钱和情欲的冲动基础上的。建立在情欲之上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也不可能得到幸福。小说的结尾。我们看到这对夫妻经常靠赊借度日,这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放纵情欲的婚姻的惩罚。

3夏洛蒂与柯林斯的婚姻——虚荣功利型

柯林斯是班纳特先生的表侄,受凯瑟琳夫人的提拔成为牧师。他既不通情达理,又不讨人喜爱。他结婚的理由有三:第一,作为一个生活宽裕的牧师,理当给全教区树立一个婚姻的好榜样;第二,他深信结婚会大大地促进他的幸福;第三,按照凯瑟琳夫人的意思,他应该找一个会算计、能管家的女人。在他看来,婚姻是否有爱情作基础并不重要,因而在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后,继而转向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蒂。夏洛蒂已经27岁,人长得又不标致。她固然清楚同柯林斯相处实在是件讨厌的事。他对她的爱也一定是空中楼阁,不过她还是要他做丈夫,因为“结婚是她一贯的目标,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她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饥。她现在就获得这样一个储藏室了”。二人的结合没有感情基础,完全是出于对婚姻的需要:柯林斯追求的是世俗的赞赏与婚姻外在形式的完满。夏洛蒂追求的是生活的舒适和经济的保障。而夏洛蒂的家人对待这桩婚姻的态度也同样是世俗功利的:她的父母为能得到朗伯恩的财产并有希望觐见皇帝而兴奋,几个妹妹为能够提早获得社交的机会而高兴,她的兄弟则为姐姐终于不用做老处女而感到庆幸。这种对待婚姻的态度是作者所讽刺的。

4士英与彬格莱的婚姻——婉约含蓄型

吉英是班纳特家中的大女儿,她美丽善良,性情柔和,但是性格内向,喜欢彬格莱先生却不愿意表露。彬格莱先生相貌堂堂,为人谦和且家境富有,他对吉英一往情深。但是彬格莱先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优柔寡断,遇事不自信。在与吉英的感情方面,他相信达西胜过相信他自己,以至于由于达西先生的错误判断,险些失去了与吉英的幸福婚姻。吉英性格软弱,在得知彬格莱等人从尼日斐庄园离开且没有再回来的打算的时候,竟没有努力去争取自己的爱情。这对才子佳人性格方面的弱点注定他们的婚姻要历经磨难。多亏达西写给伊丽莎白的信消除了误解,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桩经历坎坷却最终美满的婚姻表明作者在婚姻方面相信善有善报。

5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圆满和谐型

伊丽莎白与达西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伊丽莎白聪明睿智,自信独立,有个性,有主见,虽然不是姐妹几个中最漂亮的,却是最具人格魅力的。达西一表人才,举止高贵,且收入不菲,但给人的印象却很傲慢。在初次舞会上,达西傲慢冷漠的言行举止使伊丽莎白对他产生了偏见。加上后来韦翰的谎言和恶意中伤,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误解和偏见逐渐加深。经过后来的接触,达西逐渐为伊丽莎白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伊丽莎白也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达西。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矛盾源于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而矛盾的消失源于傲慢和偏见的消失,这也很好地回扣了题目。他们二人是在傲慢和偏见的产生和消亡中逐渐了解并相爱的,并最终结成美满的婚姻。这种在交往接触中逐渐了解对方,并经过理性思考的态度,是作者所推崇的婚姻态度。

三、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纵观这五桩婚姻可以看出,单纯基于美貌、钱财或地位的婚姻是靠不住的,也是为作者奥斯汀所不齿的:奥斯汀也不相信一见钟情,她认为以爱情、相互理解及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两个人只有在接触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增进了解,摩擦出真正的爱情火花,才能步入圆满的婚姻殿堂。此外,奥斯汀给了她最喜爱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以理性的头脑。伊丽莎白两次拒绝求婚和答应达西的第二次求婚表明了她对待婚姻的理性态度。第一次,她拒绝了未来庄园和财产继承人柯林斯先生,因为她发现柯林斯的性格和为人与她自己是格格不入的。第二次,她拒绝了年收入一万英镑的绅士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因为当时达西的态度是傲慢的。当达西第二次求婚时。她对达西的了解进一步深刻,傲慢与偏见逐渐消除,并为对方的人品个性所吸引,所以才答应达西的求婚。奥斯汀对这一人物性格的塑造,反映了奥斯汀作为一个女性对于婚姻中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妇女的地位卑微,对于年轻的女孩子。尤其是没有多少财产的女孩子来说,婚姻就是她们的救命草,是她们获得尊重与安定的唯一出路。对于生活在那个男性社会中的女性来说,没有财产意味着没有生活的保障,她们无力养活自己,往往只能通过婚姻来为自己谋取生存的条件。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她们要想改变生活状态就只能“嫁一个有钱的丈夫”。这也正体现了作者对十九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子在社会中无地位状况的无奈与悲哀。正是由于受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的影响。奥斯汀认为美满的婚姻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小说开章便说:“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即:财产是婚姻的基础。虽然作者通过柯林斯与夏洛蒂的婚姻告诉人们,单纯为金钱或财富而结婚是错误的,但她所描写的理想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仍然是以达西不菲的收入做后盾的。在这方面,奥斯汀的婚姻观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四、奥斯汀的婚姻观对现代婚姻的启示

奥斯汀通过《傲慢与偏见》向读者展示了这样的婚姻观:美满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爱慕与尊重的基础上的,即:双方个人魅力的吸引。幸福的婚姻应该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是理性的、深层次的相互理解,而不是物质、肤浅的相互需要。她强调,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这种用独特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敏感的心体会生活所凝练出来的婚姻观,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社会进步、科技发达的今天,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女性有了独立的人格,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夫妻双方都可以参加社会劳动,获得收入,因此,丰厚的物质基础不再是婚姻的必要条件。只要勤劳肯干的两个人将婚姻建立在爱慕、理解、尊重、理性的基础上,都会收获幸福的婚姻。

猜你喜欢

班纳特夏洛蒂婚姻观
借钱不可尽力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秒破命案
永远不要停止相信自己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语义学与语用学在《傲慢与偏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女性成长的书写——张洁《无字》与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