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家若干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2009-07-24章立早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4期
关键词:软糖猕猴学业成绩

章立早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来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教师:人的自控能力大小跟人生成功与否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有的人之所以成功,有的人之所以未能成功,与各自的情商有密切关系;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智商,更要靠情商。情商的要素之一就是人的自控能力。从某种意义E讲,情商表现的是人们通过控制自己情绪来提高生活品质的能力,即如何激活自己的潜能,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如何使自己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等等。愿我们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加强自己,而且能加强学生的情商培养,从而使每个人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提高自控能力,不断攀登^生高峰。

“跳蚤实验”。心理学家将一只跳蚤放进没有盖子的杯子内,结果跳蚤轻而易举地跳出了杯子。紧接着,心理学家用一块玻璃盖住杯子,于是,跳蚤每次往上跳时,都因撞到这块玻璃而跳不出去。过了一些时候,心理学家把这块玻璃拿掉,结果跳蚤再也不愿意跳了,自然也就没有跳出杯子。

这个“跳蚤实验”对我们教师有很大的启示。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也和跳蚤一样有类似之处: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定学习目标时,便灰心丧气,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永远达不到预定学习目标,于是忽视自身潜能的激发和外界条件的改变,并放弃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努力。久而久之,将自己套在失败的经验中爬不出来,以致最终一事无成,白白耗费一生。记得有句哲语说得很精彩:“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轻易地放弃,结果往往是在距离金子三英寸的地方停了下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懂得这个道理: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能不屈不挠地去实现预定目标,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永不放弃。

“青蛙实验”。心理学家把一只青蛙投入热水锅里,青蛙受到强烈的热刺激后,猛地跳出来。然后又将这只青蛙放在慢慢加温的冷水锅里,开始青蛙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紧接着出乎人们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尽管心理学家并没有在慢慢加温的冷水锅上面加上盖子一类的东西阻止青蛙跳出,可是这只青蛙却不肯跳出,最后被活活煮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物学家的解释是青蛙体内感应生存危机的器官只能感应环境中强烈的变化,而无法感应环境中缓慢渐进的变化。因此,青蛙对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无动于衷,最终成了心理学家实验的牺牲品。

舒坦使人松懈,安逸令人忘忧。“青蛙实验”告诉我们:对一个人而言,最可怕的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而不是突然的危机降临。因为突然的危机降临可以使人动员自身的全部潜能,并迅速地做出各种应变反应以摆脱危机;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往往使人无法感觉到,甚至到了死的门槛也毫无反应,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青蛙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在充满改革和竞争的年代里,每所学校和每个教师都要有危机意识,要自觉克服自足和懒惰的天性,通过不断地奋发进取使学校和教师个人都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毛毛虫实验”。法国心理学专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远处撒了一些毛毛虫比较爱吃的食物。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法国心理学家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的盲从,在于毛毛虫总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毛毛虫付出了生命,但没有任何成果。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毛毛虫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不能禁锢于以往的僵化模式,而要不断地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的需求。惟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毛毛虫那种毫无意义地绕圈所导致的悲剧还说明:在实际工作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神话并不存在,我们不能只关注做了多少工作,而且还要关注做出了多少的成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效益问题”。当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切莫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地的努力,而应该转变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径,以便更有技巧、更有效率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猕猴实验”。有关心理学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教5只猕猴做动作,其中3只猕猴很快学会了,另两只猕猴却没有学会。是不是这两只猕猴比较笨呢?为了检验这个判断,这些心理学专家换了一种方法来教这两只猕猴做动作,换方法的结果推翻了上述判断,也就是说这两只猕猴也很快学会了做动作。此后,这些心理学专家反复多次对许多猕猴做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猕猴的聪明程度没有太大的差别,要教会猕猴做动作,关键是要找到适合猕猴特点的方法。只要有合适的方法,多数猕猴都能够很快学会做动作。

“猕猴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每个学生的聪明程度也是相差不大的,之所以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一些,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一些,一方面是“智能多元化”的缘故,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些,但交际能力可能就差些;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些,但交际能力可能就强些;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使用的方法适合一些学生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结果导致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一些学生能很快学会,而另一些学生则没能很快学会。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这种意识:学生之间基本E是没有聪明和愚笨之分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

能,只要教师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就完全能够使每个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并促使他们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猩猩实验”。有关心理学和动物学专家曾经做过—个有趣的对比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只猩猩。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就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时而奔跑嬉戏,时而耳鬟厮磨,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面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地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已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猩猩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不要因为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而面带责备之表情。恰恰相反的是,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尤其是要对学生时时报以友善姿态,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友善姿态,学生会以成倍的友善姿态回应教师。正是师生双方友善姿态的良性互动,传递着彼此理解、鼓励和欣赏的信息,进而融洽了师生关系和促使了教育教学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

“表扬·批评·漠视实验”。美国心理学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些事先经过学业成绩测试的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对第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不断给予表扬,对第二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不断给予批评,对第三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则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漠视态度。这三个学习小组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又对他们进行了学业成绩的测试,然后将分组前和分组后的学业成绩的测试结果相对比,于是,这些心理学专家发现:第—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学业成绩平均进步最快;第二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学业成绩平均进步较慢;第三个学习小组的多数学生学业成绩是原地踏步,少数学生学业成绩则是下滑。

“表扬·批评·漠视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表扬和批评都是不可缺少的评价方式,不能只有表扬而没有批评,也不能只有批评而没有表扬,因为这两种评价方式都能或快或慢地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但表扬应该多于批评,因为这种评价方式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身上的各种潜能。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教师要力戒对学生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漠视态度,因为漠视态度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试想一下,还有什么伤害比伤害人的自尊心更加残酷呢?教育专家说得很有道理:对学生最残酷的伤害是伤害他的自尊心,对学生最大的帮助是帮助他树立自尊心。教师最主要也是最难做的工作就是使学生长大成^后能够自信、自尊和自强。

猜你喜欢

软糖猕猴学业成绩
小猕猴征集令
小猕猴学习画刊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