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摘时期对金盏花产量与质量性状的影响
2009-07-29王致和张秀华赵永平张肖凌朱亚
王致和 张秀华 赵永平 张肖凌 朱 亚
摘要不同采摘时期对金盏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河西地区金盏花在开花后每隔12d采摘1次,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且鲜花色素含量也最高。
关键词金盏花;采摘时期;色素含量;产量;质量
中图分类号S6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022-01
金盏花,学名万寿菊(Calendula),为菊科金盏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园林中常见的草本花卉,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分布。近年来,其鲜花成为提取天然食用色素的一种工业原料,从金盏花花瓣中提取的类胡萝卜素的衍生物——叶黄素是优质的植物天然色素,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领域,对改善产品色泽具有重要作用,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1]。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植物天然色素需求量的增长,金盏花叶黄素产品作为天然着色剂,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相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应用前景广阔[2]。
我国是世界上金盏花叶黄素主产地之一,随着入世的影响及人工合成色素的限制,金盏花栽培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已达到2万公顷,占世界1/3,产鲜花约30万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陕西、山西、辽宁、新疆、云南、甘肃等地[3]。在金盏花生产中,产量和叶黄素含量是评价金盏花品质的2个重要指标,在影响这2个指标的因素中,品种的特征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诸多的外部环境及栽培措施也在不同程度地对它起着一定的作用。金盏花花朵完全开放后应适时采摘,过早或过晚都会对产量和色素含量造成损失。过早采摘花朵还未完全开放,花托所占的比例较大,影响花瓣的有效产量;采摘过迟,花朵完全开放后长时间经受风吹日晒,鲜花会严重失水,色素也会被破坏,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采摘时间对金盏花产量和叶黄素含量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与质量性状表现,为金盏花生产中最佳采摘时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在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试验地进行,供试品种选用该院自繁杂交种NKZ-07-5。试验按采摘时间设4个处理,分别为:8d、10d、12d、14d,各处理顺序排列,不设重复。每小区2行,行长4m,行宽1.4m,面积6.4m2。7月21日统一摘花1次后,4个处理开始分别按8d、10d、12d、14d分期循环采摘(即7月29日处理1摘花,7月31日处理2摘花,8月2日处理3摘花,8月4日处理4摘花,以后依次每隔8d、10d、12d、14d各处理循环采摘),至9月29日结束,历时2个月,基本涵盖金盏花的整个开花期。
试验田间管理按《金盏花栽培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试验观察记载内容:测定花朵数、直径、重量和色素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采摘时间对鲜花采摘次数的影响
本试验在金盏花整个生育期花期为98d。在同样采摘1次后,按不同的采摘时间,8d采摘的摘花9次,10d采摘7次,12d采摘6次,14d采摘5次。时间越短,采摘次数越多(见表1)。
2.2采摘时间对鲜花数量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8d的花朵数最多,14d的最少。采摘时间与花朵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时间越短,从单株上采摘的花朵就越多,整个小区收获的花也就越多(见表1)。
2.3采摘时间对花朵大小的影响
花朵大小随着采摘时间的缩短而减小,8d的花朵最小,14d的花朵最大,8~14d花朵的平均直径依次为6.32cm、6.74cm、7.12cm、7.51cm(见表1)。
2.4采摘时间对花朵重量的影响
单花的重量表现为,开花12d的花朵最重,8d的最轻,其重量由重到轻依次为:12d>14d>10d>8d(见表1)。
2.5采摘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从产量的调查结果来看,12d采摘的产量最高,其次为8d、10d,14d的产量最低(见表1)。
2.6采摘时间对色素含量的影响
根据历年试验的经验,应该说花朵完全开放后,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受日光长期照射花朵中的色素会受到损失。但在本次试验中,只有在第1次采摘的结果中表现为随采摘时间的延长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以后的采摘结果不尽一致,有待进一步地试验验证。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摘时间对金盏花产量与质量构成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花朵开放的一定阶段,采摘时间短,虽然采摘花朵的数量多,但多数花朵还未完全开放,花朵小,花托占的比例大,花瓣的比例小,尽管产量可能很高,但它们的色素含量还没有达到峰值。综合产量与质量结果,笔者认为金盏花开放12d即进行采摘,对种植户来说,在产量和采摘成本方面都是比较可行的,可 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4参考文献
[1] 金敬宏,张卫明,孙晓明,等.金盏花的栽培和经济用途[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4):40-41.
[2] 赵永平,朱亚,张秀华.金盏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52.
[3] 张春华,黄前晶,孟桂兰,等.色素万寿菊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国内、外研究生产现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