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厌写作文的原因分析

2009-07-24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写作文课文小学生

柳 霞

长期以来,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已成为小学生作文的严重心理障碍,这也成为困扰许多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那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教师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面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试问,教师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学生又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呢?

原因之二:作文教学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作文教学中应试作文的后果。作文没有成为学生表达他们的生活、情感的工具,而成了老师获得好评,学生获取高分的手段。于是乎,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甚至于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都对学生提出了许多框框,教给了学生许多“窍门”。好像这样的作文点拨很有道理,它可以给作文成绩加上“保险”,但这样的点拨使学生的作文成了“型号统一,批量生产的产品”。试想,长此下去,这样的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兴趣吗?

原因之三:学生生活单调,缺少源头活水。学生的写作素材应当来源于生活,可现在的孩子其生活程式是吃饭——学习——睡觉,生活的圈子极其狭窄。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奶辈又几乎包揽了他们生活的一切。在这样机械、被动、近乎封闭的生活环境里,“源头”往往单调枯燥,然而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却硬要学生去做那“无米之炊”,无怪乎学生作文题材依然离不开“学雷锋”、“扫大街”、“扶老婆婆过马路”。

原因之四:过于注重模仿,缺少积累和训练。泛滥的作文辅导资料成了孩子们完成作文的“最佳助手”。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范例,从中可以习得写作方法、技巧,获得丰富的语感,积累大量的语汇。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阅读一篇文章,即要求学生仿写,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作文教学的规律,是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

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怕作文、烦作文的心理,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

一.解放学生心灵,把写作自主权还给学生。

马克思曾经说过:“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和紫罗兰散发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呢?”老师应该解放学生被束缚的心灵,放开学生被捆绑的手脚,让他们充分享受自由写作的快乐。对于学生自己的思想,老师既不要武断的排斥,更不能强硬的扼杀,而要鼓励学生写“自己”,尊重他们的写作个性,把写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己,使他们在写“自己”的时候感到释放心灵的快乐。

二.教师“下水”示范,激发写作热情。

教师“下水”进行写作实践不但给孩子提供可模仿的榜样,还是向学生展示写作过程怎样进行的实例。在黑板上当面做写作演示,教师边写作边向学生解释写作时内在的思维过程: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内在的写作心理过程,变为学生可以观察和意识到的外显行为,学生很乐于接受,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丰富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课内,我们有一个很有效的做法:尽量压缩阅读课上不必要的繁琐的分析、提问,挤出时间来,找1——2篇与课文体裁相近、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赏读,以提高阅读效率;课外,鼓励、组织学生订阅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相互借阅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并如实填写阅读报告单,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故事会”、“向你推荐一本书”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明的教师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作文,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喜欢作文,乐于作文,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始终追求的一种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境界。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真正地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克服怕作文、烦作文的心理。这样努力去做了,你就会发觉你的作文教学已经渐入佳境了。

柳霞,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猜你喜欢

写作文课文小学生
写作文的烦恼
小丁写作文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端午节的来历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写作文等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