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绩效工资,基础工作在学校
2009-07-22王兆云
王兆云
为扎实有效地推动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教育部于2008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实施范围和时间、工资总量和水平核定、工资分配等问题给出了相关政策。此后部分省市也将陆续出台实施细则,以便更加具体地指导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在绩效工资的实施过程中,教职员工的绩效考评、优劣甄别必须由学校做出,为此,各义务教育学校,一不能等,二不能靠,要行动起来,做好教师绩效考评的相关工作。
一、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两方面要求,一是评价的公平公正性,二是评价的全面性。
学校工作按性质可分为管理岗、教师岗、服务岗三大类。实施绩效工资要求学校评价是全方位的。学校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要建立全方位评价指标体系,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管理岗、教师岗、服务岗建立起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全面,才能避免管理岗拿上限、服务岗拿下限或拿平均数的那种模糊分配方法,才能使分配真正起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避免因分配的不合理造成岗位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维护教师的心理平衡,创造学校和谐共赢的工作局面。
学校的三种岗位,工作内容各不相同,绩效考评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点,管理岗位应侧重于目标达成、部门协调、服务质量、创造性工作;教师岗位着眼于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检测、教研、科研及教学质量;服务岗位应考核完成岗位职责、服务教学、服务育人等情况。
不同岗位的绩效考核不但要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还要有评分细则。有细则,进行评价时才有依据,有统一的尺度,这样的考评结果,才能达到总体上的公平公正。
二、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评估运行机制
绩效考核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对一线教师的评价,要有以校长或主管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层评价、学科组组长牵头的教师互评、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甚至特殊情况下还可征求家长和社会意见。以上这些评价的参与者,持不同的评价表格,对不同学科教师的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评价。管理层评价覆盖面宽,学期初评价就随之进行;教师的互评侧重在评价课堂教学、工作态度和教学业务水平与能力,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评价侧重在教学水平、效果和教师职业道德方面,一般可放在学期末进行。
对管理岗、服务岗的人员的考评,校级评价要贯穿其工作的全过程,只有贯穿全过程,才能体现对这两类岗位人员的过程管理,而互评、自评、服务对象评价则可以放在期中或期末。
不同人员的评价角度不一样,评价所占的比重也不一样。管理层评价比较全面、系统,应占较大比例;教师互评能体现教师之间的互相了解,也可占适当比例,学生评价来自受教育者的感受,整体是公平的,占的比例也不能太小,只进行教师自评,容易使教师产生自满情绪,评价有可能普遍偏高,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标准差统计方法,让评价接近真实的人得高分。有时学生评价容易出现极端值,对此,我们在采信方式上要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使评价更接近真实。
评价要有广泛的群众参与,要一学期进行一次评价结果统计汇总,这样坚持下来,学校良性运行的评价机制就能逐步建立起来。
有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了良性运行的评价机制,学校的管理才会逐步走上正规化道路,绩效工资的实施才能起到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 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