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47军当记者

2009-07-23

红岩春秋 2009年3期
关键词:战士

艾 蒲

重庆解放后第6天,刚上高中不久的艾蒲参加了四野47军,踏上了“求索”的革命征途,也慢慢开始了他艰险而激情的军中记者生涯……

第一次发表小稿出差错

1949年冬,第四野战军47军军长曹里怀将军指挥139师、141师配合二野刘邓大军,攻入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重庆。在火药味还未消失的那几天,我和同学们围着一位穿黄呢军装被称“一号”的中年指挥官,恳切地要求参加解放军。我们耍赖皮“磨”了大半天,终于得到了这位指挥官首肯。后来才知道他就是139师的颜德明师长。重庆解放刚几天,我们就跟随四野部队沿长江而下,正式踏上了“求索”的革命征途。

1950年,在湘西剿匪的战斗岁月里,我在47军139师415团警卫连当文化教员,第一次接受战火的洗礼。在崇山峻岭中追剿土匪的零星战斗中,我亲身经历了47军彻底铲除从明朝至民国三百多年土匪为患局面湘西剿匪的战斗历程。

在湘西剿匪战役中,我开始练习给军部、师部办的小报写稿,先后写了10多篇满口学生腔的作文都未被采用。后来,师部《猛击报》刊登我唯一的一条简讯,本来写的是缴获了“6”支枪,由于字迹潦草,编辑误认成“36”支枪。为这事,老连长到团部开会作了检讨,回来笑着批评我:“你欠我30支枪怎么办呀?”这次差错使我懂得新闻报道必须事实准确的重要性。

艰苦而快乐的战地采访

1951年初春,当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次战役后期,我军被迫全线辙退的危急时刻,47军紧急开赴朝鲜前线。47军曾经在辽沈战役中打黑山阻击战功勋卓著,以善长打阻击闻名全军。如今曹里怀军长和颜德明、黎原、叶健民三位师长指挥这支英雄部队又开赴前线阻击,在临津江东铁原、连源地区百多里正面筑成钢铁防线,不仅刹住了美军的疯狂进攻,而且我军向前推进了10至20公里,扭转了战局,巩固了我军防线。志愿军后勤站和医院,许多干部战士纷纷议论:“47军在前面阻击,我们晚上可以脱衣服放心睡觉了。”从此,开创了志愿军实施阵地战的战略转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在415团战地快报当记者,报社4个人,都是重庆参军的青年学生。李天全当编辑,宋铁军刻钢板腊纸当油印员,我和李小为当记者。我们除了背包、干粮、四个手榴弹以外,办报的纸张、腊纸、油印器材等全部压在肩上,每人负重七八十斤,每天行军七八十华里。

傍晚我们跟着连队出发,一边走一边和干部战士谈心,收集材料,拂晓前回到团部,写稿、编稿、刻印。一张腊纸最多印150份就坏了。所以,我们的快报只能发到排级单位。吃罢晚饭,我们又带着几卷新印好的报纸送到各营、连分队。

当日落西山的时候,队伍正准备出发,干部战士拿到快报,争相传看,欢笑着议论:团首长有什么新指示;谁带病坚持行军;谁的脚板打多少泡不叫一声苦;谁帮别人扛枪、背背包;谁节省干粮、烟丝照顾战友等等。还有哪个连行军途中歌声、口号声最嘹亮;哪个连遵守群众纪律好,等等。昨天行军的好人好事迅速传遍全团,成为鼓舞干部战士斗志的精神力量。

1951年秋,临津江东阻击战,我所在415团与美军王牌骑一师血战45天,全团以伤亡2300多人的代价,取得歼灭美军近5000人的辉煌战果,我也经受了最严峻、最残酷的考验。

我们战地快报跟着团指挥所,离前沿阵地大约只有10多华里,敌人从早到晚以猛烈的炮火严密封锁通往前沿阵地的所有通道。我负责三营阵地的报道。每天吃过晚饭,我背着干粮、水壶和四个手榴弹,沿着起伏的山岗快步行走。通过敌人炮火封锁区时,按照老同志介绍的经验,敌人炮弹一般不可能落在同一个弹坑,我就踩着炮弹坑往前猛跑,跑到对面山腰敌炮打不着的“死角”地段,坐下来喘口气,喝几口水,擦擦汗,翻过山梁,又迅速跑过炮火封锁的开阔地,深夜赶到最前沿阵地。

在弯弯曲曲的战壕里,我寻找当天杀敌立功的干部、战士采访,有时就蹲在战壕里,捂着手电筒,借着微弱的光亮在膝上摊开小本速记。在防炮洞里、油灯下、蜡烛旁,静听英雄们谈当天的战斗经过,忘了劳累和死神的威胁。我怀着胜利的喜悦,天亮前又赶回团指挥所。

这时候肚子饿得咕噜叫,实在忍不住了我解开干粮袋取几块饭锅巴塞进口里充饥。当时上级一再强调随身带的干粮,非到万不得已不能吃,我这袋锅巴背着行军一个多月,渗透了汗水,经多次阳光烤晒,咬起来嘣嘣响还有点咸味。第二天睡觉起来,写稿、编辑、刻印、吃过晚饭,我又带几卷散发油墨味的快报送到前沿阵地,开始了新一天的战场采访。

每天出版的快报在全团迅速传播,小小的快报成了全团指战员在战场上唯一的精神“干粮”,成为鼓舞战士们英勇杀敌的战斗号角。

爬过美军尸体采访被重重围困的英雄战士

团政治委员刘玉堂是1938年从广东中山侨乡跑到延安当八路的高中文化兵。他特别重视小报,几乎天天准时跑到我们防炮洞口看报,并具体指示如何改进。

一天下午,团政治处主任段英杰突然通知我到指挥所接受重要任务。我越过两山狭谷间的小溪,钻进山脚树林指挥所的防炮洞。李洪杰团长双眼布满血丝,提着马灯,眉头紧锁,盯着墙上的军用地图在沉思。还来不及叫我坐下,刘政委就急促地说:“九连最前沿七班,被敌人围困3天了,你代表团党委、团首长前去慰问。”

“保证完成任务!”我没有任何思考与犹豫,用战士习惯的语言回答。

团首长的小伙房早就准备了慰问品:一条麻袋装了七八斤葱油饼、十多斤苹果、十来斤大红萝卜。这本来是极普通的食品,但在前线可是团首长吃中灶的“特殊待遇”。瞅着那喷香的油饼真叫人口水欲滴!

我扛着麻袋,汗流浃背地赶到营指挥所,已累得满身大汗,营教导员潘理滨听我說明来意,担心地关照我道:“你可别去冒险,把慰问品送到连部,就算完成任务!”

但我坚持要去送到了七班所在地,潘教导员又安慰我说:“你不用顾虑,我找团首长替你解释。”我没有听潘教导的劝说,擦擦汗喝了一茶缸水,飞快赶到九连指挥所。连长、指导员坚决地对我说:“太危险了,你不能去!我们保证把慰问品送到七班战士手中。”

当时,美国建军160多年的王牌军骑兵第一师,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每天整连、整营地向九连阵地轮番进攻。战斗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前哨战士手榴弹扔完了用刺刀捅死冲进战壕的鬼子,此刻,阵地前还摆着美军几十具尸体。美军依仗炮火优势,欺我缺乏重武器,采取胶着战术,白天轮番冲锋,晚上就在我阵地前沿半山坡上扎帐篷对抗。

连长、指导员看我态度坚决而又诚恳,于是派了一位老班长带领3个冲锋枪手,每人多带100发子弹,10个手榴弹,我胸前也挂上装满子弹的冲锋枪和4个弹夹,8个手榴弹,卫生员替我扛慰问品,我们一行5人就这样向七班出发了。

一个月前,我刚踏上九连阵地时,满山翠绿的松树、灌木丛,如今被敌人炮火打光了,地面像农民犁耙铲过的耕地。黑夜笼罩着大地,星光眨眼,远处不时传来稀疏的炮声。

我跟在老班长身后,沿着山脊被炮火轰平的交通沟,向五六百米外的独立小山头猫着腰小跑。山下几十米外美军三五一伙挤在帐篷里叽哩呱啦讲话,连按动打火机抽烟的火苗也清晰可见。

此刻,我和英雄战士在一起,没有丝毫恐惧,同时也很自信:黑夜是志愿军的活动舞台,美军不敢妄动。

我们终于悄悄地接近七班守卫的独立山头,踩着掩没脚背的松土,从美军尸体中爬过,刚接近堑壕,就听到警惕的喝令:“谁?!不准动!”

“啊,自己人,从连部来的。”老班长听到战友的声音,惊喜地回答。

“口令?”

“长江!”

“黄河!”

“啊,真是自己人!”

前沿哨兵站起来拉着我们跳进堑壕。

七班有19人,独立作战,配备有重机枪、火箭筒。坚守了一个多月,这几天血战伤亡过半,只剩下9个人了。战士们衣服破烂,满身尘土,脸色腊黄,听说团首长派记者来慰问,一个个激动得泪花闪闪,围在我身边,拉着我胳膊半晌说不出话来。

我把油饼、苹果、萝卜分给战士们,然后宣读团党委的慰问信,询问这几天的战斗情况。

临别时,几个战士异口同声地说:“感谢团首长,请团首长放心,我们只要剩一个人,有口气也要守住阵地!”

七班战士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缴获美军的两筒桔子、两筒黄豆罐头,要我带回慰问团首长。七班班长还要我选一件战利品,是他们刚从美军死尸上剥下的四五件军用夹克,晚上站哨防寒穿。

我挑选了一件血迹较少的夹克立刻穿在身上,一个小个子战士笑道:“你这大个子,大鼻子真有点像美国兵咧!”

第二天的快报头版头条,刊用我写的“九连七班阵地,是我军的钢铁堡垒,美军的坟场……”七班付申生腹部重伤,几节肠子冒出来,他左手把肠子塞进肚内,右手端起冲锋枪扫倒五六个敌人……多可敬可爱的英雄战士啊!

九连钢七班送我的这件美军夹克我穿了整整一个冬天,原想带回国留作纪念,但是在1952年夏天,上级下令,所有战利品一件不准留,才被迫上交。

战后,415团获得“临津江战斗英雄团”的殊荣,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几千封祝贺信,我也光荣地立了三等功,胸前挂上了朝鲜中央政府颁发的银色军功章。

1991年12月14日晚上,我在广州的金城宾馆一间贵宾房里设宴招待了临津江同生死共患难的415团老首长和他们的夫人,大家还坐在宴会桌旁合了一张影。这张合影我至今还保存着。但可惜的是,朝鲜前线的战地快报我一张也未保存下来,那几百条战地新闻也无法查找。

1960年春,我调任47军专职新闻干事,兼任《解放军报》特约记者,从此加入了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行列。

铭刻心田的人生之“最”

军旅生活35个春秋,我从一个十五六岁幼稚的学生兵成长为师职干部,使我对人民军队的本质有深刻的了解和牢不可破的信念。在谈到政党、军队、国家时,有人问我世界之“最”:

“什么最伟大?——人民解放军!”

“什么最可爱?——解放军战士!”

“什么最珍贵?——战壕里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之情!”

“什么是最强大的战斗力?——军爱民、民拥军!”

如今,我脱掉军装来到珠海特区工作生活了20多年,生活环境虽然大变样了,但铭刻在我心坎上这几个“最”却丝毫也没有变,甚至可以说当我停止呼吸告别人间的时候也不会动摇。

那么,这几个“最”的信念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湘西剿匪的日子里,我背一支国民党汉阳造的步枪,带上手榴弹、背包、米袋子天天和战友们一起行军,追捕土匪。每到宿营地,战士们放下背包顾不上休息,就抢着为房东挑水、扫地、拾柴火等等。谁的动作慢了,就找不到扁担和水桶了。每天晚上睡觉前,各班都要开小会,各人自报:今天挑几担水、打多少柴火、帮老乡干了几件什么具体事,副班长都登记在小本上。我收集全连的数字,每隔3天、最长一个星期要向团部报告。每次离开村子都要檢查,借老乡的门板、板凳送还没有,如果损坏要赔偿;用老乡多少柴火,吃了多少蔬菜,照样付款,等等。

表面看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小事,可是与反动军队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这就在老百姓心中打上深深烙印,“人民子弟兵爱人民”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全军几百万指战员自觉的行动。

同样,在朝鲜前线的战地生活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也感人至深,这是志愿军能够用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武装的美国侵略者的强大动力。

1951年初夏一个月明星稀之夜,我们部队急行军跨过大同江,从平壤市中心通过。这座战前百多万人口的大城市,被炸成了一片废墟,整个平壤找不到一幢完好的房子。

朝鲜人住在防空洞里,省吃俭用全力支援志愿军作战。那年盛夏,发生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北朝鲜几条大江的桥梁全被冲垮,通往前沿阵地的运输中断了半个月。我和九连战士蹲在前沿阵地防炮洞里,一个星期没吃上盐。这时,阵地山后一户人家,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一缸豆酱送到营部应急。五六斤豆酱分到连队各班也就鸡蛋那么大一团,一个班10来个人几天没吃盐,面对小团豆酱,心慌得恨不能一口吞下去。可是谁也不愿多吃,每人都用筷子头沾一点含进嘴巴,舔一舔就满足了。此刻,朝鲜人民送来的这点豆酱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可口宝贵。

我曾惊奇地发现,在50年代初期的朝鲜战场和70年代末期的中越边境战场,许多年轻指战员日记本扉页上都抄录着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的: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一旦祖国需要,他们便奋不顾身,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军队!

宣传欧阳海的插曲

英雄模范人物是我军各个历史时期涌现的人民军队的杰出代表,以高度政治敏感和满腔政治热情歌颂这些英雄人物,是我的光荣职责和义务。

1963年初冬,我47军418团野营拉练的队伍沿京广铁路线开进,在离衡山车站不远的铁路线上,火车汽笛轰鸣,一匹驮着炮的受惊战马冲上铁轨中央,即将与飞驶而来的客车相撞,一千多名旅客的性命受到威胁。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三连七班班长欧阳海毅然飞步冲上铁轨,将战马推出钢轨,列车安全通过,而欧阳海却被撞倒卷入列车滚滚车轮下壮烈牺牲。

当时营、连个别领导并没有把欧阳海壮烈牺牲看成英雄行为,而是作为重大事故上报。这和20年前我47军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跳进冰窟,舍身救朝鲜少年崔莹一样,基层也当成了严重事故上报。当时,师司令部发通报批评,政治部发通报表扬,给罗盛教记三等功,军部记二等功,兵团记一等功,志愿军则批准记特等功并授予英雄荣誉称号。

如今的欧阳海也和罗盛教当时的情景相似,团部记三等功,师部记二等功,军部记一等功,上报广州军区则授“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并且上报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欧阳海所在班为“欧阳海班”的光荣称号。在命名大会上,当时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对欧阳海给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度评价。

这里,还有段小插曲。欧阳海勤奋好学,知识丰富,觉悟很高,原则性强。有几次他对一位政工干部讲课错误之处当场提出纠正。后来他又两次在党支部大会上,有根有据地公开批评这位政工干部的缺点。从此这位政工干部对欧阳海耿耿于怀,把欧阳海当作骄傲自大,调皮捣蛋的落后分子看待,卡住不提排长。

大家公认欧阳海舍身推战马救列车是英雄行为,而这位政工干部却称他出风头,甚至颠倒黑白地说,欧阳海当时呆看客车上的女人而被火车冲到……

我当时任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和采访组同志深入调查以后,十分气愤。向军、师、团三级首长如实汇报,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47军政委孙正将军对欧阳海给予高度评价,对泄私愤污蔑英雄的这位政工干部提出严厉的批评,并领导所属部队迅速掀起大规模地宣传学习欧阳海的热潮。

我和作家金敬迈、宣传干部廖永铭三人合作写的长篇通讯《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许多报刊以一个整版的版面刊登,接着我们还写了欧阳海的许多感人故事以及报告文学,在报刊发表。欧阳海的英雄行为也被编进中小学语文课本,成为全国老幼崇敬的英雄。几年后,我又采写了欧阳海的弟弟欧阳湖,继承哥哥未竟之志迅速成长的报告文学,香港大公报副刊分9期予以连载。

几十年过去了,我深深感到新闻工作者这个光荣的岗位,要发挥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作用,就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广大群众一起并肩战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写出反映亿万人民群众呼声和愿望的好文章,为党和人民开创的伟大事业吹号角,为我们所处的英雄时代和时代的英雄唱赞歌,我愿一辈子歌颂最可爱的人!

猜你喜欢

战士
语句转换
做一个战士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螳螂战士(六)
国际主义战士
决战前夜
动漫名人大联欢
做自己最完美的战士
古力:新时代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