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几条途径
2009-07-24高秀琴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写作习惯差,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更让老师头痛。其实,作文并不是像这些同学所想象的那么令人畏惧,只要你端正态度,用心去写,肯定是能写好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指导,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读书兴趣,勤写生活日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可能事事都亲身经历,所以只能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间接获得经验。要想写好作文,就要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必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学生不是不会写作文吗?那么首先不要急于让他们写作文,而让他们先一字一句认真读优秀文章,并要求读后把大概内容说出来。他们无兴趣作文,就先培养其读书兴趣,这样,既培养了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扩大了知识面。要想他们写出好文章,先得让他们能“说出”好文章。其次,让他们把平时听到的,见到的优美词句,好的名言,俗语摘抄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为作文搜集素材。长期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写作积累的好习惯。接着我们把学生的写作能力落实到每天的日记上来,把写日记当作一个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这样去做,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二.亲身体验生活,感悟写作灵感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实感。苏藿姆林斯基说过,“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我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思想感情都是作文的素材,只是许多同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作文缺少的就是生活的充分体现。可以说,不吃葡萄就不知道葡萄酸。哪个不想到奔腾不息的河流中去搏击一番,体验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有了这样一次搏击,有了这样一种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就会有写作的激情,文章也就会有真情实感。新课标中要求作文必须要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因此,学写作文的首要环节就是:学会表达自己,并生动地表现出来;能从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抒写出自己的一份独特的感受,这就是很了不起地功夫。而不必强求立意的宏大高远,能做到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流畅,这就是进步。古今中外,哪一位名家的创作不是亲身体验生活的结果,没有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对历史的考察,哪有宏篇历史巨著《史记》的问世;没有马克思亲身参加工人革命运动,哪有《资本论》的出现。
三.注重材料积累,适时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阅读课外资料,这就会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深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四.鼓励学生创作,推荐文章发表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优秀文章,运用口头发表、办报发表、投稿发表等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文章,然后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多多给学生以肯定、以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够诱发出来。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高秀琴,教师,现居河北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