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语文教育启迪文化智慧趋向

2009-07-24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启迪创造力个体

任 娟

一.什么是文化智慧

1.1文化与智慧

“文化是一种生活形式。它的支柱是精神的训诫,即思想的能力,它的范围包括有条理的知识。它的主要内容是:对曾经存在过的东西的形式的注视,对具有强制性的有效之洞察到知识,对事物的认识,对词语的通晓”。[1]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人是智慧的动物。虽然许多动物的许多本能足以使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人类的基于理性的智慧,却决非任何动物的任何本能所能比拟。”[2]

1.2文化智慧

笔者所指的文化智慧,顾名思义,即对于文化的智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述及之文化皆是着眼于人类和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之广,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3]。

智慧是一个成功者的有力武器,是一种凌驾于平庸之上的创造力。文化智慧不仅是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词语,更是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它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科学的看待文化现象并能理性的认知和分析,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超越和创造力。它并非仅涉及个体所学和所继承的文化里面的精华,而更是对待这些精华时的理性和升华及其概括提炼为个体所使用的创造力。

文化智慧意味着一种智慧的独特指向性。我以为智慧本身就可以近似理解成精神文化,对智慧的培养实质上是对文化的培养,文化智慧也就成了关于文化的建构。文化智慧是一种大智慧,是对主客而言皆有指导意义的精神。

二.语文教育启迪文化智慧的必要

2.1当代教育的要求

智慧是生命的源头,教育的前提是敬畏生命。有人指出,21世纪人们最崇尚的是智慧和财富。智慧不仅意味着创造,更意味着超然。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能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能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并能在喧嚣功利的世俗社会中保持一份清醒和洞察。“教育在今天,不能还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与继承,不思也不会的创造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4]这其中提到的“探索欲望”、“创造的潜能”、“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高远志向”等,其实都是人智慧的外在体现。因此,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促进人的智慧增长、提高人的智慧水平,应成为新世纪教育的最高使命和价值取向。当代语文教育在这宏伟的事业中所承载的就是启迪个体对古往今来中华文明及文化综观的潜能和超越其上而产生的创造力。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教育应该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除了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当代语文教育的原则应该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这种原则性的导向就是对文化智慧的启迪。这是整个大的时代背景所需要的,是人才培养的必要。

2.2个体在整体中实现的需要

“人之为人不仅仅由于其生物的遗传性,而更是由传统造成的。教育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要重演的过程。个人是在历史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通过这个世界的作用,连同父母和学校对他进行的有目的的教育,以及各种社会生活机构的影响,他获得了通过它自己的存在的活动所凝聚成的文化,这文化可以说成了他的‘第二本性”[5]。对第二性的把握,即文化智慧,成就于个体的就是一个对自身存在于整体中的价值的认识及提高。

文化智慧使个人通过它自生的存在认识了整体。他不是固定地呆在一个特定的地方,而是跨入了世界,尽管他可能被抛到狭窄的生活环境里,但由于他接触到大家都生活,他的智慧表现出超越的创造力,他的生活仍然是生气勃勃的。一个人自己实在是和世界结合在一起的,随着这个世界的日益明朗和丰富,他也更加确定地实现为他自身。文化智慧的具备和逐渐提高,使个体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漫长道路上有所依靠,更有所展现。

人类构成了一条宽广的河流,在这个河流中,各种文化之间不停的渗透和冲刷,个体在当中面对的选择必然越来越多,遇到的问题和荆棘也自然增加。要想在当中有所建树,有足够的能力去迎接挑战,文化智慧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通常情况下,人类文化的河流只会愈加宽广,个体要在这其中找到一股适合自身的、较规则的而连续涌流的流水必须要靠智慧来对这些文化进行判断和处理。

文化智慧可以帮助个体在整体中更好的自我实现。当整体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时,它就不能够使个体了解到一个包罗万象的整体的伟大,它造成了模糊纷乱的后果。整个世界都不安宁,个体可能因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不了感到他们正在滑向无底深渊。不过如果他们能够在变化和无奈中选择清醒,选择思索,如果他们曾经拥有较高的对于大文化的智慧,这种智慧所展现出来的创造力将使一切都将迎刃而解。他们将回顾过去的历程,找到那些可以为现在所用的秘诀。用一种站在科学高度的思维去理性的分析和泰然处之,超越整体的混乱,个体也必将能够在反思和探索中显示出卓尔不群的智慧和创造力,个人的价值也将在此刻得以完美的实现。

三.语文教育启迪文化智慧的趋向

具有卓越的智慧,个性鲜明、积极向上、反思批判、创造创新以及对宇宙人生真谛的深刻体悟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是当代教育主要特征。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已经体现出了其在对学生个体文化智慧启迪上的趋向。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包括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人是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这些内容。应该说要去启迪和培养个体对于文化的智慧,首先要做的是让他们了解文化、尊重文化并去吸收优秀文化。从这里来看,对于学生在语文教育当中应达到对文化的掌握程度已经可窥见一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课程性质说明的中写道: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语文教育充分发挥着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从各种能力的培养力求达到创造力的提高;各方面的诉求也体现在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上。而文化智慧最终体现为一种能力的提高和超越与创造,也就是在课程目标所体现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和规划人生。

在具体的语文教育实践中,对开放性、跳跃性和逻辑性强的问题的探讨已经渐渐增多,语文课程除了教授记忆性的基础知识外,已经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教给课外和活动。

涉猎的文化面越广,对整个大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就越深,个体最终获得的不仅是知识和一般的技能,而是一种有着现代教育科学高度的思维方式。对所见的提炼和消化,所历的记忆与梳理,对四周人情物态的观察和品味,升华出来的对整个大文化体系的智慧已经在无声无息而又广泛地进行着。从此以后,学生在语文教育中收获的不再是一些对文化的感性的知觉接触,而是日益强劲的文化观点、果断准确的文化判断和卓越的文化创造,这一切都将归于当代语文教育对文化智慧的启迪。

结论:当代,尤其是新世纪的语文教育中存在许多呼唤对于大文化具有相当智慧的人才,文化智慧无论是适应时代教育的潮流或是在个体的自我实现方面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新的教育理念的出现,新课改的推进,新教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把智慧型人才的培养和民族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作为其目的的。所以,在当代语文教育中对文化智慧的启迪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向。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现时代的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1992

[2]庞朴.智慧[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8

[3]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4]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4

[5]同[1]

任娟,西南大学文学院2008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启迪创造力个体
智珠2则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自然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