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卜辞中以口、目为偏旁的汉字分析

2009-07-24李虹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构字殷商理据

根据徐中舒先生《甲骨文字典》,以“口”为偏旁的甲骨文数目为56字,如:问,《说文》:[问,讯也,从口门声。];唯,《说文》:[唯,诺也,从口隹声。]咸,从口从戌,《说文》:[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以“目”为偏旁的甲骨文数目较多,如:目,像人眼之形。《说文》:[目,人眼。象形。];暨,像目垂涕之形。省,《说文》:[省,视也。从眉省]。甲骨文中以“口、目”为偏旁的字为数不少,可以窥见当时社会以“口、目”作为构字偏旁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

一.甲骨文中以“口”为偏旁的汉字分析及文化意义

“口”像个张开的嘴巴,这归功于“象形”。口即嘴,在构字中用的很广。在口上面加上一横表示口中出声,是“曰”,“说”的意思,说明殷商先民已意识到“口”表述功能。在口中间加一横表示吃东西,是“甘”。可见先民已认识到口的基本功能:说话和吃喝。

“口”分化为“口、A”[1]。作“A”时表示含物于口或口张开,比如,“舌”:在口的原形上增添伸出的舌头之形,《山海经·海外南经》有“歧舌国”一说:舌尖像蛇分为两片,特别灵活,能言善辩[2]。可知古人已了解舌头在说话中的地位,对舌头的作用予以肯定。甲骨文中“言”“音”不分,都作舌形,只是既不歧出也无唾沫。但一形二义用起来不方便,所以又在口中另加一横作“音”以示区别。这又含“指事”的构字理据。“口”也是“言”的构字字根。“言”是依托象形字,在舌的上方增添一点,以标注字素的方式表示人发出话语。可见先民已有意识的用“口”作为“构字字根”,也懂得“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和“视而可识,察而可见”的构字理据,为后代学者收集资料分析字形做了基础工作。

二.甲骨文中以“目”为偏旁的汉字分析及文化意义

“目”是象形字的典型,外框表示眼帘、眼角和下眼帘,内框表示瞳仁[3]。“民”,上为目,下为十,表示见到主人不敢直视,低头凝视地面的被统治者。这种“比类合谊,以见指撝”的构字理据即六书之“会意”。“臣”,象形字,以跪跽之人向上观看的眼睛表示跪倒、恭敬听从命令的人。说明古代君臣关系乃是主仆关系。这些字形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阶级面貌可见一斑。甲骨文“眉”的象形和功用有直接联系。感受往往通过眉毛的变化表现出来。这种联系对后来人们创作文学美和自然美影响极大。比如宋词中有一名句:“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媚”,形声字,上半部为眉,其形像长着长睫毛的大眼睛;下半部是女,合起来是女子睁着扑闪闪的大眼。“媚”从女突出美目长睫。可见殷商先民也认为人美之处以眼睛为最。殷商初现的眼睛的美学价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极大影响。自古形容眼睛美丽的词句很多,如美目盼兮、勾魂摄魄……

以上可以看出先民时期“目”已成为汉字象形系统的基本字根,是通用构字符号。这些字的字形很形象地刻画了人用眼睛表示情态,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一直沿用至今。

至此六书已有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考证资料。在先民眼中最能画出的物象莫过于自身,因此造成甲骨文中以人类自身形象为原型构形表意的字相当多。“口”、“目”作为人的主要器官理应成为造字首选。这样造出的字在字意上往往包含这种人体器官的某种功能。在构形上常常在人体之外放大或突出某个人体器官的形象。通过主体与放大了的器官的逻辑关系实现意义的构建。后来汉字又从“象形”逐渐发展衍生出其它造字法。所以从根本上说,汉字的构建从一开始的甲骨文就体现了一种以人为立足点的人本精神。

注释:

[1]唐汉.汉字发现·图说字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51

[2]景德.崇圣.汉字寻根300例.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1:114

[3]唐冶泽.甲骨文字趣释.重庆出版社.2002.10:29

参考文献:

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5

李虹辉,女,重庆师范大学2008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构字殷商理据
劝学
殷商遗址大搜寻
关于“庭”字笔画的长与短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
“彡”的类意义在构字中对“彡”部字的影响
从甲骨卜辞中看殷商政治伦理思想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殷商古城青铜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理据信息
汉字的故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