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化工行业出口退税调整影响分析
2009-07-28杨国兴
杨国兴
摘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国家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都比较大,本文就自己熟悉的医药化工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历次调整的政策出发点、传导机制、调整前后出口增速的变化以及对盈利的影响做出分析。
关键词:出口退税;医药化工
2009年4月1日起,国家将部分医药化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9%提高到13%。本文论述中,我们就出口退税率历次调整的政策出发点、传导机制、调整前后出口增速的变化以及对盈利的影响做出了实证分析。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论述主要是在行业层面就该专题做出深入的分析、为市场提供更加系统的参考,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的宏观环境形势并不容乐观,我们并不立足于个股的推荐。
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财政激励机制已被世贸组织诸多成员国广泛应用,以增强该国家和地区对外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作为一种国际惯例,同时根据WTO规则,各成员国可以对本国出口产品实行退税,但退税的最大限度不能超过出口产品在国内已征的税款。在此范围内,各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恰当的出口退税水平。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和对外贸易额的增长。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此后又多次对出口退税率、管理办法进行补充、修改、调整。国家将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作为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并非单纯的针对某个行业出口的调控,由于在不同的时期里宏观环境有所不同,医药化工行业出口退税率的区间主要集中在5-17%之间。在历史上对医药化工行业的部分产品退税率调整中主要有八个阶段,出口退税率下调往往发生在出口表现良好、而国家采取紧缩政策的时候,调控出发点主要包括为国家财政减负、减少贸易摩擦等,最低调整至5%。出口退税率上调往往发生在出口环境恶化、出口企业遇到困难的阶段,调控出发点主要包括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促进出口和扶持织工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最高调整至17%。
出口退税率通过影响出口企业成本作用于产品销售价格,短期内通过影响销售价格对出口量有较为直接的影响;而中长期来看,出口单价的变化更取决于当时的出口贸易环境以及市场的竞争态势。
1 短期内,退税率下调会推高出口企业的成本,对出口量增长带来负面影响。根据计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约1个百分点;若下调两个百分点的话,将使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2%。对于像青霉素工业盐等大宗原料药价格持续走低的现实面前,如果企业增加2%的成本后仍要保住国际市场的话,无疑必须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事实上,从国内几大原料药生产巨头半年来的行踪看,我们也能隐隐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中长期来看,在外部市场需求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可通过出口单价提升进行成本转嫁;若贸易环境不好,则难以通过提价来实现成本上升向客户的转移。
2 短期内,退税率上调会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对出口量增长带来正面影响;中长期来看,出口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降低出口价格来换取市场空间。
大部分调控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出口增速更多取决于进口国经济以及贸易环境的变化。从调控效果来看,在历史上的有关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中,除了1996年12月的下调未带来出口增速下滑之外,其余几次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1995年和2007年的两次调整带来的下滑较为明显,而2007下半年的下滑美国次债危机爆发有很大关系;在历史上的有关出口退税率的上调中,1998年的上调未能阻止出口下降的趋势,2008年12月和2009年4月的上调退税率,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增幅明显回落,1999和2001年的几次上调后出口增速均有所加快,当然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消退是出口增速提升的根本原因。
短期来看,出口退税率上调的一次性补贴作用和下调时对企业盈利的抽回作用是明显的;但中长期来看,出口退税率调整与企业盈利变化的关联度相对有限,出口企业的盈利多取决于出口环境的变化。实证研究方面,对收入、毛利率、税前利润等指标的短期负面影响均较为明显,例如本人比较关注的东北制药因相关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5%导致销售成本上升,2007年利润将减少923万元;还有像本人所在的浙江启明药业公司,5%的出口退税率从07年7月1日开始生效,所得税率33%,影响07年下半年和08年全年的盈利,出口退税从13%下调至5%将使得公司07年净利润下降205.48万元,08年净利润下降915.29万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又会逐渐恢复到税率调整前的水平。仍以浙江启明药业公司为例,由于市场是动态的,退税率下降使得行业门槛的提高,将拖延价格的上涨周期,从而提高公司中间体药物的售价。而公司盈利状况对平均售价十分敏感。价格微幅上调,盈利就能看到明显提升。因此,出口退税的调整不会极大改变公司的盈利前景,维持着该公司07~08年增长强劲的势头。最近2次退税率上调的总体背景是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次级债危机并延伸到全球的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影响削弱相关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导致我国医药化工行业出口环境恶化。我们预计,此次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企业盈利的短期补贴作用会比较明显,但此后出口收入和盈利是否增长要取决于出口环境的变化、企业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进口国和地区的采购政策。
如果类比历史最高退税水平,医药化工行业出口退税率可能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但政策抉择会更为审慎。医药化工行业由于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国家对行业的准入门槛和监督检查都非常严格,目前一些企业的医药初级产品已逐渐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去生产,直接出口的总量增速上回落明显,因此退税率调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日益下降,当然由于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性,涉及到数千万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社会效应也不容忽视。但另一方面,目前给予各行业的出口退税占我国财政收入的比例已达到10.7%,面临灾后重建的巨大支出及通货膨胀高企带来的政府对低收入群体补贴的不断高涨,估计国家在进一步调升退税率方面会比较审慎。
投资建议。历史股价变动情况表明:医药化工板块指数和出口公司的股价表现与出口退税调整的关联度并不大,主要原因是出口退税调整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有限,出口环境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人民币升值和美国等主要进口国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我们总体看淡出口相关行业。然后拥有核心技术,重视新产品研发和创新的出口龙头上市企业,凭借较好的规模经济和更为优化的产品结构比同类型企业拥有更高的议价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退税率的上调,在行业低谷时体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为更健康的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