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英语语用教学对策

2009-07-24李红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外语跨文化语法

模仿和好奇是初中生学习外语的一大特色,而从语际语用学的研究看,他们母语的语用迁移是影响语用能力习得的重要因素。因此,初中生学习外语,反映了本国文化模式和特点,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及其使用规则的差异。外语学习者将自己本民族的语用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应用于跨文化交际的现象,就是母语语用迁移。一方面,初中生的特点有利于产生促进语言学习,但是,有的南方方言区,语言、文化的排斥性或差

异,对学习者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进行跨文化交际产生干扰作用的迁移现象。

一.言语迁移和口头语的有利因素

初中生的语言直接模仿能力强,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反映在学习英语的能力上,他们模仿和记忆的能力特别强。学生的发音器官很灵敏,耳朵辨音的能力强,口舌也能灵活准确地模仿各种发音。初中生的记忆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并习惯于机械性记忆。初中生理解和分析语言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弱,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是会逐步提高的。这些都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

因此,对初中生要多采用直观教具,配合听说训练,注意生动形象;教学环节安排要紧凑而有节奏,做到动静结合。例如,可多采用如对话、看图说话、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根据学生机械性模仿记忆的特点,可以加强句型训练,培养他们整句学习的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及学生心理的变化,教学方法要多运用机械训练与理解相结合的方式,在形成不同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应的交叉联想。要多创造语言情景让学生运用语言。这样,我们就有可能解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害怕心理,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去掉或克服那些消极的因素。

二.个体差异突出带来的不利因素

但是,初中生也是个体差异严重分化的阶段。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用感性——直观的方式学习英语。他们往往喜欢听说、直接模仿和实际操练;有的则倾向于用语法——理解的方式学习英语。因此,他们喜欢记语法规则和语言点,侧重阅读理解。教学中要把握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

由于个体的差异,对这些准则的贯彻就有很大不同。这就产生了学生学习体会语言教学背后的文化内涵的隔阂。这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生的文化陌生感尤其严重的根本原因。Grice把语言交际过程看作是说话人表达自己的意图和受话人领会这一意图的过程(何兆熊,2000)。意图除了通过话语的字面意义表达外,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话语的蕴含意义实现的。不能正确理解对方的会话蕴含是造成语用失误和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

三.语言文化联想上的困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于语言之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造成母语负语用迁移的另一重要因素,这一点集中反映在初中生阶段。同一词汇、同一文化现象,表面上似乎对等,但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不同民族的人们对此所产生的“亚洲四小龙”被翻译为“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文化中,“白象”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白象”牌电池在中国有着很好的销售量。但当这种电池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究其原因,商标“白象”被简单的翻译成“White Elephant”。而在西方,white elephant指的是“没有价值的事物,无用而累赘的东西”。试想谁会去买“无用而没有价值”的东西呢?

教学对策:

1.加大词汇的语用教学:长久以来,中学英语教师循着“词汇——句子结构——记忆语法规则——阅读理解——翻译”的模式,忽略语用意义。结果,教师在6年中花了1,2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投入了远远超过2,000学时的课内、课外学习英语的精力,使学习者掌握了约1,800余个基础词汇,二.三十个普通句型。平均每个小时学习不足一个单词,平均每一百个小时学习一种普通句型。教师可开辟英语角、英语沙龙、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交际原则、风俗习惯的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防止负迁移的产生。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英文原著、英文电影,多与操母语者交流,以此来增进跨文化语用知识,减少语用失误。通过语言,社会的信仰得以表达和传播;借助语言,社会成员大部分的交流得以实现(奈达,1998:102)。

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意指亲属关系中与自己同辈的称谓,用来指汉语中父亲一方的堂哥、堂弟、堂姐、堂妹(父亲同胞兄弟的孩子)、(姑)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父亲同胞姐妹的孩子),母亲一方的(舅)表哥、表弟、表姐、表妹(母亲同胞姐妹的孩子)。英语中一个词“cousin”能够指称众多的成员,这表明某社会成员与这些分布在不同亲属地位中的同辈人都保持相同关系,对他们的社会行为都一样;而汉语中对众多亲属成员使用众多称谓,说明了某社会成员与他们每一个人都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关系。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父亲的姑表关系要比母亲的姨表关系更加亲近。可见,汉语中不同亲属成员使用不同称渭是其社会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

2.加强语用迁移的教学。语用迁移是导致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外语教师通过提高对语用迁移的认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就可以变“弊”为“利”,让迁移为教学服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英语教学中当然有该掌握的知识,如语法规则、语言学、语音学等等。但是,这些不是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需要重点讲授的。我们所需要教的语法及语言点可以通过模仿而掌握。我们是在教授英语语用,在于指导学生听懂英、美人说的语言,教会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文化迁移,顺利地阅读英语文章和正确地用英语写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改变过去让学生被动地、大量地记忆语法规则来学习英语的方法。教师应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英语。因此,学习英语不是,也不应该是学习“语法规则”,而是练习说话或操练句型。要使学生运用句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就像呼吸那样是不假思索的。换言之,中学生应该像儿童学习母语那样,不是靠仔细地考虑语法规则,而是靠模仿来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2)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刘绍忠,欧洁.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表现、成因及教学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6).

[7]徐晓燕,夏伟荣.英语“拒绝”言语行为语用策略对比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李红娜,女,教师,现居浙江鄞州。

猜你喜欢

外语跨文化语法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跟踪导练(二)4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参考答案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