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五四运动的道路,实现民族复兴
2009-07-28黄枬森
黄枬森
我出生于五四运动发生后两年多,自从20世纪30年代我开始知道五四运动以来,至今也有70多年了。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不管是否赞成五四运动的精神,它的影响都是无法回避的,而且是深刻而持久的。特别是我作为一个在北大生活和工作了60多年的人,它的影响更是刻骨铭心的。
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地区运动,而是全国规模的运动;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生运动,而是一个全民运动;首先不是一个文化运动,而是一个爱国政治运动。对于这个运动,我认为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这个运动有没有更深刻的社会根源呢?其深刻根源决定的根本目标是否达到了呢?这个政治运动为什么又被看成新文化运动呢?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和作用?它有什么现实意义?值此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谈谈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评价,也许有一点意义。
1919年1月的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肆意侵犯和北京政府对帝国主义的卑躬屈膝是激起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之所以会激起如此汹涌澎湃的滔天巨浪,当然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那就是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追上西方的强烈愿望。中华帝国自古以来一直处于世界古代文明国家的前列。自从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来,中国就逐渐落后了。但明清两朝的统治者满足于自己过去的辉煌历史,一贯以中央帝国自居。鸦片战争,中国大败,只得屈膝求和,落得个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结果,后来又连连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欺凌。除了少数顽固分子而外,多数中国人包括清朝统治者,逐渐醒悟:中国必须急起直追,赶上这些世界列强。用后来的话来讲,就是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如何实现呢?通过什么道路呢?中国人中间的先进分子试过各种途径:最早是洋务运动,难以奏效;维新运动,被绞杀了;辛亥革命,封建王朝被推翻了,但革命也失败了,军阀统治取代了王朝统治,军阀政府同满清政府一样镇压人民,一样丧权辱国。巴黎和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当帝国主义向中国人民举起屠刀,军阀政府举手投降之际,中国人民就怒吼了,这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五四运动以取得部分胜利而结束,运动的主要目的并未达到,没有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现取得必要的条件。
今后怎么办?民族复兴的道路在哪里?中国人民通过五四运动,已经找到正确的道路,那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的道路,这条道路最初不是谁提出来的,而是早已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互相影响、推动并结合起来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实践中逐步明确起来的。
理论界除了把五四运动称做爱国政治运动而外,也经常称之为新文化运动。其实,新文化运动早就开始了。文化运动不会像政治运动那样轰轰烈烈地开始和进行的。一般认为它开始于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这本杂志以传播德谟克拉西(即民主)和赛因斯(即科学)为其一贯的宗旨,即以民主与科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新文化运动不是单纯的文化运动,不只涉及语言、文字、文学、诗歌等文化现象,而是中国现实的经济政治形势在文化上的反映。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就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提高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生产水平,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这个运动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它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热情。民主与科学最初属于资本主义文化的范围,由于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开始传播,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大大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部分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等意识到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局限性,认识到中国问题解决需要科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而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也就是给予民主与科学口号以新的内容。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转化为社会主义民主,科学从自然科学扩大到哲学和社会科学,成为包括认识的一切领域的科学,包括指导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领域的科学。这种变化使当时中国爱国的积极的活动分子中间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期的信奉者,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进行革命运动,其所采取的道路当然会不同于原来的民主主义者。五四运动就是在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发生的,这种影响使五四运动不仅具有更大的规模和声势,而且具有前所未有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从而使之蕴涵着新的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即新的民主和新的科学的道路,或者说,不是通过资本主义,而是通过社会主义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推动是巨大的,反过来,五四运动也大大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不仅使之以更大规模和势头发展下去,而且使五四运动蕴涵的新的道路日益明确起来,并以系统化的理论形式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当然,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也受到五四运动的鼓舞,于是,这新旧两派又以学术论辩的形式进行了竞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四运动时期三次大论战: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和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真理愈辩愈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得愈来愈完整了,愈深入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认识中国社会的问题愈来愈正确了,愈来愈具体了,又经过一定的实践,最后得出中国革命分两个阶段走的结论,即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再进入社会主义(改造)阶段的结论。正是由于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互相结合,使五四运动这场群众政治运动具有深刻的新文化运动的内涵,所以我们又把五四运动看成新文化运动,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仍在于它开辟了中国社会革命的新阶段——能够把革命引向胜利的阶段。世界历史发展给中华民族提出的任务是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现代化,赶上世界历史的步伐。这个任务可分为两个具体方面,一个是对外排除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一个是全面改造和建设中国社会,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健全的社会关系以及符合中国需要的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新青年》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可以说切中中国社会发展的要害,为解决中国问题找到了正确的途径。但是,这个口号最初是很笼统的,实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出现了另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科学的道路,这条道路经过五四运动以后的政治实践的磨炼,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活动,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联合与斗争,以及一系列各方面的政治运动,具体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路线。在五四运动中只是出现了一条新的道路,旧的道路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五四运动之后,两条道路之间展开了越来越尖锐的斗争。代表旧道路的国民党最初势头颇旺,它在共产党的支持下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勉勉强强地“统一”了中国,建立起“中央”政权,但同时它对外依赖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依靠大地
主、大买办、大军阀的拥护,民主革命的领袖孙中山逝世不久,其继承者就叛变革命,残酷镇压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运动,向同盟者共产党举起了斩尽杀绝的屠刀。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了自己的道路,不得不拿起刀枪,同国民党统治者作殊死的战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牺牲惨重,几被消灭,但他们的主张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当他们克服了教条主义的偏向,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斗争的具体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事业就顺利前进了。后来又经过联合国民党的八年抗日战争,最后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真正独立和统一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场胜利虽然远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完成,但却足以证明五四运动所开辟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那么,90年前的五四运动对新中国成立后以及今天中国的发展是否还有意义呢?
在我看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基本上仍然是在循着五四运动所开辟的道路前进。60年的经验证明循着这条道路前进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应该继续循着这条道路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完成。这60年大致可以分为前后30年。后30年发展比较顺利而明显,前30年颇多曲折和坎坷,但都没有偏离五四运动所开辟的道路。五四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它们作为社会发展道路的两个基本因素,无疑应该具有更广的理解:民主是中国社会的改造,科学是中国社会的建设,社会改造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全面现代化。当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事实上这两方面是相互包容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造,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经济跨越完整的资本主义阶段而被改造成社会主义,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排除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控制,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程中,有急于求成、要求过高过大的偏向;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匮乏、民生困苦的情况,采取了计划经济的措施,但计划往往过细、过死;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的国家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和中国国情创造的中国特殊的人民民主模式,逐渐建立起来,但党内民主制度和民主集中制有所削弱,后来甚至演变成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均获得了重大的进步,但行政命令的粗暴干预往往阻碍文学、艺术的创造活动和学术研究的自由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上也取得不小的成就:在西方国家的包围与封锁中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最初虽然得到过苏联的一定的支持与帮助,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只好单凭自己的力量来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就是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条件下让原子弹爆炸,让卫星上天,并在科学研究的一些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毋庸讳言,行政命令对科学研究的粗暴干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前30年,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仍然是循着五四运动开辟的民主与科学的道路前进的,虽然经过了不少坎坷与曲折,成就还是不小的。这30年,我们犯过不少教条主义和机械照搬苏联经验的错误,但我们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我们所走过的具体路径也有不少适应中国国情之处,因而能取得这些成就,这是不能否定的。
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打破了对“两个凡是”的迷信,开始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即适应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阶段,这个阶段在我看来,也是五四运动所开辟的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的进一步实现,也就是说,改革开放是循着五四运动举起的民主与科学这两面旗帜前进的,与前30年的道路基本上是一致的。后30年与前30年比较,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两个方面,我们都力求坚持那些符合民主与科学的地方,而改进那些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民主与科学的地方。例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坚持了;对公有制要求过高之处就改进了,允许了私有制的一定程度的存在和发展。前30年中,中国并没有消灭市场,现在不仅肯定了市场的存在,而且逐渐改变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又坚持了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合理调控。前30年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我们坚持了,而且大大地发展了;以民主集中制与集体领导为主要特征的党内民主也有了明显的进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后30年的成就也是非常辉煌、有目共睹的,无论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整个国力方面,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前30年的工业建设的基础,没有广大科技人员在各种高科技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没有政府各部门在建设工作中形成的经验、组织力、国家调控力作为基础,也没有今日的辉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后3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它的形成的轨迹经过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过程,是与时俱进的,又是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无疑,它是与五四运动所开辟的民主与科学的道路一脉相承的。
100多年前,恩格斯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命名为科学社会主义,无独有偶,今天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命名为科学发展观,这不是巧合,这是有深意的。我相信,我们只要坚决循着民主与科学的道路走下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谢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