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非未来之战”
2009-07-21於常勇
於常勇
在一个牧场,草地是公有的,羊群是个人的。出于私利,每个牧民都想多养羊以提高收益,于是“公地悲剧”上演了——草地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牧民破产。
如果一种资源不具排他性,就会走向毁灭——“公地悲剧”理论,促使了“知识所有权”的诞生。
然而,就是这个“知识所有权”,这些年,让渝企吃尽苦头。
■ 国内布雷
美国辉瑞一纸诉状,让重庆康尔威药业折戟沉沙。
1999年,靠矿产起家的老段,创办了康尔威药业。成立伊始,康尔威便立足于自主研发,15位博士的研发队伍,在民企中卓尔不群。
让康尔威栽跟头的,正是其研发的核心产品——“伟哥”。
2004年,正当康尔威“伟哥”日渐受宠之际,老段收到了美国辉瑞的一纸传票。
原来,在2001年,美国辉瑞就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伟哥”专利——国内治疗阳痿的药物只要含“西地那非”成分,就属侵权。
对专利的忽视,让3000万元投入打了水漂,康尔威破产。
美国辉瑞乘虚而入,抢占了百亿元大市场。
“这是外企惯用的‘圈养肥猪策略,在某个行业早早布好专利圈套,等你把市场培育成熟了,他再突然发难。”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专家张玉敏说,“这样一来,中国企业或被征收巨额专利费,或关闭生产线。”
“在信息技术、医药制造等领域,外企的专利量已占国内专利总量的60%,只要我们触碰到这些‘地雷,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张玉敏说。
我市9万多家企业,98%没有专利——太容易触雷了。
不触雷?那就乖乖做人家的生产车间。
■ 国外设卡
2003年,越南,重庆摩托车遭重创。
日本摩企搞了数次展示会,将重庆摩托车的发动机、面盖等作为假冒伪劣产品展示,旁边还高竖牌子:不要命者敬请购买。
2000年,在越南市场一统江山的日本摩企,遭重庆摩帮猛攻。2002年,重庆摩帮已占据越南80%的市场份额。
日本摩企在痛定思痛后,瞄准了重庆摩帮的七寸——缺乏知识产权保护。
日本摩企釜底抽薪,在越南疯狂申请专利。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把日本摩企这一招称为“软绳套猛虎”。
力帆投入上千万元研发的一款新车,投放越南后大受欢迎,收到6000辆的订单,但由于个别配件与雅马哈在越南申请的专利相仿,最后只能忍痛割爱。
日本摩企利用“知识所有权”重新收复失地。
“重庆每月被抢注的专利和商标在百个以上。”重庆商标监控第一人马燕飞说,“很多跨国公司都在本国或渝企将要进攻的海外市场,进行了大量的专利、商标申请,以阻止‘重庆造进入其势力范围。”
2800多家涉外企业,仅23家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备案——“重庆造”走向国际,便面临巨额赔偿或退出市场的窘境。
■ 市內混战
“2007年,美国一家软件企业,到重庆寻找外包商。”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纪光兵说,“这是一家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要求渝企将所有文件都印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文件必须根据颜色分类放在不同位置。”
“结果,竟然没有一家渝企做到了他们的要求,最终他们不得不把这单数亿美元的业务转向外包相对成熟的上海。”纪光兵说,“可见,知识产权保护对吸引外商投资有多么重要。”
重庆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西部重要增长极”的要求不相匹配。
“几年前,一家渝企放下100元押金,把我的多功能刀具图纸拿走研究。”知名机械工程师毛立荣说,“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该产品就上市了。”
“近些年,我耗资50多万元,搞了10多项专利发明,但一些渝企厚颜无耻,擅自仿冒我的专利。”毛立荣很愤慨,“我手上还有30多项发明,但害怕申请专利后被仿冒,只好把这些发明紧锁家中。”
“知识产权环境越糟,招商引资的困难就越大。”纪光兵强调。
无序和暗战,让很多跨国企业对重庆望而生畏。
■ 幡然觉醒
2008年11月18日,全国外商机构保护知识产权座谈会在渝召开。
一个特别议题——重庆将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一下击中了众多跨国公司的心脏。
“这是重庆对外开放的大觉醒。”通用电气亚洲知识产权顾问张为安眼里发着光,“这肯定能吸引更多外资入驻重庆。”
而一周前,在市科委召开的全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来自32个市级单位的代表,手里都捧着一份文件——《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副市长童小平不停地用笔批注:“文件将提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正式颁布。”
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这正是市委书记薄熙来的“点睛之笔”。
2008年4月,薄书记在参加民企座谈会时指出,让重庆成为保护知识产权的模范城市,这样投资者、创新者才愿来,才敢干。
一句话,让重庆的知识产权环境“推窗见月”。
随后,在市委、市政府引导下,多个市属部门先后去北京、上海等省市调研。2008年7月,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决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
“这对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有重大意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袁杰说,“重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仅落后于东部,也落后于西部川陕,若我们再不加强保护和预警,就只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
■ 绝地反击
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要打好三大战役。
第一战:人才战。
“西方企业都设有知识产权部,如IBM,仅专利工程师就有500多人。”袁杰说,“而我市大多数企业,知识产权法律、管理、经营人才几近空白。”
终于,知识产权学院在重庆工学院成立——开创了西南地区在高校建立知识产权学院的先河。
“这是一所与国际接轨的官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学院,一大批懂得布雷、防雷、排雷的精英将在这里诞生。”袁杰说。
第二战:维权战。
今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将在重庆应运而生。
“多数渝企,在海外遭遇知识产权官司后,不管是否有胜诉希望,一般会选择和解,因为诉讼费太高。比如在美国打一场这样的官司,往往需要上百万美金。”袁杰说,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一是为来渝投资和进行技术转让的公司维权,一是为我市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企业提供法律援助。
第三战:护航战。
2008年底,市知识产权局启动“知识产权护航行动”——为“重庆造”走出去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查询、评估和预警。
“在单一国家申请某项专利的费用约为5万元,很多渝企吃不消。”袁杰说,“为此,市财政和市知识产权局将拨出专款,对‘重庆造走出去产生的专利费、诉讼费等,将给予补贴。”
在护航之下,隆鑫集团、金山科技等企业,已转防为攻,抢注国外专利,把专利战主战场从家门口转移到国际市场。
打好这三大战役,大多数渝企将从被告变成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