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课前导入之我见

2009-07-24门玉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滕王阁林黛玉课文内容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个语文老师肯定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节课之前如果没有个好的序幕,直入教学内容的话,开始时的课堂效果可能不太好。如果想一上课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应有个适当的好的“序幕”,现介绍几种鄙人用过的方法。

1.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法。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上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并背出听到的某些优秀句段,按十分制打分,组长记录组员得分,期中和期末评出优胜小组和优秀演说家,全班表扬。不仅训练形式丰富多彩,而且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学生整堂课都是精神抖擞的。

2.音乐法。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养。在讲课之前,先放一首与课文相关的乐曲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兴趣。如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时,我先在课前播放了歌曲《虞美人》,学生不自觉的跟着唱了起来,并很自然地理解了词的内容;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先在课前播放了电视剧《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枉凝眉》这段音乐,学生随着优美的歌声走进了林黛玉的内心世界,并急于学习课文,课上积极踊跃,课下班内掀起了读《红楼梦》的热潮。

3.图片法。即在讲课之前,先放一段与课文有关的音像材料或图片,给学生一种生动直观的感觉,创造一种想象的空间。如在讲《登泰山记》时,先放了《泰山日出》图像,学生看后情不自禁地说:“太壮观了!”有了这个氛围,学生就很乐意学习这篇文言文了。在学习王勃的《腾王阁序》时,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幅滕王阁风景的图片,学生在赞叹滕王阁风景之美时,也对滕王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不仅乐于去学习这篇文章,同时更易于记住其中的有关于景物描写的名句。

4.对联法。就是用与课文内容相关或作者相关的对联导入新课,这既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深入到课文内容,又可以加深印象,如《越王勾践》这一课,以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引入,既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在困境中迎难而上的信心。

5.故事法。此法就是由教师或请学生讲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和课文的内容进行比较,从而丰富课文内容。学习《守财奴》时,先给学生讲了阿巴贡和泼留希金的故事,学生在笑他们行为的同时也看清了吝啬鬼的本质,并急于去了解课文中葛朗台的所作所为,很容易地抓住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

6.明理法。此法就是先学习与课文有关的体裁理论知识,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确体裁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就能居高临下。如在学习古代戏剧之前,先带领学生了解了古代戏剧的分类、结构特点、宫调曲牌、角色等戏曲知识,并与现代剧本做了一些比较,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古代戏剧了。

7.表演法。此法就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自感受课文的情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生动、直观的理解。如讲《雷雨》时,先让学生推荐几名演员在课下进行排练,然后在课上“公演”,同学们那惟妙惟肖的表演,不时激起阵阵掌声,在演出中,因为同学们把握了人物的言行特点,也就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主旨。经过这么一表演,对剧本的主旨、人物的情感特点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8.读诗法。此法就是读一首自己写的或别人写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如在讲选自于清代传奇《桃花扇》中的《哀江南》时,在介绍完相关知识之后,又与学生一块赏析了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由这一首意蕴深厚的诗引进课文,既渲染了气氛,又对理解文章内容起了辅助作用。

门玉峰,教师,现居河北蔚县。

猜你喜欢

滕王阁林黛玉课文内容
陈中建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滕王阁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家族的“内战”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