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少年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的调节策略

2009-07-29王海坤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2期
关键词:运动量教练调节

王海坤

摘 要:在少年体育教学中,教练是否能合理安排和调节少年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往往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锻炼少年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极大重视。

关键词:运动负荷;心理负荷

1 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含义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少年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少年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少年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少年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练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教练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作者认为,首先必须了解制约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然后再综合各因素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2 影响少年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少年20米速跑 ,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1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小。 在少年体育运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钻、爬、投掷等动作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少年的活动时间。它包括少年连续活动的总时间和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其中少年的练习密度(少年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少年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如果一节课,少年总是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量就偏大而且易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

活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的活动项目对少年身体的影响也不同。如少年做直体滚动时,前庭分析器所受的 刺激和意志负荷均较大,而运动负荷却不大。障碍跑时不仅全身运动负荷很大,而且认识和意志负荷也较大。连续立定跳远,运动负荷较大而心理负荷却较小。在平衡木上走、跑、过障碍、滚球、拍球时少年的心理负荷都很大。少年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一般两种负荷均较大。

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前者指练习的次数、距离的总和,它们与少年的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后者指练习的正确规格和要求。对练习质量的要求越高少年需负出的心理负荷则越大。

教练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练组织运动内容的难易是否合适,是否具有趣味性,组织措施 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少年的运动和心理负荷。如过多的排队调换队形,分组太少而导致少年长时间的轮番等待,均易使少年产生烦燥情绪,甚至注意的分散,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较好完成。

少年的个别差异。指少年的身体机能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个别差异。在少年体育运动中,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少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以同样的速度速跑完20米,有的少年心率达180次/ 分,有的幼儿仅168 次/分;同做一个游戏,有的少年兴致勃勃,有的却感到索然无味。

3 合理调节少年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策略

综合以上各影响少年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3.1 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这就要求教练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练要合理安排少年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少年的练习密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3.2 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教练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少年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少年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一般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是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的水平,持续一定的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少年出现两种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运动量由大变小。前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如课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 定跳远。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 后半部分就可安 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熊和石头人”。

心理负荷的曲线较复杂,往往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无任何规律可循。一般来说,体育活动中少年的认识负荷不应太大,且需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伴随少年,让少年在快乐中动脑筋。少年的意志负荷也不应太大,应让少年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这就要求教练在安排教材时充分考虑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所选的内容难易适当,富有兴趣性和直观性。同时还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由于少年十分喜欢游戏,孩子在游戏中的认识负荷、情绪负荷、意志负荷都较高,因此,在体育运动中教练应多采用生动有趣、针对性强的体育游戏和道具,再结合教练生动形象的讲解、示范,来调动少年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少年锻炼的效果。一般来讲,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应抓住少年头脑较清醒的时机安排新的较难的教材,以增大少年的认识负荷,而后半部分则宜安排认识负荷较小的带复习性质的教材。而情绪负荷,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不应过大,以避免因少年情绪过度兴奋而影响新教材的学习掌握,在后半部分可安排适当的内容以让少年的情绪负荷达到高潮。对意志负荷,学习新教材和较难教材时应先大后小,学习较易教材或复习旧教材时则可是先小后大。

3.3 灵活运用教法

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练在领导少年的体育课时应精讲 让少年多练,应使少年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少年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 %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少年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少年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

在各个年龄班,教练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但所选的焦旭或教学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少年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少年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少年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少年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练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练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少年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教学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少年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少年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少年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交流的讲解、示范、交代任务、评价、少年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少年的休息时间。

充分利用场地、器械。事实上,每个少年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体育场地上,有的少年还达不到正常标准,这就需要教练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如器械不够,则可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少年的练习密度。

此外,安排运动负荷时还应考虑季节和气温因素。在炎热的夏季,可适当降低少年的运动负荷;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应适当增加少年的练习密度(但运动强度仍不应太高)和运动负荷。

以上调节策略,教练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结合每节教学内容和少年的实际,做到灵活机动,科学调节,以增强少年的体质,使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运动量教练调节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贪玩教练
加油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汽油机质调节
怎样掌握最佳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