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哥本哈根的低碳生活
2009-07-22施立松
施立松
哥本哈根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能发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大力提倡出行用自行车,并制定一系列奖惩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程度地降低。
2009年5月,我随团去丹麦考察,在哥本哈根短短3天的旅程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哥本哈根人的低碳生活。
当地接待我们的官员Nash先生告诉我们,哥本哈根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城市,2008年,哥本哈根被英国《Monocle》杂志选为世界20个最佳城市,以生活质量高和重视环保等因素排列榜首。哥本哈根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性城市,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
哥本哈根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能发电,随处可见通体白色的现代风车,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厂。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有严格的建筑标准,推广节能建筑。对房屋保温层和门窗密封程度都有严格规定,墙壁厚达三层,中间层是特殊保温材料,夏天隔热,冬天防寒。窗户也有严格的要求,外边的冷(热)空气不会进来。家家户户要求都使用节能灯,晚间通往郊外的路没有一盏路灯。推行高税能源的使用政策,每消费一度电,需要支付26.6欧分,包括3部分价格。能源的市场价格、运送费用以及税收。其中税收占比高达57%,如果不采取节能方式,则会付出高额的代价。
哥本哈根市民把“低碳生活”看做是一种态度,“低碳生活,最酷;低碳经济,最火”的理念已经融入每个市民脑中。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把电子钟更换成发条闹钟;使用传统牙刷代替电动牙刷;坚持到户外锻炼,很少使用跑步机;尽量少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坚持少开空调,冬天多穿衣服,夏天即使是公务活动也很少穿西装。
哥本哈根人注重环保,我们入住的Ascot酒店提供的卫生纸都是用再生纸做的。丹麦法律规定不准养鸟、驯鹿,但可以喂鸟。在哥本哈根的一些广场和草地上,有许多人给鸽子和海鸥喂食,喂鸟便成为哥本哈根的一大时尚。在哥本哈根的街头不时能看到这样的公益广告:今天你手洗衣服了吗?充电器不用时拔下插头每年能节约30镑,用多少热水就烧多少每年能节约25镑,换个节能灯每年能省60镑。此外,市民还都积极回收垃圾,这也有公益广告的作用。在大街上看到很多车辆上都印着这么一幅画面:一位美女身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上面写着“I love waste”。
我们旅行团一行10人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体验了一回低碳生活方式:骑自行车代步去斯特洛伊艾购物。哥本哈根有很好的自行车代步服务,有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都是黄颜色并写有赞助商的名字,免费自行车停放点随处可见,20丹麦克朗就能自行租借,把车还回至任何一个停放点时,就可以将20克朗的押金拿回。车前的龙头处还有一幅哥本哈根交通旅游图。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迷路。但如果没有把自行车停放在规定的区域,罚款则高速1000欧元。几乎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到达目的地让我们感到非常诧异,导游解释说:“在哥本哈根市内,所有交通灯变化的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
哥本哈根市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重视程度:自行车居首、公共交通第二、私人轿车最末。导游还骄傲地告诉我们,哥本哈根是国际自行车联盟命名的世界首个“自行车之城”,自行车代步已是一种城市的文化符号,作为一种城市文化,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哥本哈根时,哥本哈根市政府送出的一份官方礼物就是一辆特别设计的自行车,名为“城市自行车1号”。
一路上,我们看到设计式样各异的自行车,有情侣骑的双座位的自行车,有母亲骑的带小推车的三轮自行车(她可以轻松地为车内的小宝宝唱摇篮曲),有父子同车的大车后部伸出一辆彩色儿童车的自行车,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仍然骑车代步。
“雁过留声,人过留痕”,生活在哥本哈根的人民却不愿意留下“碳足迹”,他们的生活方式最时尚,也代表着未来的生活方式。
(摘自《包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