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能力培养方法谈
2009-07-24黄望华钟玉华
黄望华 钟玉华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追求独立的个性日益突出,想学但基础簿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但认识不足。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偏低。许多学生对作文感到害怕,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痛,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教育学生展示真我,突出个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中学生作文也是这样,学生应观察生活,应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应该用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的需求,应该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要学生展示一个真我,就是要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而不是说假话,说大话。这既是作文个性化的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有人错误地认为,只有编造的故事才够生动,才能打动人,立意才高远,考试才能得高分。有同学写“母爱”,就残忍的虚构父母离异,进而讴歌后母的伟大;还有同学写“助人为乐”就恰巧拾到了巨款等等,这样做都是大错特错的。的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极平凡、极细小的事,其实让我们感动的往往就是这些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写作文不是做文字游戏,学生应为真情而作文,为兴趣而作文。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同,个性爱好不同,因而写作素材也不同,只要是心里话,真心话,事事都可议论,都能抒情。作文有“我手写我心”的优良传统,学生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反映生活的真感受,真体验,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也只有这样的本色作文才能获得高分,说假话,说空话的作文是绝对得不到什么高分的。
二.指导学生读好书,勤动笔。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成长中的青少年正值读书的好时节,应该用民族及全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他们。歌德也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应尽量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与伟人交流的机会和氛围,让学生提高文化品位。阅读是积累写作的基础。积累的知识越多,写起来就越得心应手。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多读好文章,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经验。古时曾有人向文学家欧阳修请教作文之道,欧阳修道:“无他术,唯勤读书而为之,自工。”勤读书,多作文,才能提高文章的质量,此外别无蹊径。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书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但现在学生压力很大,广泛阅读的时间有限,所以尽可能选择合适学生阅读的书籍,多读一些名家名篇,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正是阅读积累的重要作用。其次,还要指导学生勤于动笔。俗话说的好:“打铁要靠本身硬”,老师要让学生多写作文。写的多了,自然积累也多,日久天长,不愁作文无材料可写。
三.做生活的主人。
任何作品,都是对客观现实生活的认识和反映。因此,以饱满的激情热爱生活,感悟生活,洞察生活,才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才会有深刻的文章立意,才会有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才会有新颖独特的语言,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这是出好作品、成佳篇的又一基础。热爱生活,就是要热爱我们的社会,热爱我们的时代,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家园,热爱我们的学校,热爱我们的同学、老师,有了这份感情,才会产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会闻社会的进步而喜,见家乡的新貌而笑,知同学、亲友的伤痛而悲,察社会的邪恶而怒,感家乡的落后而忧,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了这份感情,才会促使自己关注生活,直至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才会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生活积淀,才能为写作提供前期准备。
我们知道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全方位的综合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旷日持久的问题,只有形成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并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才能写出让自己、他人首肯的佳作来。
黄望华,钟玉华,教师,现居湖北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