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湟源县农村苗木基地建设的思考
2009-07-29李天洪
李天洪
摘要农村苗木基地的建设,不仅从根本上缓解了苗木供需矛盾,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从湟源县农村苗木基地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农村苗木基地建设应合理布局、逐步改善,生产应围绕生态建设进行的建议,为引导农民迅速地转变和调整苗圃经营模式、适应苗木市场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苗木基地建设;经营模式;青海湟源
中图分类号S72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088-01
湟源县属凉温半干旱气候类型,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春季升温快(易形成春旱),秋季降温剧烈,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温凉。湟源县全年平均气温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雨热同季,降水量少且分配不均,降水相对变率大,蒸发强,供需不协调,风大且风期长,气象灾害多,春夏连旱。
湟源县年均温3.0℃,1月均温-10.4℃,7月均温为13.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28.6℃,极端最低气温-33.1℃,年降水量为414.9mm,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4%,年蒸发量1 393.6mm,年日照时数2 691.5h,年总辐射量602.1KJ/cm2,年均风速1.8m/s,最大风速21.3m/s,大风日数22.9d,早霜始于8月下旬,晚霜终于6月中旬,无霜期64d,作物生长期190d左右。
1农村育苗情况
近年来,湟源县个体育苗由于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再加上基础设施差、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总量少、苗木生产周期长、产品产值低等问题的影响,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个体育苗面积大幅度下滑。农民收入低导致投入育苗的资金少,依靠银行贷款和少量投资只能勉强维持简单的苗木生产。因资金短缺无法进行扩大生产,严重制约了个体育苗户效益的发挥,影响了全县苗木生产。为此,要以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为契机,明确个体育苗的发展方向和服务宗旨,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科学育苗,科学经营,实现科技育苗,推广先进育苗适用技术,做到产品适销对路,提高个体育苗经营效益。同时,个体育苗基地的建设,还可有效推动该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全县区域经济发展步伐。
湟源县的农村个体苗圃,主要以沙棘、青海云杉、金银露梅、桦树等乡土树种培育为主。目前全县农村育苗面积达815.3hm2,从事农村育苗工作人员已达2 000多人。
2006年以前农村苗圃只培育青杨、中国沙棘等树种,育苗面积仅有33.3hm2,从2006年开始逐年扩大育苗面积,以繁殖沙棘雌株苗为主;移植苗培育区,以培育七年生以上的荒山造林用云杉、庭园绿化用云杉、丁香、祁连圆柏、油松苗木为主;播种苗培育区,以培育中国沙棘播种苗、桦树等为主。
2农村苗木建设应遵循的建设原则
2.1科学的育苗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育苗是生产优质壮苗的前提,加强管理是苗圃经营成败的关键,应用科学的育苗技术,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集约经营,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育苗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
2.2育苗、造林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适地适树、就近育苗、就近供苗、就近造林的思想,加快育苗生产速度,提高苗木数量和质量,建立多树种、多结构的苗木生产体系,保证各项生态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2.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力争育苗生产早见效,见实效
多培育一些适应当地立地条件,且较为紧缺的树种苗木,如青海云衫、青杨等。
2.4生产与示范相结合,苗木培育和良种繁育相结合
生产与示范相结合,为现代化个体苗圃建设树立样板,为其他苗圃和群众育苗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起到示范、辐射和指导的作用。
2.5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各类造林绿化用苗,做到优质优价定向生产、定向供应
随着国家对林业建设发展政策的调整,林业建设任务相对萎缩,种苗的需求市场也随之疲软。从苗木市场走向来看,由于退耕还林势头由大到小,苗木的供求市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苗木的供求市场由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但是,有些庭院绿化的树种缺口较大,还需从兄弟县调拨。
2.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湟源县有利的地理位置多培育一些抗寒性较强的树种。要打开青南地区的苗木市场,就要利用省市下达的科技项目,多培育一些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树种。在当前造林苗木市场不容乐观的前提下,应关注城镇庭院绿化树种的发展和培育,多角度、多方位培育。不能定型为一种树种,应抓住苗木市场紧缺的高品位优质大苗。如云衫、圆柏、垂榆、榆叶梅、丁香、连翘大苗及反季节优质花卉等,以适应苗木市场的发展。
2.7做好苗圃的转型经营
虽然苗木市场相对疲软,但每年国家都会下达造林和补植任务。所以国营苗圃的固有经营模式还能取得一定经济收益,但如果要适应当前苗木市场的发展,则需要对原有的经营模式进行改进。要根据市场的反馈,培育市场稀缺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