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林业公路水毁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2009-07-29王志广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2期
关键词:措施

王志广

摘要:本文叙述了广东省林业公路的基本情况和在省内的地位作用,介绍了林业公路水毁发生的原因、类型,提出了如何对水毁公路进行预防和抢修,希望能够引起广东省林业公路养护部门对水毁公路防治的重视。

关键词:林业公路;水毁;措施

1 广东省林业公路基本情况

广东省的山区面积占全省的70%,是一个林业大省,林业的生态和生产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林业公路作为林区生产生活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可以说是山区人民奔康致富之路。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广东省的林业公路已经社会化、公用化,为山区沿线人民带来许多方便和好处,同时林业公路已成为山区地方交通的干道之一,是全省公路网络的组成部分。

通过2007年底结束的全省农林公路普查统计,目前我省林业公路管辖里程为17198.07公里,其中二级路63.052公里,三级路1326.136公里,四级路15708.852公里,等外路100.03公里,桥梁大桥27座3670.6延米,中桥314座13795.5延米,小桥1541座21453.02延米。其中有5000多公里完成了硬化改造,路面通达情况和等级逐年提高。

2 林业公路发生水毁的原因和类型

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部,海岸线绵长,每年受台风暴雨影响严重,充沛的降水是造成林业公路发生水毁主要原因。另外,林业公路绝大部分采用交通部山岭重丘区四级路标准设计,路面为砂土路面,加上平时缺乏资金投入,对排水系统的改善和必要防护设施的设置与维护往往被忽视。所以,水毁是林业公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林业公路水毁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2.1 路基坍塌

路基坍塌主要发生在林区公路上,或一面傍山一面临河,或半挖半填,或全部为填方筑路段。这些路段多为开山废渣、土方填筑。由于压实不够,且未作冲刷防护加固措施,在通常情况下,因水位较低,流速不大,能够抵御洪水冲刷而保持路基边坡的稳定,但在较大雨水冲刷条件下,因水位较高,流速较大,边坡中的岩屑、土壤和小块石被冲走后,大多造成路基坍塌,出现很多路基缺口,甚至造成公路中断。

2.2 溜方、滑坡

山坡堆积物或路基上边坡土体在自重作用下,沿边坡产生不同程度的下塌称为溜方。堆积层或岩层在自重作用下,沿滑动面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溜方和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或地下水浸入土体,土体单位重增大,内部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所致。在开挖、开荒种植不当等人为因素或地震、水冲击等自然力条件下,土体平衡条件受到破坏也能形成溜方和滑坡。

2.3 泥石流

山岭地区,特别是广东省发生暴雨时,雨水夹带大量土、石等固体物质汇入沟谷,形成突然、短暂、间歇的破坏性水流为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坡面土体疏松、植被稀少、边坡陡峻发育条件下,由大强度暴雨的作用形成。泥石流按其物质组成可分为粘性泥石流、稀性流和泥流三种。

2.4 桥涵水毁

桥梁受暴雨冲刷,基础冲空,造成墩台失稳,甚至桥涵倒塌,断路阻车,危及行车安全,称为桥涵水毁。造成桥涵水毁的主要原因:一是桥梁压缩河床,水流不顺,桥孔偏置时缺少必要的水流调治构造物;二是基础埋置深度浅又无防护措施;三是涵洞未定期疏通清理,堵塞排水。

3 林业公路水毁的预防和抢修

为做好公路水毁预防工作,每年汛期应对所辖林业公路路段进行一次预防水毁技术检查,林业公路水毁防治应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起符合林区交通现状、有效防治公路水毁的技术措施。水毁预防工作要做到根据相应公路技术等级标准要求,在满足设计洪水频率条件下,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做到安全渲泄,对现有公路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工作。在公路水毁发生后,为防止水毁扩大要采取抢修措施,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损失。

3.1进行技术检查,及时发现漏洞

3.1.1 检查边沟、盲沟等排水系统有无淤塞,路面、路基横破是否适当,路肩上的堆积物是否阻碍排水。

3.1.2 检查桥梁墩台、调治构造物、涵洞、护坡、挡土墙基础是否有冲空或者损坏。

3.1.3 检查桥下有无杂草、树枝、石块等杂物堆积淤塞河道,涵洞、透水路堤有无淤塞等情况。

3.1.4 养护房屋的基础有无掏空,墙体有无破裂倾斜、剥落,屋顶有无漏水。

查出水毁隐患,应在雨季、汛期之前处治完毕。

3.2 为防止或减轻雨水和洪水对公路的危害,在雨季和洪水来临之前应进行下列水毁预防工作。

3.2.1 搞好公路基础设施,在条件许可情况下,硬化路面的排洪泄洪功能要好过砂土路面,与此同时充分注意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配套,以满足排水需要,保证公路及沿线设施稳定。

3.2.2 完善清理公路排水系统,增加公路抗灾能力。疏浚各种排水系统,修理、加固和改善各类构造物,检查水泵等排水设备。

3.2.3 为了防止地面水及河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结合地质条件、坡度的陡缓和溪水流速的大小来决定砌石护坡护面墙,以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边坡的滑塌和泥石流等水毁危害。沿溪线对可能遭受溪水冲刷的半填挖、填方路段坡脚,要进行防护加固,对由于沿线岩层土质不稳定而造成年年塌方地段要砌上护坡。

3.2.4 在公路沿线边坡大力造林绿化。公路绿化能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并防止水土流失,对水毁防治起一定作用。

3.2.5 重视公路水毁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水文、水利、地质等资料,根据现有公路状况,分析水毁产生的原因,总结历年水毁发生时间和变化情况。对急流冲击处,构造物基础被掏空或下沉的,不仅应及时进行修复,还应在可能条件下尽早采取工程措施予以预防。

3.3当公路水毁发生时,要本着“先抢通、后修复、再提高”的原则采取抢修的紧急措施。

3.3.1 水毁抢修的一般原则是,在确定抢修方案时,要尽可能做到抢修工程能在其后的恢复工程中继续使用。水毁修复工程必须确保设计与施工质量,不得给再次水毁留下隐患。同时选择先进的水毁治理工程措施,做到修复一处,治理一处,逐年减少和消灭重复水毁现象,充分发挥防止经费的浪费。当发生林业公路中断或者其他严重险情时,林业公路主管部门要立即向上级林业公路主管部门报告,同时组织当地林业公路养护职工尽快恢复交通。林业部门领导要当好参谋,搞好抢修组织、指挥工作,保证抢修标准和质量,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事故。

3.3.2 水毁公路的抢修措施。在雨天和汛期各地林业公路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员对所辖路段昼夜巡视。发现小的毁阻,当场予以排除;发生严重毁坏危及行车行人安全时,应立即在两端设立警告标志或禁止通行标志,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林业公路养护部门要准备足够的抢护材料、工具、用具以及照明、通讯设备等。雨停后要及时清理塌方,对大的上塌方采取机械清理手段,对下塌方和桥梁水毁要尽快制定可行修复方案,同时在该路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 结束语

广东省林业公路的水毁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原因受地利条件不同而不同,防治措施也应针对实际情况具体操作,这里作者仅是根据近年从事林业公路管养工作一些实际分析比较普遍的原因和措施,目的是提高林业公路的防灾抗灾能力,保证林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振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 2005.9.

[2]高冬光.公路与桥梁水毁防治 2002.7.

猜你喜欢

措施
猪腹泻病防控措施
治疗猪气喘病的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欧盟采取额外措施扶持农业部门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四项措施培养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