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2009-07-29钟莉莉
钟莉莉
摘要:《会计法》中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完整”。会计人员心理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而真实性则构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朱总理在国家会计学院揭牌仪式上题写了“不做假账”的校训,则说明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程度。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损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使会计信息无法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参考,政府也无法对国家经济形势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判断。会计信息则成为管理者操纵业绩甚至操纵股价的手段, 对社会危害极大。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1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原始凭证失真。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使用伪造、变造的原始凭证,扩大支出,使不合法变为“合法”。
财务成果失真。人为地调节成本费用,使成本费用成为“弹簧”随着需要任意调节,从而使财务成果人为增加或减少,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会计报表失真。个别企业经营者甚至于编制两套报表,大事变小、小事不报,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上市公司经营者甚至以此来操纵股价,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2.1 主观原因:
企业经营者为了追求个体利益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的经营者为了企业小集体的利益,利用会计操纵、扭曲会计信息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
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偷逃税金,多列支出而伪造、变造原始凭证,进行虚假核算。有些则为了骗取投资者资金和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或瞒报亏损,虚增利润。
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职业道德观薄弱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界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尚难承受其相应职务的抗风险能力。由于会计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低,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较差,在日常的业务学习中流于形式,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在实际的工作中敷衍了事,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2 客观原因: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环境因素。目前,我国企业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经营者操纵着会计人员的劳动雇用大权,会计人员所处的地位,使得会计人员的行为受到社会上各方面的压力,会计人员常常“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法律监督机制不够完备,加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审计监督不完备,外部审计不能面面俱到。而内部审计因缺乏独立性,并不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政府部门为地方经济利益,对查出的违纪者加以庇护,甚至进行参与,造成群体造假行为。
3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控制和引导企业经营者的行为。一方面,加大《会计法》的宣传力度,提高遵守《会计法》的自觉性。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信息失真多数与单位负责人(经营者)有关,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对违反《会计法》,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负责人要依法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新《会计法》对法律责任的规定更加详细,例如违反哪条规定,需要负什么法律责任,如何处罚,规定得十分清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是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的强化;其次是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发展,要由熟知保障经济发展法规的高素质人员来执行。而会计人员作为具体执行者,其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此,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鼓励会计提高学历教育,参加自学考试,提高理论与实践知识,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以满足工作中要求。
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保障优良的信息真实环境。加强会计法制化严肃法纪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执法部门要以《会计法》为准绳,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观念。构建完善的具体会计准则体系。具体准则的制定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强化会计内部监督、内部审计的制约作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会计行为有序进行的基础,是产生真实、可靠、可信会计信息的基本条件。
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对防止会计信息失实具有重大意义。这里所说的外部审计,是指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有着与会计监督类似的局限性,监督的力度不够。发挥注册会计师在会计监督中的作用,增强社会审计的独立性。一些职业道德意识差的审计人员与违法企业相勾结,出具不负责任的会计信息,给投资者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要改变被审计人同时又是审计委托人的双重身份,唯由监管部门委托,这样注册会计师就可以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权。
4 前景展望:
我国加入WTO后会计人员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不被淘汰。随着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国的会计制度也更加完善。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公允价值的应用使我国会计制度进一步与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接轨。尽管公允价值的应用还有较大的限制,仍然有可能成为某些经营者调节利润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企业价值与现实价值越接近越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因此公允价值应用势在必行。我们不能因为有可能被人利用操纵企业经营成果就放弃公允价值,因噎废食。如何正确应用公允价值已成为会计人员需要增加的知识,而是否正确应用公允价值也将成为未来加强监管的一项内容。在保证良好的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前提下,正确利用公允价值使企业财务成果更贴近现实价值是财务人员刻不容缓必须具备的素质。会计人员从自身出发不做假账,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共同创造美好的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