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迈向新课改
2009-07-24刘海燕
新课改强调一个核心、三个维度、一个范畴、三对关系,中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今阶段,它是一种比较完美的教育理想。着眼现实,很多语文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内)常年的一线工作经历,已经积累起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现行的教育方式和课堂模式轻车熟路,长期的程式化教育也让我们
自身身处其中而不自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何作一个仰望星空的实践家呢?
一.解放思想,积极地学习,广泛地聆听。
冷静地看,现行的语文教育已处在举步维艰的境地,已经到了不得不思变的时候了。如果语文教师还固执地谝守一方,必将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最终贻误了自己的发展,贻误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势在必行的阶段,首要任务是解放思想,积极地学习,广泛地聆听。要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明确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明晓新课改的基本目标,明了新课改的意义,知道语文新理念的实践策略。一方面通过主动积极的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掌握基本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全员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广泛聆听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达到全面理解的目的。只有先接受新课改理念,放弃观望、甚至排斥的态度,才有可能消除内心对老模式的依恋、对新课改的畏惧,也才有解除自己思想上的无形枷锁可能,从而让自己放开手脚扑向新课改的怀抱。
二.其次是自己吸收整合。
有了思想上的接受,再配以专家学者的深层解读,这些还不够,还成不了新课改形式下的优秀语文教师,下一步还要对新课改理念和实施策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不断深入地研究,认真地解读,吸收专家学者的精髓观点,借鉴名师成功的教学实例,整合成自己独特的认识。
雷实教授列举的法国的会考作文题让我们为之一震,思辨性强,研究创造性强,便于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能力。这给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观念方面带来了强力冲击,值得我们深思。秦训刚老师的深层解读教材,从另一面引起了我们语文教师的反思: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对那些语文基础较有优势的学生我们能否将教材拓得更开。王又平教授强调的必须打破中学语文教育自成一体的格局的观点、用理论激活经验的观点和语文教师要关注语文学科的前沿性等主张又从新的角度给语文教师走进新课改带来了便捷。语文教师必须拿出做学问的苦干精神,仔细研究高中语文课程倡导的新理念、新要求、新体系、新教材及新的评价方式,吃透其中的精髓,从专家学者的分析解读中吸取有用的鲜活的观点或做法,形成自己对新课改独到的见解,整合成更为全面的认知,才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实施教学。
三.大胆地踏实地引领学生向新课标迈进,促进学生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有了思想上的解放,有了精髓的理解,最后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牢记新课改的本质,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对象的实际,摆脱外在的功利色彩的束缚,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课堂上突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处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之间的关系。上好必修课,开好选修课,尊重学生的需要。在备课时注重课程的生成性预设,摆正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由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教室的权威、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引导者、平等的合作者、课程的开发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想、能看、能干、能谈、能接触自然、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开设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堂,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适应新的课堂评价机制,解放思想,大胆地踏实地引领学生向新课标迈进,最终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新课改从理论上界定了语文的性质,从操作上给语文课堂提供了范例,从情感上找回了原本的语文课堂,真的是照亮了语文学科应有的前景。感谢新课改!
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我们将时常仰望星空,牢记理想,心系新课改;另一方面将着力于常规课堂,灌注新课改理念,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地迈向新课改,不回避,不退缩。
刘海燕,湖北武汉育才美术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