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感怀

2009-07-28付秋霞

时代人物 2009年6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山水

付秋霞

亓文号东樵、岱松虬龙、宽潭斋主人,1964年出生于南京,祖籍山东;少学于安徽多地,现居泰山脚下;荷花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院签约画家,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泰山画社社员;

作品以山水、人物为主,体裁广泛风格多样富于变化,追求雅致和气韵神逸江南鱼米之乡的滋养和北方山岳丘壑的风霜雨雪及画艺上的学古融夸,造就了画者清新不俗、笔墨飘选,既有南派画风的清秀隽雅又有北派画坛的爽朗豪迈,且喜题诗赋自篆印章。

从古至今,山水始终是人类的家园。山水如同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人们走进她博大的胸怀。当山岳就在眼前,溪水瀑布、鸟语花香、千嶂叠耸、松涛云起,虔诚之心油然而生,我们会放松、会倾诉、会大喊,也会雄起和博爱,这一切都源自山水。

中国自古以来山水画便有远观求势,近看取质的审美要求。亓文先生的作品在“求势”与“取质”的要求上把握得比较成功。凡是欣赏过他作品的人都有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庄重感与崇高感。

亓先生的山水画气象高华壮健,或峻峭雄峙,拔地倚天:或峰峦叠幛,远岫连绵,龙脉清晰,历历可寻。简约而不粗陋,细密而不纤弱,取势定位,均从章法大局着眼,逐段生发。虚实相间,层层落落得大整大肃之体貌。与花鸟画不同,中国山水画讲气势博大,大真大实,大静大动,大朴大拙,大繁大简。这里的“大”,当然不仅仅是指外在的形貌体积而言,更重要的是指意境的充实,精神内涵的充实,即庄子所说“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

亓先生的作品能印入读者脑海而不能即忘的原因,我认为在于其作品气势宏大、壮健高华的同时,还具有充实的精神内涵和清新肃穆的意境。

在画坛,多年来常议论着一个关系到艺术规律的话题:在中国画领域里,人物画家通常很年轻即可见成果,花鸟画家一般到中年也每每可观,而唯独山水画家则往往愈到老年愈见境界。我也很难说清其中根由,但我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不能否定的,这就是山水画不仅技术复杂,基本功的磨炼需要长时间的不间断的积累和投入,而且需要更深刻的生活阅历和更广博的画外修养,因而得“道”非常艰难。中国山水画讲究气韵、意境、丘壑、笔墨并重。意境的创造要托意于景、寄情于境,在独特的空间视觉境象中让读者去想像作者的立意。

亓先生的画,在山水形象方面已具有庄重、浑厚、雄伟的明显特点,在笔墨技巧方面注重塑造感,在传统山水画的皴、擦、点、染诸多技法中,并不专注于某种传统技法形式的运用,而是横拖竖抹,变化较多,不求合于古人,而处处暗含古法古意;不求标新立异而能表达出现代人对笔墨随时代变化的审美趣味,画面之中充溢着新时代的生活气息。

谈到亓先生山水画的风格,不能不注意到画家在刻画物象中的另一特点,即造语精微。当代山水画家不乏以造势夺人的高手,初看作品令人怦然心跳,但细微之处则往往空洞无物,令读者兴味索然。一幅好的山水画不能离开远看气势,近观形质的要求。但是,造语精微又不等同于处处着力,而是当繁则繁,当简则简。石鲁曾就艺术造型的繁简问题说过:“形之简非少也、陋也、乖也。简当成型,简当得宜、简当愈精。”亓先生山水画比较好地把握了画面诸多关键细节的刻画塑造,在那些似乎不关宏旨的精微处精意占划,不但不影响画面的整体感,而且使画面层次、深度、厚度、真实都得到加强。亓先生造语精微的另一方面,是对大面积云水的处理。人们常说,山水画的特点之一即空白处是水是云,似乎空白只要留得大小得当,位置妥当,即可目的达到。其实并不尽然。云水在山水画中是比较难处理的一部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画实容易画虚难。因为虚处不是空白无物,但又容不得过多笔墨。与西方艺术写实的要求相反,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是“无”,是一种空灵的美,是一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美。亓先生对空白的处理,形成了以水染墨晕为特色的艺术语言。他往往在“无墨”的空白处,层层积水烘染,使虚中有实,无中生有,在杳渺幽冥的云烟变幻之中,将画面的主从、轻重、前后、聚散,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达到一种大简大繁超旷空灵的境界,真可谓“即其笔墨未到处,亦有灵气空中行”。

博大、雄浑、壮伟的泰山和深邃、恢弘、苍茫的黑水白山,磨炼和塑造了画家的魂魄和个性。他从1982年开始在泰山脚下生活,对那重重叠叠的苍山林野、气象万千的冰雪世界,以及四季分明的恢弘自然景观和山东人粗犷剽悍的生活风情,是他浑厚、朴实、刚毅、雄壮画风形成的根本的原因。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地域风情的潜在影响,在他那些为名山造像为大川写神的巨幛大幅之中,饱含着画家对养育自身的山川沃土独特感受与理解,充满着一种对自然河山的激情和灵感。因此他的作品虽不刻意追求那种新奇的肌理或怪诞的笔墨,却能在极其朴实自然的笔墨塑造中,发掘出画家心中北方山水的独特神韵与丰富内涵。这使我想到清代理论家沈宗骞的一句话:“得天地之气以成者,莫不各有其神。”亓先生作品中表现出的山川之神和云水之韵,也当是缘于他心灵体悟大千世界的结晶。

纵观历史画卷,你会发现,现今盛世出现的山水画作与画家不光数量上比任何一个朝代都多,且在传承上又有了巨大的变化和提升,“师古而不泥古”、“搜尽奇峰打草稿”、注重继承和发展、个性化、中西融合借鉴成为主流。因而现代一些画作并不逊色古人,从难易程度上、技法笔墨上、构图上、写实光影上都大大前进了一大步。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山之雄浑,水之阴柔;造物之奇崛,鬼斧神工,山水画家们永远自叹弗如,也正因为,我们应继续纵横笔墨,勾、皴、擦、点、染,写出真山真水真性情!

“人至不惑心自沉,江山如画确亦真。夜深笔墨梦浮云,披衣下榻去点灯。”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山水的感怀。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山水
空蒙山水间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山水间》
山水朋友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