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污染——看不见的子弹

2009-07-23

物理教学探讨·高中学生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防线战区颗粒

廖 科

世纪之交的几场战争带来了一种出人意料而又不可思议的副作用。为什么本来安然无恙的士兵回家后却病入膏肓?为什么从未踏足战场的士兵也会染上和前线士兵同样的疾病?为什么身处战区或附近地区的老百姓也会得病?战后的另外一些异常现象也令人费解,例如士兵的后代出现畸形、战后派往战区的维和人员患病等等。除了给它们起个“海湾战争综合症”的名字之外,医生们对病因一无所知。

最初的怀疑对象是一些在战区大量使用的武器所含有的贫铀(DU)。贫铀来自铀浓缩过程中的残留物,军工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对它加以利用。但制造贫铀武器的工人并未出现士兵们那样的症状。其他怀疑对象包括为预防生化袭击而喷洒的有机磷酸酯、油井着火产生的浓雾和煤烟、在过短时间内注射的多种疫苗以及被污染的疫苗等等。

这些医学难题的答案也许是一个新词:纳米病理学,即对微米或纳米大小的颗粒所引发的疾病进行研究的学科。纳米大小的尘埃能够轻易地穿透人体防线进入血液,然后直达各个内脏器官和组织。

人类已经证实,直径100纳米的颗粒能够在60秒之内成功穿透肺部防线,并在一小时之内出现在肝脏和其他内脏器官里。贫铀弹和一些高科技炮弹爆炸会产生高温,将爆炸范围内的炸弹、坦克、建筑等一切事物都变成悬浮颗粒。在几秒钟之内,爆炸点周围的汽化物质会再浓缩成细小的空心球形颗粒。这个过程会产生任何冶金学书本上都找不到的新合金。所以说,现代战争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污染,它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影响仍是个未知数。

猜你喜欢

防线战区颗粒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清洁颗粒也可以环保
制何首乌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筑一道抗“毒”防线
免费试用
防线上有多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