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级官员赴俄交涉
2009-07-23
●本报驻俄罗斯、英国记者 孙 锋 纪双城 ●本报记者 王跃西●汪析 柳直 郑润宇
中国多家部委组成的代表团昨天飞赴莫斯科,就大批华商货物被扣事件进行交涉,这将是6月29日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关闭以来中俄官方一次引人注目的面对面交涉。此次事件是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建立以来中俄关系中直接波及人数最多的一次,据说涉及金额达50亿美元。俄外交部21日首次表态,强调俄方是为了反腐、打击走私,并非针对中国商人。但是,在中俄政治外交关系日渐紧密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事件让很多中国人感到惊愕,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多名华商也自觉受了委屈。俄《生意人报》22日提醒,如果事件不能妥善处理中俄关系可能受损。清华大学专家周世俭22日对《环球时报》说,中俄战略关系很重要,但这不意味着俄罗斯可以对中国商人胡来,如果俄这次处理粗暴,中国民间对俄罗斯的愤怒将很长时间难以平息。
俄媒体不看好会谈
22日的《生意人报》称,中国代表团是“为切尔基佐沃市场讨价”而来。早在20日,俄新社就报道了中国要赴俄交涉的消息。中国代表团由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率领,成员包括商务部、外交部、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官员,以及在俄华商省份较为集中的浙江、黑龙江、福建、河北四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在莫斯科期间,代表团将与俄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及莫斯科市政府磋商,推动俄方妥善解决莫斯科关闭大市场事件,以维护华商合法权益。22日听说中国代表团赴俄的消息后,莫斯科一位姓李的百货商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国家终于出面了,我们这些商人在俄罗斯太无助了。我的货有救了!”另有媒体报道,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工作的一些中国商人对此不乐观,不相信能顺利取出自己的货物。
《生意人报》说,“在目前情况下,会谈不会取得大的成果”。报道称,莫斯科对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十分冷淡,大部分政府部门甚至不想接待。俄外交部表示,外交人员并不准备参加与中国代表团的会谈,因为代表团严格来说是与专业部门代表进行会面。而一些专业部门也不想与中国代表团会面。俄工业与贸易部表示不准备与代表团会面,联邦移民局和司法局称近日没有与任何代表团会面的计划。莫斯科市政府消费市场与服务局领导人则表示,与中国代表团会面的前提是得到市长授权。莫斯科市政府称中国代表团应与联邦部门会谈,因为市场问题是政府间的。目前只有联邦经济发展部表示准备与中国代表团会面。
中国代表团出发的前一天,俄外交部发言人涅斯捷连科在记者会上说:“俄中双方都明白,俄方在政府相应部门权限范围内整顿市场秩序并不针对某个国家的商人,其中包括中国商人。”“美国之音”称,这是俄罗斯首次对中国当局的呼吁做出回应。《生意人报》认为,北京对俄罗斯扣押华商货物的不满已经刊登在中国媒体上,俄罗斯外交部是在“灭火”。
美联社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在庞大的切尔基佐沃市场外,紧张气氛就像盛夏的温度一样迅速上升”。切尔基佐沃市场是东欧最大的市场,每天近5000辆公共汽车载着顾客到这里选购商品。市场关闭使近10万人失业。俄新网22日说,莫斯科执法部门担心关闭市场激怒商贩,不排除发生爆炸可能,安全部门已开始调查有可能采取极端行动的商贩。
俄新网22日称,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行动开始后,移民局在其相邻地带检查了3884名外国人,其中365人是中国公民,中国公民中有81人违反移民法,21人因轻微违法被罚款,54人因严重违法被遣返。
华商不想成为替罪羊
莫斯科官方说,关闭市场是为了打击走私和腐败,整顿市场。美联社认为,其他因素似乎也在起作用。关闭该市场适逢俄罗斯人对外来者敌意上升,经济衰落已造成数百万俄罗斯人失去工作。美国《赫芬顿邮报》说,切尔基佐沃市场老板伊兹马洛夫今年5月在土耳其开了一家度假酒店,据称耗资10亿英镑,设有17个酒吧、10家餐厅、一个游泳池(需要乘坐刚朵拉平底船半小时才能横渡)。在5月底开业派对上,伊兹马洛夫邀请了大量名流,活动照片被俄罗斯媒体广泛转载。据说,伊兹马洛夫的形象惹恼了普京。俄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古德科夫对媒体表示,切尔基佐沃市场上的问题是俄罗斯各个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实际情况。责任首先在于政府人士:警察局、收取贿赂的移民局以及对所有这一切熟视无睹的卫生和消防部门。《马耳他时报》20日评论说,不论什么原因,警察打击该市场证明了,俄罗斯的法律机器很少会在没有最高层授意的情况下独自行动。
莫斯科的中国北方华人商会副会长刘延丽22日对《环球时报》说:“莫斯科有6万左右华商,在这个大市场里本来有三四万左右华商,有些人干不下去,走的走、被驱逐的被驱逐,现在差不多只剩下1万人了。在俄罗斯大家都通过灰色清关,按正常手续办要等很长时间,生意就没法做了。”
一名出于担心不愿透露姓名的华商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在俄罗斯十多年了,华商是灰色清关最后的环节,自始至终都是任人宰割,境遇丝毫没有改变,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前仆后继,期望发大财,可真正发大财的都是俄罗斯的精英。这些精英环境突变时会及时卷着钱财逃离俄罗斯,而为他们制造财富的华商就成了替罪羊。华商来俄罗斯是为了发家致富,可同时也为商品匮乏的俄罗斯做了巨大贡献。但灰色清关本身不合法,人家随时都可以收网”。这名华商说,在远东,俄罗斯海域常有外国渔船偷渔。俄罗斯边检巡逻舰发现后很少制止,而是在远处观察,当鱼将满仓时,他们会突然出现。另外,在莫斯科街上找不到车位而停在不该停车的位置时,交警很少前来告知不可停车。交警的探子会等到合适的机会叫来拖车和交警把车拖走,当司机找不到车时,中介又会出现,有他们在你会在两三个小时内把车取回。否则,要等上两三天。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闻一22日对《环球时报》说,俄关闭大市场事件的主要矛头并不是针对中国商人,而是政府间权力的斗争,中国商人成了牺牲品。灰色清关是俄罗斯很长时间形成的东西,中国商人到俄做生意,入乡随俗,也是受害者。闻一说,从历史上看,俄罗斯喜欢使用暴力和强力手段解决问题。闻一说,中俄之间已不是过去的军事政治盟友了,各自为本民族利益着想采取一些举动并不奇怪,类似事件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发生,但不会影响中俄关系。莫斯科大学专家考斯科夫说,中俄伙伴关系不会改变,这是双方绝对的共识。
中俄关系受冲击?
环球网22日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对俄罗斯扣押华商货物,52.7%的网民认为会影响中俄关系。
俄《共青团真理报》20日报道称,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在中国引起的议论要比莫斯科多得多。网民安娜说:“关闭市场在中国引起了很大轰动,中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一些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做法表示不满,这可能影响到俄罗斯在中国居民心目中的形象。”网民奥列格说:“一些华商已表示不准备再到俄罗斯做生意,未来俄罗斯人到哪里买廉价的中国商品?”网民谢尔盖则称:“政府采取这一行动是正确的。目前,在莫斯科的非法移民太多,已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应当将他们驱逐出去,这有助于帮助俄罗斯人就业。”
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资深经济学家萨拉穆雷说,俄罗斯人在处理事情上的情绪和手法往往过于武断甚至是粗鲁,在中下层管理机构中暴露的更为明显,在同俄罗斯人打交道中,英国也没少遭遇过俄式处理模式。萨拉穆雷说,这或许被外界视为一起矛盾尖锐的冲突事件,但不至于影响到中俄两国的关系。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说:“关闭大市场事件展现了俄罗斯过河拆桥、不讲理的一面。灰色清关是俄自己腐败的表现,俄罗斯对华商的指责简直无异于倒打一耙。这件事首先是俄罗斯的海关贪腐、不廉洁。俄方关闭大市场是强盗行为,不仅损害了大批华商的利益,对俄罗斯经济也是一种破坏,对双方都不利。当年的休克疗法几乎使俄罗斯经济到了崩溃边缘,中国商人对繁荣当地经济可以说功不可没”。周世俭说,“这次要据理力争。中俄战略关系虽然很重要,但不意味着俄罗斯可以对中国商人胡来,如果俄罗斯这次处理粗暴,中国民间对俄罗斯的愤怒将很长时间难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