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82年美国出台排华法案

2009-07-23

环球时报 2009-07-23
关键词:排华华工议案

金点强

1887年,华工在旧金山入境时等待严格检查(转自黄安年《沉默的道钉》)。右图为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封面。

美国加州议会近日通过提案,就歧视华裔的历史道歉,并确认华人移民对加州的贡献。发起这项提案的加州华裔议员方文忠还计划乘胜追击,寻求美国联邦政府为1882年的“排华法案”道歉。尽管这一法案已被废止60余年,但在美国百年排华史上,无数华人无辜蒙受的苦难和屈辱却很难轻易抹去。

华工遭受不公正待遇

中国人向美国移民始于1820年,当时人数很少。据统计,1820年到1840年20年间,仅有11人。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美国举国上下出现淘金热,开采金矿和以后随之而来的修筑铁路导致大批劳动力缺口。当时中国正处在晚清统治时期,民众生活窘迫,被生活逼迫得走投无路的中国人像潮水般涌入美国。

为了招募更多的华工,美国于1868年与中国签订了《蒲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美国;在美享有居留权,美国以最惠国待遇对待在美的中国侨民。在《蒲安臣条约》的刺激下,仅1853年至1873年的20年中,赴美的华工就有将近14万人。

然而,华工自进入美国那天起就遭受了很多不公正待遇。华工非常勤奋,但白人工人对他们有偏见,他们厌恶中国食物的味道,讨厌华工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加之19世纪以来美国种族主义学者不断宣扬白种人是优等民族,其他人种是次等或劣等民族,种族主义无疑助长了排斥华工的浪潮。历史学家约翰·希特尔曾描述道:“暴乱欺侮和谋杀中国人,毁坏他们的房子……举行很多公众集会煽动仇恨火焰……常用纵火来反对他们和他们的雇主……半打白人被暗杀,因为他们雇用中国人。”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中央太平洋铁路修筑完成,白人和刚刚获得解放的黑人从东部乘火车到达西部,投入到矿业劳动力的市场,与华人形成激烈竞争。此时可开采的金矿越来越少,出于本土观念和对域外人的歧视,美国白人开始组织起来,对华人大肆攻击。他们组织了美国工人党和加州工人党,警告各大公司不得再招华人到加州,还要求政府通过排华法律,提出“中国佬必须滚蛋”等歧视性口号。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排华情绪愈演愈烈,旧金山通过了许多针对华人的城市条例。1878年11月,居住在特拉基的1000名华人居民竟被粗暴地赶出城市。

加州是排华“急先锋”

在美国各州,加州的排华活动最为猖獗,因为这里的华工最多,华人勤奋、劳动力廉价,抢了很多本地人的饭碗。19世纪70年代,加州掀起排华风暴时,加州州长约翰·彼格勒就攻击华人是“贪婪的、无道德的、难被同化的和危害全州福利的契约劳力”。加州政府对华人进行盘剥,设立专门针对华人的“人头税”、“医院税”、“提篮税”、“警察税”等名目繁多的税收。随着局势的发展,对华人人身暴力迫害逐渐增多。

当然也有支持华工的人,就是加州的资本家和雇主们,因为廉价的华工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资源。于是,资本家、雇主与工人、独立小农场主之间争执激烈,前者呼吁摆脱种族偏见,继续引进华工,后者极力反对。鉴于事态的严重性,加州立法机构于1876年任命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调查华人实际状况,寻找解决办法。

这场调查自始至终受到排华派的支配,结果不言自明。极力排华的加州政客萨金特在其起草的最终调查报告中建议:“行政部门应采取行动修改同中国的《蒲安臣条约》,将之严格限定在商业范围内;立法部门则应限制亚洲移民大量涌入。与此同时,在排华派主导下,还陆续出台了几项其他的报告。教育和劳工委员会主席阿·威利斯综合这些建议,最终拟定了《十五旅客法案》。该法案规定,到达美国的船只,所载中国旅客不得超过15名,违者将对船主处以每一乘客100美元的罚款以及6个月的监禁……

清朝使臣的交涉

就在对法案进行论证的时候,中国清政府的使臣陈兰彬和容闳抵美。他们向国务卿威廉·埃瓦茨表示强烈抗议,曾为驻华外交官的威廉姆斯也力劝海斯总统否决此议案,理由是该议案有可能影响中美商贸并危及在华美国人的生命安全。海斯总统权衡利弊,于1879年3月否决了此议案。

海斯总统此举并未真正解决华人移民问题。1882年,美国召开国会会议,正赶上加州的选举年。加州政客为获得更多选票,极力标榜自己坚定的排华立场。加州共和党人、参议员约翰·米勒提交了一份中止华工移民的议案,规定自议案通过后60天起,20年内不得允许华工移民美国。议案在参议院讨论了8天。所有西部各州议员和大多数南部民主党人均支持米勒提案,而东部各州的参议员则极力反对。经过激烈辩论,议案最终把60天改为90天后,在参院以29对15票通过,在众院以167票对66票(55票弃权)通过。

得知此事后,李鸿章立即派遣得力助手郑藻如赴美与华盛顿磋商。此时,清朝内忧外患,难有精力顾及海外排华事件。与此同时,李鸿章还想“以夷制夷”,力图借助美国来抑制日本。

到达美国后,郑藻如与美国国务卿弗里林海森进行磋商,对该议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并就议案中的歧视性做法表示抗议。在郑藻如拜会弗里林海森3天后,阿瑟总统以该议案有可能使亚洲各国对美国产生不良印象,从而减少贸易往来为由,否决了米勒议案。

排华法案通过

美国国会没有接受阿瑟总统的意见,而是立即做了一些修改,并很快于1882年5月6日通过,由阿瑟总统签署,这便是臭名昭著的《1882年排华法案》。该法案禁止华人拥有美国国籍,拥有私人财产,它与米勒议案并无本质区别,唯一较大的变动是,排华期限由20年改为10年。然而10年后,该法案再被延长10年;又一个10年后,取消了时限。加州州长麦道格曾于1852年称赞华人是加州新近接受的“最有价值的移民”,可是30年后,“最有价值的移民”却被禁止赴美。

1882年的排华法案通过后,郑藻如向美国国务院提出强烈抗议,但于事无补。这一法案通过后,华人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曾被国会及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民族。随后,美国全国性的排华法案不断出台,攻击和迫害华人的事件频发。该法案的“效果”也立竿见影:1882年,只有3.95万华人赴美,而移民英国的华人有10.29万人,移民德国的有25万之多。华人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人数也不断减少。1890年在美华人11万人,到1920年则只有6万余人了。而旧金山湾的天使岛移民站则成了很多华人移民的噩梦。据统计,1910年至1940年,大约有17.5万名中国人曾先后被拘禁在这里。

二战期间,作为对日作战的盟国,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支持下,美国国会于1943年11月废止了排华法案。但是,在法案生效的61年里,它已经让无数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承受了无穷的痛苦和屈辱。▲

猜你喜欢

排华华工议案
往届两会提案议案回访
警惕借疫情“排华”
Tracks Across TIME
一战华工
华工:不能忽视的一战英雄
蒙古国社会“排华”没那么夸张
浅析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排华原因
美国会通过1.15万亿美元支出议案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
梁诚护侨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