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初步探讨
2009-07-28陈进峰
陈进峰
摘要: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是当前工程造价管理的新课题,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工作,理论结合实际,并通过实际工作中具体典型案例在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实施中,运用技术、经济、法律手段对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实施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和研究,旨在推动全过程造价控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的运用,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
1 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1.1 全过程造价控制是现代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
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全过程造价控制由于贯穿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可以较好地实现投资、工期及质量三大控制目标的有机统一,从而成为现代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
1.2 以往工程造价控制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预结算上,忽视了项目前期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三超”现象屡禁不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承包方出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虚报、多报工程量及工程价款时有发生,如在结算时再聘请造价咨询机构进行事后监督,则对承包合同、签证、变更中涉及造价的内容管理不到位,由此常常导致结算扯皮,甚至引起法律纠纷,最终影响项目的竣工。
1.3 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优势和意义
在项目的起始阶段就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可以根据投资人的要求以及建设的客观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实事求是地确定一套切合实际的科学方法和措施,能动地对投资决策阶段、设计、承发包和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积极主动的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实现真正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从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上来看,所谓控制就是指行为主体为保证在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其目标,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对被控对象在实施中发生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的过程。
2.1 以技术经济为主要手段,有效控制为核心
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以合理确定为基础,有效控制为核心,它是贯穿于建设工程全过程的控制。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工程发包阶段和建设施工阶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2.2 立足事先控制
要立足于事先控制,即主动控制,以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也就是说,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更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
3 全过程造价控制实施方案案例
笔者以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案例,我区区委党校搬迁建设项目为例,就如何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做一些初略的探讨。
工程概况
我区区委党校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全部为政府投资,建设用地面积:46666.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97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物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教学行政大楼,约占总建筑面积的41.9%,约计8800平方米;第二部分为宿舍大楼,约占总建筑面积的32.4%,约计6800平方米;第三部分为后勤服务大楼及附属用房,约占总建筑面积的25.7%,约计5400平方米(包括地下一层车库13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1261.87万元。
3.1 合理确定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目标
根据项目特点,在参照以往类似单位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确定各单位工程的合理投资控制目标,并针对党校工程建设过程中需严格把关的重要环节,制定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实施细则。
3.2 重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一个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功能、定位在设计阶段就确定了,设计费用虽占工程投资的比例很小,但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70%以上,可见影响建设工程造价的主要阶段是设计阶段,而且这一阶段的控制和施工阶段的被动控制相比主动性更强,在设计阶段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造价控制。
实行设计方案招标或方案竞选。设计招标有利于竞争和设计方案的选择,通过招标选择设计方案的范围扩大,从而保证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准确性,设计招标还有利于控制项目建设投资,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费。该项目设计委托专业咨询单位进行公开招标,方案入选单位共计7家,经专家评审开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入选的方案以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立面新颖、气势开阔等体现了党校的庄严又不失活泼的建筑精神,同时又以相对较优惠的设计报价最终中标。
推行限额设计。推行限额设计可以促使设计单位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设计水平。根据限定的额度进行方案筛选与设计,设计的成果必须是实用、先进,而且造价合理,真正做到用最小的投人取得最大的产出,这种限额设计能有效地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该党校在设计招标文件中规定了造价的限额,并明确了超出限额的责任,中标设计单位利用价值工程进行多方案比选,对采用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出满足业主功能要求的且成本较低的方案。设计概算通过专家评审确定为11261.87万元,控制在项目投资估算之内,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采用合同措施,有效控制造价。针对目前设计人员经济观念淡薄,设计变更随心所欲。笔者认为应在设计合同经济条款上,增加设计变更及修改的费用额度限制条款,如设计变更费超出施工合同价的某一比例(如5%)时,则扣罚一定比例的设计费(设计质保金)。由于该项目选择了有信誉的设计,使得设计质量得到了把关,由设计造成变更的因素极少,从而减少了工程的建造成本的支出,相应提高了概算的准确率。
3.3 参与招投标及采购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招标投标包括施工招投标及设备、材料采购招标两个方面,通过招投标,建设方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对项目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的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招标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应注意与加强以下几点:
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严把工程量清单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对暂定、指定金额项的比例严格把关前,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反复推敲,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通过回标分析对投标单位的三项措施费、主要材料报价等仔细分析,在保证质量、工期前提下的合理低价中标。该招标文件实际是工程建安费用控制的重中之重,对施工合同的签订、施工过程中的核价以及对决算审价的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抓好对分包单位的招标与比选。该党校工程的分包邀标部分共分幕墙、消防、弱电、钢结构、电梯五大部分。通过对分包的招标,使这些影响造价的主要部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是该项目有效控制造价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分包招标,理顺了建筑功能的布局,减少了影响造价的不必要的支出,对建筑功能的定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党校项目建安工程总招标金额达6338万元,与标底价7049万元相比,节约资金711万元,节约率为10.08%,较好地发挥了招投标对造价控制的积极作用。
3.4 对中标单位进行询价,把好施工合同签订关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依法保护承发包双方合法利益的法律性文件,是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最主要的依据。在签订施工合同前,对中标单位投标报价中存在疑点的地方进行了询价,如:措施项目与其它项目均只报了整体措施项目134.69万元和整体其它项目833.35万元;铝合金门窗(断热冷桥)单价过低;安装管理费22%、利润21%,安装综合系数未体现等。同时对合同中涉及费用的如工期、价款的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都有明确的约定,并结合招标文件和工程实际情况,审核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严密性,详细约定合同价款的确定及其调整方法,以免在工程结算时发生不必要的争议或纠纷。
此外,应争取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得到适当转移、有效分散和合理规避,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3.5 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抓好工程变更管理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对管好有效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在党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分别以“技术核定单、通知单、签证单”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管理。对中标单位提出的优化方案必须先通知甲方,在有甲方审核后通知设计院出具技术核定单,对甲方觉得需修改的方案以直接发通知单的方式通知中标施工方,对施工中发生的变更,中标单位以签证单的形式上报甲方,有甲方审核后确认。
同时加强材料价格的信息管理,该党校项目主要以“批价和限价”两种方式进行管理。为控制造价,部分主要材料价格有投资方直接限定最高价,以此有效地控制造价。
3.6 把好工程款支付关
根据工程设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等合同以及工程进度计划,编制项目全过程及年度资金使用计划书,并根据工程实际进度以及工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及时分析进度和投资偏差,适时予以调整;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支付工程款,对施工单位及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提出的付款申请逐项审核把关,每次支付审核完成工程量的75%,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予以驳回;同时建立付款档案和公示制度,每次付款情况均在档案中予以记载并进行公示,接受建设各方监督,确保资金合理支付,防止超前付款或无故拖欠付款现象的发生。
3.7 竣工决算的审核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必要手段
竣工决算是反映建设工程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及时、准确地对竣工决算审核,对于总结分析建设过程的经验教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及积累技术经济资料都具有重要意义。该党校项目上报结算金额7614.1097万元,其中土建装饰施工部分6224.9377万元,安装施工部分1389.1720万元。根据现行的计价规范,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的规定,结合竣工图、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进行审核,许多分项均有不同程度的误差,主要反映在工程量计算的误差、定额套用的不恰当、部分材料价格的高估及对合同理解的偏差。经审核,最终审定金额6375.1386万元,其中土建装饰施工部分5492.1386万元,安装施工部分883万元。确保了工程造价计算的准确性。
4 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效果
该党校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1261.87万元,通过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工程管理,实际项目投资控制在10100万元以内,较控制目标节省1193万元左右,节约率为10.6%,有效地避免了因施工合同签订质量、工程变更的随意性等造成的费用增加,提高了项目资金的运转效率和使用效果,使该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结论
通过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工作实践和效果,建设工程项目尤其是国有资金和以国有资金为主的投资项目,应大力提倡开展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控制体系,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解决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顽症,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郝丽萍《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建设》.
[2]刘砚田《工程建设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