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古代散文指导写作的意义
2009-07-24刘雨棠陈树生
刘雨棠 陈树生
一.高中生写作的现状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费”等问题,学生作文往往呈现出脱离生活、空洞无物、感情虚假、文风浮华等特点,着实令人担忧。笔者对四川省南充第十中学和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中学的近四百名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回答“你觉得自己写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题时,选择“语言匮乏”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6.8%、选择“没素材”的学生占23.4%、选择“不懂文章结构、写作技巧”的占10.9%。高中生作文会出现这些现状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思考和探究。
二.写作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古代那样重视文学、重视写作。悠久的写作传统,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理论。但是,这些传统的写作理论却没有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文写作。推究其原因,与我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相关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但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陈独秀就将白话文当作社会革命的手段来利用,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1。白话文运动以后,“西方的文法、修辞学、文体学知识被引进我国”2。在这种写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现当代的作文教学丢失了传统写作理论的精髓。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只是从作文训练的目标出发,很少去讲解写作的理论和方法;学生机械地学习各种文体的特征和要素,失去了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缺乏传统文化的底蕴,没有写作的激情。
(二)高考的巨大压力
当前,迫于高考的巨大压力,语文学科在高中教学中不受重视,语文课程受到挤压,极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师和学生对写作训练的积极性。加之作文水平提高的周期长,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写好作文需要长时期的积累,作文课并不能解决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教师给高中生整理印发写作万能模板、万能论据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滋长了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真正潜心写作的学生已越来越少,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高中的作文教学只是为了一篇高考作文。很多学生投机取巧,准备一些精彩的开头、结尾、论据及华丽的词藻,便以不变应万变,往往还会在考试中得到高分。怎样才能有效并高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最实用的语文教材上,从教材所选的古代散文中寻找答案。
(三)缺乏有意识地积累
很多高中生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或者“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说是因为没有素材,每个学生都有真切的日常生活。学生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他们还是会看到家长的辛劳、社会的变化、自己的成长、友情的可贵。如果说是写作语言的匮乏,但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有丰富的写作营养。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高中生缺乏为写作而积累的意识。而一篇真正优秀的文章,往往是源于作者对生活、词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点滴积累。
三.利用古代散文改善高中生写作的意义
为了改善以上所述的状况,本文提出应重视并汲取我国古代传统写作思想的精华。“传统是活的,与现代组成同时的局面”3,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鉴古人优秀的写作思想和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的写作技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树立文德统一的高尚情操、追求个性的发展、开拓创新。
对于如何将传统写作思想的精华,更好地传授给课业负担已很繁重的高中生,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古代散文这一课程资源。顾黄初和顾振彪对语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这样的评价:“在语文学科中,学生接受知识、训练能力、开阔视野,其主要凭借物是语文教科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向学生传授的基本内容都包容在语文教科书之内。至于语文教材系统中的其他材料,都是从属于语文教科书,并与之密切配合的。就像中医的药方,语文教科书是方济中的主药。”4的确如此,当前,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更无暇看课外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散文都是历经千百年考验的文史瑰宝,其中包含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粹。这些文质兼美的佳作名篇是我国古人生活感情的再现,其内涵丰富,涉及文体广泛,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很高。
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体现的古代写作理论精华,既可以解决语文课课时有限,无法专门为学生开设古代写作理论课程的实际问题,又可以促进新课标中写作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相信,如古代写作理论能有效地融入当代写作教学,学生能够养成写作的积累意识,高中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切实的提升。
四.利用古代散文提高高中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策略
如何才能高效地利用古代散文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水平,要利用古代散文提高高中生写作水平,对语文教师又有何要求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古文修养和造诣;其次,要充分利用古代散文课程的课堂教学,重视课下的预习、练习和迁移。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古文修养
要想将古代散文中的写作理论精髓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古文功底,要通晓古今的写作理论;全面了解古代散文家的生活背景、经历、写作风格及艺术特色。为此,笔者建议应从师范院校的学生开始抓起,增强准语文教师的古文修养。并对在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古文造诣。
(二)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据笔者所做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在回答“你希望教师怎样教古代散文”这一问题时,多数希望教师能拓展一些关于古代散文的作者或文章本身的课外知识,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文言实词虚词。
教师可以用巧设导语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导入《齐人有一妻一妾》时,可以介绍《孟子》在南宋以后,就成为“四书”之一,是考生必读、科举必考的官方教材之一,引起学生对古代教材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导入《报任安书》时,可以告诉学生识得此书便识得一部史记,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在讲解《石钟山记》时,可以播放介绍石钟山的视频,与学生共同探究石钟山名字的由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学生会真正走进古代散文的世界,感受古代散文的美丽。
2.添加课堂鉴赏环节。在讲解古代散文时,添加课堂鉴赏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写作理论精髓。如让学生独自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篇章结构、语言典故等。培养学生有意为文的意识,提高他们布局谋篇的能力。
3.翻译部分段落。讲解古代散文最常用的方法是串讲法、翻译法、分析法。教师往往占据课堂的主体。在翻译课文时,很多学生都会投机取巧地拿出带有译文的辅导书。为此,笔者建议翻译课文时,要求学生只能借助于古代汉语词典,能翻译到什么程度,就翻译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翻译的环节中来,才能真正领略到古代散文的语言成就和写作精髓。
(三)通过课下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预不立,可布置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包括查找与所讲古代散文相关的资料、进行释义、正音等。同时,要想学好古代散文,一定要多进行诵读。学生可以在课前反复诵读名篇名句,掌握好停顿、重读、语气、语调,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艺术特色,并将一些好的词语、句子、典故摘抄到本子上,养成为写作而积累的意识。
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分析古代散文名篇中的写作技法,并进行仿写、改写、填补空白等。学生仿写、改写、填补的过程,就是学习和再创作的过程。如让学生仿照《种树郭橐驼传》的写作方法,为司马迁、韩愈、李密等人做传。或仿照《登泰山记》,以时间顺序写一段文字等。
注释:
1 陈独秀著,《答张永言信》,《青年杂志》1915年12月,第一卷第4号
2 马正平著,《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5页
3 童庆炳著,《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326页。
4 顾黄初、顾振彪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参考文献:
[1]第环宁.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专题研究一气势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2]费振刚.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郭预衡.中国散文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刘雨棠,陈树生,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