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形式下我国农机化推广问题探讨

2009-07-28刘爱娟王秋菊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3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推广现代化

刘爱娟 王秋菊

摘要: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以其本身的优势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我国农机化推广和发展还不能满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等需求。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机化推广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推广

1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它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作为一个技术经济发展过程,是农村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以说,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富裕的过程就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

2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改造传统农业最主要的手段。先进农艺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依靠农业机械作为载体和桥梁。

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主要物资保障。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更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生产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主要物资装备。

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农用耕地、水、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节约。发展节约型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生产中大量的耕整机、收割机、脱粒机,以及滴灌、微灌、喷灌机械的使用,就会大幅度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各种播种机、化肥精施及秸秆还田机械、高效农作物植保机械的使用,也必将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其利用率。

3农机推广工作现存的问题

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机推广部门是在国家编制之列,吃的是国家事业费,农机事业费日趋紧缩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家拨给的事业费除支付人员工资、办公费用以外所剩无几。此外,在推广工作的起始阶段,做的是“赔本生意”,试验示范需要开支,工作人员差旅费、交通费需要支付,由于资金不足,常常直接影响工作的进展。

基层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推广进度慢,周期长。

机构改革形式化。地方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的认识不够。在这次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设置、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地方政府对农机推广机构设置,总是持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在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方面,采取你改我动、你调我整的观望态度;而不是积极地从地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宏观大局出发。

基础设施差。大多数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资产为零。问题存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长期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二是过去国家和政府的投资,基本被上级有关部门挤占挪用;三是自身发展能力差,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没有自我生存发展的造血功能。

人员素质低。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各农机化专业院校开始撤并停招,致使培养输送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园地和渠道被切断。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冷落状态,职工生活待遇没有保障,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再则,基层长期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 根本没有经费帮助他们去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加之政府轻视、社会排斥,他们自身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信心。

推广人员的缺乏积极性。我国的农机推广体系自上而下都是国家编制,吃的是“大锅饭”,这种制度在农机推广工作的起步阶段,为维持农机推广体系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制度也有许多弊端,突出的问题是这种制度使推广单位的责、权、利相脱离,不利于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定量的事业费供给,使推广单位有项目和没项目一个样,推广工作好与坏,成与败一个样,推广单位没有压力,工作人员没有责任感。然而,目前农机推广工作刚刚起步,项目大部处在示范、试验、宣传阶段,有偿服务活动还难以实现,推广部门做的是“赔本”工作,工作做的多少往往与推广单位的支出成正比,与工作人员付出的劳动成正比,况且农机推广成果主要是社会效益,不象其它成果那样显而易见,常常是出力不见好。

4农机推广中采取的新措施和建议

建立推广周转资金制度,加拨推广项目费用。推广周转资金由农机主管部门统筹掌握使用。一是正常周转资金。上级农机主管部门根据基层推广单位的编制情况和推广能力等安排,到期后收回。二是重大项目周转资金。基层推广单位除正常的推广工作外,如承担上级下达的重大项目或自行决定的推广项目,可申请此项周转资金,上级部门根据规模与实际情况向下核发,完成推广任务或推广经费终止后如数收回,周转资金应无息地提供给基层推广部门使用。

项目费用是指导推广项目在引进、试验示范、培训等推广过程中的必要支出,包括试验费、宣传费、差旅费。这种费用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大小、规模等情况核定,发给项目推广单位使用不再收回,推广费用要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截留。

抓好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认清推广工作的重要性。一是要强化县和乡镇农机推广人员自身技术技能培训,请有关专家进行培训,并且经常组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使农机技术人员的技能逐步提高。培养在实施农机化新技术工作现场对新农机具、新技术能操作、会调整、能演讲、会指导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要培养一批农业机械操作能手,确保农机新技术实施质量。三是抓住每年的农民科普培训时机,对预计要推广的农机新技术进行培训和宣传,使大部分农民对即将实施的农机新技术从理论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便于在实地实施时提高农民对农机新技术的认识。四是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农机新技术,支持农机新技术推广。

加强科研单位与农机生产企业的联系,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

利用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网络优势和技术特点,为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和使用者提供信息咨询、营销策划、培训指导和组织协调等服务,不断拓宽农机推广服务领域,使广大农民、生产企业和涉农单位,在买卖农机及使用维护等方面都能积极主动地与推广单位联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在农机推广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不同,因地制宜,引进机型做适应性的生产实验,让专业人员和农民直接参与评议,然后择优推广,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且推广的机型技术又能够真正得到农民的认可,避免推广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

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农机推广工作。在土地整合形成规模化经营之前,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由家庭承包分散型向规模生产集约型过渡的过程中,对于山区、丘陵等不适应大中型农机具作业的地区,建议采用分段式作业的模式,充分发挥小型农机具适用性强的优势,帮助贫困山区的农户解决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小型农机具因其适应性、多用性,在贫困山区的农机推广应用中还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过渡产品应得到大力推广。通过小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让农民加深对农机产品的了解,同时在政府不断改善耕地条件的情况下,加快土地流转整合,创建良好的农机使用环境,逐步引导农民向大中型机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中,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机化研究,2005

[2]王菊芳,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村科技,2008

[3]文公春,整合有利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经济研究导刊,2008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化推广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