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教师常用的几种批评方法

2009-07-22齐美利侯晓玲

天津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话语错误师生

齐美利 侯晓玲

当学生犯错时,对学生实施批评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批评的角度和尺度。批评是把“双刃剑”,用得恰当,批评就如一剂良药,让学生心服口服,成为促使学生改正错误的契机,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用得不好,批评就会像一柄利刃,刺伤学生的心灵,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实践证明,教师批评学生的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批评的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介绍几种不同情况下可以采用的有效的批评方法。

1.揭露法。对刁钻古怪、不承认错误的学生可采用揭露式批评法,即发现问题随时指出,当面批评,使他无可狡辩,在揭露事实、摆出证据的前提下“动怒容、震其心”,使其认错服理。

2.影射法。在实施批评时,教师可以将班里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进行比较,通过“影射”的方式表扬好人好事,委婉地批评不良行为,以此来促进部分学生对不良行为的改进。

3.激励法。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在犯错的学生面前,难的不是批评,不是指责,而是找出他的长处;只有找到了他的长处,才算找到错误的克星,才能帮他建立战胜错误的信心。”有个学生迟到了,教师的批评是:“今天我要特别表扬小华同学,他今天迟到了15分钟,比昨天早到了3分钟,同学们不要小瞧这3分钟,这说明他在进步,在不断地改正错误!”这句激励式的批评,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使学生反省了自己的错误。

4.暗示法。暗示性的批评是指教师以语言、神态、体态等作为暗示手段,进行不公开点名的批评。如,对课堂上轻微违纪的学生,可“以目代言”,使用体态语言,给以警告,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及时、自觉地改正错误。

5.情景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批评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批评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他曾经处理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教育学生,他把学生带到鸟巢旁,学生看到里面有几只嗷嗷待哺的雏雀,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以后谁来照顾它们……”可想而知,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怎样的触动。

6.书信法。对于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良思想倾向,教师不便直接用言语指出时,可以用写书信或联谊卡的形式对学生提出忠告和希望。

7.自责法。批评学生时,教师可以先进行自我“检讨”,自我批评一番,这样会消除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8.幽默法。幽默的语言既能活跃气氛,又发人深省,具有突出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如果也能“幽他一默”,就会使教育变得风趣而轻松,从而避免了干瘪的说教。

9.商讨法。严肃沉重的否定性话语,犹如冬天的寒风,让人心头发凉。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使用“这不好”“那不好”“这不对”“那不对”之类的话语,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心理挫败感,精神上失去了支点。如果换成商讨、询问、关心的口吻,如,用“你看怎么样?” “你想过没有?” “你这样做不好吧?”等话语,就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0.示范法。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温暖的阳光。”有时,教师对学生最好的批评与教育,就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教师示范性的言行暗含期待,这种期待会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给学生并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11.因势利导法。作文课上,教师在班上朗读某个学生的一篇习作。台下有学生小声地嘀咕起来:“抄的,这是抄《中学生读写》里面的!”紧接着,几个学生拿出了那本《中学生读写》,向教师“举报”抄袭者。教师拿来一对照,果然一字不差,自知理亏的抄袭者羞得满面通红。教师沉默片刻,向学生们问道:“同学们,你们说,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啊?”“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这位同学能把这篇优秀的文章选出来,说明他很有欣赏水平,希望他今后为我们推荐更多、更优秀的文章,也希望他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来,好吗?”课堂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

12.先褒后贬法。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可以先找出学生身上的优点加以表扬,然后再指出其缺点、错误和不足,这样,学生心情轻松愉快,很自然地就接受了教师的“忠言”。

13.“敲山震虎”法。有些错误虽然出在一个学生身上,却反映了同年龄学生的某种共同倾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时,教师的批评就应当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以期引起部分学生乃至全班学生的共鸣和警醒,从而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14.旁敲侧击法。教师的教育意图越隐蔽,教育效果就越好,批评教育尤其如此。“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应成为教师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某班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嫉妒心极强,经常与其他“优秀生”发生摩擦。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在称赞她学习努力、博学多才后,故意问道:“你读过《三国演义》吗?你能说说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吗?” 学生答:“周瑜心胸狭隘,嫉妒心强,他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不识时务,不顾全大局,处处为难诸葛亮,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那么,从周瑜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聪明的学生顿时明白了教师话语的弦外之音,醒悟到了自身的缺点。

15.戴“罪”立“功”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往往是由于他们的自控力差造成的,而并不是因为学生不懂道理。对这样的错误,教师讲再多的道理,往往也是白费口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罚”犯错的学生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16.借“古”喻“今”法。生动的故事是一部“可借鉴的历史”,当学生犯了错误或出现某种不良行为倾向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道德成长故事,来启发学生认识错误及其严重后果,让学生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17.角色换位法。课间休息时,教师发现有个学生的椅子底下全是碎纸,于是轻声对学生说:“如果我是你,为了保持环境卫生,我会把椅子底下的纸扫干净。”学生说:“老师,这不是我扔的。”教师接着说:“如果我是你,为了班集体利益,我会先把自己这里打扫干净,然后告诉老师班里有随地扔纸的现象,请老师调查。”说完教师离开了教室,这个学生随即把碎纸扫进了纸篓。事后,他主动承认确实是自己扔的纸。短短几句话,就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教师为此感到惊喜和欣慰。

猜你喜欢

话语错误师生
在错误中成长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