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北省人才工作回顾与思考
2009-07-24刘利珍周栓奎
刘利珍 周栓奎
改革开放30年,是河北人才工作快速发展的30年。3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积极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以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体系,为全面建设经济社会强省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一、改革历程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河北省人才工作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1年,人才工作恢复发展阶段。党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方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先后作出关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关于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的若干规定,人才培养、交流和管理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河北省1979年恢复职称评定工作,1984年成立河北省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中心,很快全省各地都建立了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人才流动、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人才流动日益活跃,人才管理逐步规范。
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2年,人才工作重点突破阶段。以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人才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决策,强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世纪的根本任务”,原国家人事部确定了“两个调整”(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来,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的工作思路,会同七部委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这一阶段河北省人才工作伴随着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得到蓬勃发展,根据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同特点,推行了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现代企业人事制度,在事业单位实行了聘用制度。出台了《关于实施跨世纪人才保证工程的意见》,人才工作为国有经济、农村经济、非公经济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人才环境逐渐优化,人才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人才工作整体推进阶段。2003年5月和11月中央政治局两次召开会议,重点研究人才工作,同年12月,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科学人才观和“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的报告和党章,并将其作为国家基础战略,强调要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2004年7月,河北省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确立了“人才强省”战略。从2003年开始确立并大力实施“人才兴冀工程”,以此统揽人事人才工作全局,通过理念、制度、机制、政策、手段五个方面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主要成就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改革开放30年来,党对人才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化,人才强国战略逐步成为一项国策,各级党委、政府把人才资源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河北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全省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创新创造活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造就了一批具有科学决策能力和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了一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建设了一批具有精湛职业技能和技术革新能力的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善于治党理政的党政人才。截止2007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42.1万人,其中:党政人才32.02万人,经营管理人才65.7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69.49万人,技能人才100.6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6.99万人。按同口径比较,专业技术人才比1978年的53.53万人,增长了3倍多。人才结构更趋优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才达到309.72万人,占队伍总量的68.9%,45岁以下人才占到75.67%。人才密度不断提高,人才资源总量占全省人口总量、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分别为6.41%和9.7%。30年来,培养选拔国务院特贴专家203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3名,国家级突贡专家61名,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名,省突贡专家1141名,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70名。公务员各类培训240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900万人次。选派500名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出国中长期培训,派出各类人才短期出国培训7826人次。
(三)人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按照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人才市场硬件建设,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河北人才大厦,形成了以河北人才大厦为平台、以各市人才市场为依托、以县区人才市场为基础的全省人才市场网络,构建了现场交流、网络互动、平面传播“三位一体”的人才交流模式。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服务组织237家,挂牌人才市场196家,人才网站74个。搭建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定期举办全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春夏秋冬季人才交流会、行业专业交流会、日常交流会及特色专场招聘会等,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30年来,全省各级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洽谈活动1100余场,求职招聘人才总量累计超过230万人次,约50万人才通过市场实现了流动,95%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获得就业信息,7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落实了就业单位,形成了“供需两旺、有场有市”的人才市场格局。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人才市场行为,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范围逐渐扩大,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人才市场已经成为人才配置的主渠道。
(四)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日臻完善。
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公务员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围绕人才的引进使用、选拔培养、有序流动、分配激励等工作,出台了《河北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河北工作和为河北服务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关于事业单位按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的试行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了三个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初步建立了机制灵活、制度健全、政策配套、服务到位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人才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步伐加快。
(五)人才成长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四尊”观念深入人心,并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关心人才。畅通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柔性流动,兼职兼薪,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开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非公经济组织优秀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表彰奖励。加大对特贴专家、留学回国创业人员、科技领军人才、博士后科研人员等特殊人才的经费资助力度。改善人才的生活待遇,提高岗位津贴和退休待遇,落实专家休假制度,帮助安置配偶子女。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营造鼓励人才创业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设立便民服务大厅,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一单式”受理,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行网上办公,为各类人才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三、基本做法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开创群贤毕至、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与时俱进,更新人才工作理念。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重大变革,河北省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可以说,新时期人才工作的发展历程,就是人才工作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全省人事系统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的要求,树立和倡导四种新理念。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认识人才资源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战略性作用: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财富,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二是以人为本、以才为本的理念。出台每一项政策,开展每一项工作,都把人才作为首要因素,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人才价值,保护人才个性,鼓励人才创新,关注人才需求,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三是公共服务的理念。坚持人才公共服务与人才成长发展相适应,变管人才为服务人才,不断增强人才公共服务的功能,满足人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应。四是人才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理念。变人才的“单位所有”、“地方所有”为“社会所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在城乡、区域、行业、产业以及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以全球化的人才视野,积极开发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二)实施人才工程,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冀工程、跨世纪人才保证工程、双十双百双千人才工程、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重点企业人才保证工程、专家扶贫解困工程、人才支农和乡土人才开发工程,公务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使人才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完善工作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坚持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深化人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评价内容合理、评价方法科学、评价程序规范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人才使用机制;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加大人才开发投入,重点用于紧缺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在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创新权益、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四)转变工作职能,强化人才公共服务。坚持把强化人才公共服务作为重要职责,进一步转变人才工作方式,由更多依靠行政调控手段向更加注重运用市场配置转变,由不对称的行政管理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从而使人才工作领域逐步由国有经济转到国民经济,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由国有单位延伸到非国有单位:工作对象由传统的国家干部扩大到各类人才,包括乡土人才和非公经济人才;管理方式由简单的人员调配转变为预测规划、培养使用、配置管理等内容的人才资源开发,逐步形成了机制灵活、制度健全、政策配套的人才服务体系。
四、有益启示
30年来的丰富实践,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必须把党管人才作为根本原则。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干部管理已难以有效地管好用活现在的人才队伍。为适应新情况,党中央提出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党管人才”的基本理念是党聚人才,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我们必须自觉在党管人才的新格局中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重点做好制定政策、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逐步消除制约人才成长、聚集的体制和制度性因素,使人才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二)必须把促进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中心工作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兴旺,人才为本。只有人才兴,才能事业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才工作放到全省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围绕发展确定目标任务,根据发展制定政策措施,用促进发展来检验工作成效,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唯有这样,人才工作才能焕发生机活力,才能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把“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三)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有力武器。进步源于创新,创新激发活力。新时期人才工作的突出标志就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解放人才,才能把握人才工作的新阶段、新特点,自觉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用新思路谋求工作新出路,用新手段打造服务新品牌,坚持市场配置原则畅通的人才流动环境,用创新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真正使潜在人才满怀奋进动力,使现有人才激发创业活力,对国际人才具备超强引力,才能真正推动河北省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整体提升,实现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资源强省转变。
(四)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人才工作每项成绩的取得,都是不断深化改革的结果,改革贯穿了人才管理体制转变和人才工作发展的始终。30年来,我们始终抓住改革不放松,对人才管理体制、人才选拔培养和分配激励机制等进行了不懈的改革。努力做到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相协调:试点先行,循序渐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控制在国家负担、社会舆论和群众心理承受的范围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必须把公平公正作为基本要求。公平公正是构建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前提和基础。公平公正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平等发展机会,在于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在于保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制定出台各项人才政策制度,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做到公平竞争、民主法治,才能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公开是促进公平公正的有效措施,人才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关乎广大人才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竞争择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人才工作的社会公信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搭建平台、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