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旗袍的花样年华

2009-07-23凉月满天

中外文摘 2009年14期
关键词:凤尾领口鱼鳞

凉月满天

清廷世界是只瓜,一剖两半,一半为汉,一半为满。满族女人长袍一穿到底,汉族女人仍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原本泾渭分明的,到后来却各有仿效,两相交融,这个界限,就渐渐混淆了。毕竟汉人气场强,到最后居然出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奇特景象。

汉族妇女着裙袄,穿披风。袄有大袄小袄,小袄用来贴肉贴身,颜色也是闻得见香气的桃红水红。女裙上行下效,流水汤汤,既有前朝的凤尾裙、月华裙,又兴起“弹墨裙”,用弹墨法在浅色绸缎上印上黑色小花,素雅洁净,大受欢迎。后又有在裙上装满飘带的,一走路轻舞飞扬,还有的在裙幅底下缀无数小铃,很阴险,穿着它切记莲步轻移,不能昂首阔步,惹得铃儿惊天响,叫人笑话你失了闺阁之风。同治年间,百裥裙细细的折裥之间用丝线交联,展开后形似鱼鳞,名字就叫个“鱼鳞百裥裙”——戏台上大战法海,水漫金山的白娘子,大败亏输之后出场,穿的是不是就是这种裙?有诗为证:“凤尾为何久不闻,皮绵单夹弗纷纭。而今无论何时节,都著鱼鳞百裥裙。”在裙式大战中,鱼鳞裙算是大获全胜。

满人日常衣饰不离旗袍,旗袍的花样年华里,它的菌萏初开,源头本来就是满人。刚开始旗袍如同清水美人,素着一张脸。清人入关后,旗袍却在袖口、领口和下摆一道道镶缘滚边,三镶三滚、五镶五滚,甚至十八镶滚,搞得连本来的布料都看不见,一味地绣、盘、镶、嵌、滚、荡、钉。

辛亥革命来了,“达拉翅”和“花盆底”一夜间销声匿迹,只有旗袍留下了。可是十八镶滚没了,袖子短了,袍子短了,领子高了。高到什么程度呢?大夏天汗出如浆,旗袍薄如蝉翼,硬领也要竖得直逼鼻尖,何苦来哉。“娇娆故作领头高,纽扣重重掩不牢,但诩盘来花异样,香腮掩却露樱桃。”再后来,领口像妖精,一日三变:高领、低领、圆领、方领、鸡心领、金刚钻领、无领……且承受了汉民族的精魂,整个模样从刚开始的四四方方,直直楞楞,渐渐变得圆融,女子的曲线像石头里的大卫,被旗袍解放出来了。

从上世纪20年代初旗袍流行,到30年代中期盛行,处处可见穿旗袍的女人。青石板的路,曲曲折折的巷,丝丝的雨,蓝底碎花的旗袍,分明就是从戴望舒的雨巷里款款步出的如诗女郎嘛。她和我们觌面相逢,默然一望,步入深宵。

是真的步入深宵。

1949年7月2日至19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与会者男着中山装,女穿列宁服,只有张爱玲这个民国的临水照花人,白色网眼绒线衫的里面,穿了一件深灰旗袍,众芳摇落,她独争妍,像唱着一出不合辙欠押韵的戏,透着格格不入的抢眼。谁借了她那么大的胆,替旗袍演一出绝唱?

等到旗袍再次浮出水面,时代已经迈进上世纪80年代。可是,婚礼、盛宴、灯红酒绿的晚会、香车上走下来的美人,她们的身上穿的,已经不再是它。很大程度上,它已经成了一朵夹在书本里面的花,薄、干、透明,再也不复当年丰润、厚实、华丽、香软。

,正如电影《花样年华》里所说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我拾起了千年霓裳的片片落花,却拼不出一个让它们永世绵延的完善答案。

(摘自《文苑》2009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凤尾领口鱼鳞
凤尾船
基于响应曲面分析的连体泳装结构情绪测量
欧洲凤尾蕨化学成分的研究
世界上最美的鸟:凤尾绿咬鹃
遗失的鱼鳞
鱼鳞瓦(节选)
怎样刮鱼鳞不乱飞?
领口风情
让士兵更勇敢的鱼鳞防弹衣
领口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