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预算定额理论的运用
2009-07-28徐忠伟
摘要:本文以工程预算定额作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现行定额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达到优化定额,提高我国定额管理水平,以及降低消耗,减少支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工程预算;定额;管理;优化
1 工程预算定额编制概述
所谓工程预算定额是指完成建筑安装工程一定计量单位工程(一般为分部分项工程)所需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
1.1 工程预算定额编制的分类
按生产要素分类:根据劳动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可将定额分为三种: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定额。
按用途分类:工程定额按其用途可分为四种: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和概算指标。
按编制单位和执行范围分类:按编制单位和执行范围可分为三种:全国统一定额(含主管部定额)、地区统一定额和企业定额。
按专业分类:按不同专业,可分为:建筑工程定额(又称土建工程定额)、公路工程定额、铁路工程定额、石油工程定额等等。
1.2 工程预算定额编制的步骤
准备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成立编制机构,拟定编制方案,确定定额项目,全面收集各项基础资料。
编制初稿阶段:在定额编制需要的各种资料收集齐全以后,就可进行定额的测算和分析工作,并编制初稿。初稿要按编制方案中确定的定额项目和典型工程图纸,计算工程量,再分别测算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指标,在此基础上编制定额项目表,并拟定相应的文字说明。
测算定额水平和审查、修改、报送审批阶段:初稿完成后应与原定额进行比较,测算定额水平,分析定额水平升降的原因,然后对初稿进行修改,定稿以后呈报主管部门审批。定额水平的测算有以下几种方法:
单项定额测算。即对主要定额项目的新旧定额水平进行比较,测算新定额升降的程度。预算造价水平测算。即对同一工程项目用新旧定额分别计算预算造价,测算定额总水平升降的程度。同实际施工水平比较。即按新定额中的人、机、料消耗与实际消耗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定额水平达到的程度。
2 目前我国工程预算定额中的主要问题
2.1 适应性差
首先,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过去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成本等资料按照一定方法测算出来的,从这点来看,定额只是体现了过去的情况,代表的是过去的施工水平,并不能准确反映现在以及将来工程项目施工的真实情况。其次,在测算定额时,均是以已完成的典型工程作为解剖人、机、料消耗的基础,而各种工程项目又千差万别,因此,由典型工程测算出来的定额必然与实际情况有差别。第三,在进行定额测算时,为了保证它的准确性往往在测算过程中对某些项目给予一定的升降幅度(以体现其预见性),由于这个幅度是一个人为给定数,受当事人的影响很大,也是不准确的。最后,由于制定定额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也为了保持定额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定额一般都要使用较长时间,而在此期间,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政策以及物价等都会发生变化,也是造成定额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实际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使用时的高估冒算
在进行工程预算过程中的高估冒算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由于定额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往往对某些定额项目制定的是一个区间,而非一个定数,就造成了使用定额时施工单位就高不就低,而建设单位往往会就低不就高的情况。
其二,由于定额是根据典型工程制定的体现社会平均先进水平的标准,而每个具体的工程由于用途、施工技术、所用材料、建设地点和施工单位的能力等都是有差别的,有很多地方是与定额的要求不相符的,这就使得使用时的高估冒算有可乘之机。
其三,由于定额是根据过去的情况来预测未来,必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使用者往往会根据实际进行一些调整(一般是增加),造成工程预算超过定额规定的情况。
2.3 缺乏应有的监督检查
定额作为国家或上级的法令性文件,使用者必须严格执行,但在实际中却并非如此。由于我国工程施工市场总的现状是施工单位过多 (即卖方市场),因此,在招投标活动中,施工单位为了获得工程往往会不顾一切地压低报价,而建设单位由于投资或其他原因也经常降低标底,由于造价的不合理降低,难免不出现偷工减料进而酿成事故。因此,定额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以使工程建设市场规范、健康地发展。
2.4 定额制定缺乏公正性
定额标准作为甲乙双方进行经济活动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对双方经济利益的好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个规则不应由参与其中的任何一方或双方共同来编制,否则,将会由于制定者的出发点不同而可能制定出有失公允的定额,而应由专门从事定额编制工作的第三方来编制,以保证定额的公正和公平。但由于以下一些原因,我国定额编制工作还达不到上述要求。
3 优化工程预算定额的基本思路
3.1 从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定额水平
由于定额直接影响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定额标准必须体现公正和合理,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定额水平,水平太高会打击施工单位的积极性,水平太低又会增大建设单位的成本,影响其投资收益。所以要加强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现行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使用材料,根据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准确预测未来的走势,按照社会平均先进水平制定符合发展要求的定额标准。
3.2 做好基础资料,为制定合理定额创造条件
定额制定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建立在对过去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研究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因此,要做好基础资料工作,为制定合理定额创造条件。首先是施工单位要认真收集、整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资料,保证其真实性。其次是定额编制人员要认真分析各种施工资料,去伪存真,剔除不合理因素,抓住其本质。最后是定额编制人员要收集大量的不同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不同施工单位所施工的工程数据,避免以偏概全。
3.3 深化体制改革,确保定额制定的公正性
要保证定额的公正性,必须改革现有的定额管理体制,将定额的编制者和使用者分开,即将定额制定工作委托具有编制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由于定额的高低与其自身利益不相关,使其在编制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从而能编制出更加公正的定额。当然,由于编制定额不仅涉及工程技术,而且需要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在编制过程中,有必要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等抽调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编制小组,充分发挥各方面人员的作用,集思广益,才能编制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定额标准。
3.4 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造价
定额标准体现的是社会平均先进水平,但还不是最先进水平,要提高投入产出比,降低工程造价,就必须加强管理。首先是设计单位要更新设计理念,提高设计质量,使设计达到应有的深度,减少缺项漏项。其次是施工单位要大力提倡使用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加强施工组织,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第三是建设单位要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工作,使项目的先进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得到很好的统一,避免形成"胡子工程",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而不得不进行概算调整。最后就是要在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行招投标,通过合理的竟争来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武育秦、李景云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
[2]《建筑工程定额原理与概预算》(第二版),胡明德主编,中国建筑上业出版社,1996年.
[3]《工程造价概论》,邱元拔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国家计委政策法规司、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金融法制司编著,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姓名:徐忠伟(1972.1.11),女,黑龙江省大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