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实现强国之梦
2009-07-21
在全球金融危机仍未缓解之时,中国国际创新大会已正式启动,将高举创新的旗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探索前行的道路。
为了解此次大会筹办的背景、目的和当前的进展,本刊专访了中国国际创新大会发起人之一、中国发明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邢胜才。
《创新时代》:中国国际创新大会已正式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创新大会的发起单位之一、中国发明协会作为创新大会的承办单位,组织这次大会的初衷是什么?这次大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酝酿的?
邢胜才: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下一步往哪儿走?中央已明确提出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在此使命中,知识产权首当其冲,同时知识产权本身也要经过一个发明创造的过程。知识产权部门对发明创造活动的依法审查、依法保护,有利于激励人们创造发明的积极性。我们也要认识到,创新不仅是知识产权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包括多种体制、机制的社会环境问题。当年小平同志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实际上就牵涉到这样一个培育发明创造的环境问题。所以,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重要的国家部委共同推动创新大会的召开。
深圳市对创新大会的筹备非常支持。我们知道,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同样走过了三十年,也是成功的。深圳市要走知识产权兴市道路,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这“示范城市”相当于深圳市的一张很大的名片,对于深圳市的知识产权的法律建设、环境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是很高的肯定。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外资愿意和深圳市合作;也正因为如此,深圳市才有那么多像华为、中兴这样的知名品牌。可见,对于全国的知识产权建设来说,深圳是一个窗口。中国的自主创新道路要如何走,还要在深圳这块试验田上继续探索。所以,深圳市政府对创新大会积极响应,加上几个重要的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第一届创新大会才会在深圳召开。
《创新时代》:几家主办单位在大会中承担的角色有何不同?各自侧重哪个方面?
邢胜才:国家发改委是国务院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部门。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统筹都在该部门。国家发改委支持这个活动,说明这个活动牵涉整个国家的宏观发展。国家科技部管理的是科学和技术两大方面。科学是讲研究的,技术是讲应用的。要对哪些方面做创新,引进哪些项目,自主开发哪些项目,牵扯到科技政策,都是非常重要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致力于国家发展政策研究。这些政策是由中央领导提出,找地方进行试验,从实践中总结提炼,都非常重要。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承担的是知识产权的宏观管理,同时产权局掌握大量世界各个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信息资源。这些重要部门联合在一起,主办这次创新大会,将各自发挥优势来支撑这个平台。
《创新时代》:创新大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酝酿的,这是否更加凸显了此次大会的意义?
邢胜才: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参加此次大会的企业,将有因为创新而生存得有滋有味的企业,可能也有因为没有创新而哭丧着脸的。现在还不知道是否能有不实施创新而失败的企业来参与,如果能请到,让他们讲讲失败的教训也是一个亮点。在广东沿海地区的玩具产业,由于经济危机造成外需下降,大量企业纷纷倒闭,很多工人失业。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无论从国家长远发展,还是从这个地区长远发展而言,这也许是一件好事。正是由于在经济危机中,落后的生产力被淘汰,新一轮的创新机会就产生了。
举个例子,在广东有很多玩具厂商,经济危机来临以后,他们的产品没人要了,这样的玩具厂倒闭了很多。但汕头澄海有一家玩具生产商,把原来简单的玩具产品同文具、教具、动画片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长、比较厚的产业链,产品非常受欢迎。其他企业没有订单了,这家企业的订单却源源不断,日子过得非常好。因此,应对经济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出新产品。要让大家知道,不创新是没有活路的,这也是此次创新大会的意义所在。
《创新时代》:您中间提到的这家汕头玩具企业,应该请到创新大会来现身说法。
邢胜才:是的。汕头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汕头本来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曾经有一段时间,当地很多企业的生产都模仿走私货,经过一段痛苦的转化之后,他们尝到了创新的甜头,所以有了一种后发优势。除了那一家玩具企业,还有其他类型的企业,创新也搞得不错。
《创新时代》:不久前,温家宝总理会见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时,说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我们如何更全面地理解这句话?
邢胜才:这是温总理讲得比较早,也讲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早在2000年给天津市中小学的一封信中,温总理就讲到,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在青岛视察海尔集团的时候,温总理也提出这样的话。此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人大发言中,也提到了。对这句话,我不敢说能全面理解,但作为知识产权领域的工作者,我觉得总理这句话讲得非常高,也非常实。整个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靠发明,靠实干。光靠争论、靠讨论是不会有社会进步的。实干就是要有推动人类社会往前发展的成果,这个成果就表现为知识产权。特别是在当代社会,先后有“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概念,“知识社会”比“知识经济”又前进了一步。无论“知识社会”还是“知识经济”,都离不开知识产权。知识本身在人的头脑当中,它是智慧的结晶,那么这种智慧的结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够对社会有用,所以受法律的保护。我们尊重自己的劳动,也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就表现为尊重别人的产权。就像对待衣服一类的私产,是你的,别人就不能随便动,别人要借,得征求你的意见,随便动就叫偷。知识产权也一样。
知识产权是一种权利和财产概念,要经过依法审查、依法授权、依法保护,牵涉整个制度的设置。这种制度设置的发展实际上是围绕知识产权的整个社会的进步。整个社会的发展是靠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积累来支撑的,这种积累更新又是以产权的形式存在的。所以,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创新成果,谁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领域的知识产权,谁就有发言权,谁就会有更多财富。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国家的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对总理提出的这种理念非常推崇,想尽一切办法来宣传、推广。我们所做的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知识产权试点,也都围绕着这样的理念。
只有总理的这句话深入人心了,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如果一个企业老想着抄袭别人,想不劳而获,也许能一时得到好处,终究是没有前途的。我虽然不是算命先生,但我可以告诉那些没有核心创新成果的企业,他们的日子有今天没明天。
《创新时代》:对于“知识产权”这个词,刚才您解释说是知识通过一种财产和权利的方法、方式存在,是不断的积累和推进,觉得的确很好理解了。
邢胜才:“知识产权”分开来讲就是一个词组,也可以作为单独的一个词来讲。其实,作为一个词来讲,它也是一个复合词。“知识”可以是单独的,“产权”也可以是单独的。知识是一种智力成果。在祖国大陆有知识产权局,在台湾地区就叫智慧财产局,他们就把智慧看成了财产。智慧就是一种无形的财产。
《创新时代》:总体来看,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如何?
邢胜才: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诞生比较晚。清朝时虽然也有商号,比如王致和臭豆腐,还是知名品牌,但没有形成法律形态没有对社会起到太多作用。而且,当年我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可以说清朝的商标基本是英国人帮我们做成的。我国商标法的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初了,著作权法、专利法也都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有的。我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比较晚,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的几个公约也比较晚。但是我们发展很快,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也是世界上公认的。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谓初级阶段不是一个数量概念,而是一个质量的概念。比如,今年授予的各种专利,包括世界各国的,也包括国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都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来申请专利保护的,总数达500万件。但是,我国到国外去申请专利,包括到美国、德国、日本的,加在一起也就6000件,实在很少。在国内专利中,发明的专利比较少,在发明专利里科技含量比较低,因此作为一种法律状态,它的存活期也比较短。在国外,这种以专利技术为主的工业产权发明专利,生命周期是4—11年,而发明专利则是保护20年。所以从这个方面说,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也还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
另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含量比较低,掌握的核心技术比较少。举个简单例子,人们都有手机,这里面有多少专利呢?手机里仅通话功能的专利就有2700多项。如果你把手机砸了,找不到2700个零件,这就是专利的奥秘所在。这2700项专利里面,真正能够支撑基本功能的核心技术大概只有110多件,其中我国掌握的不到60项。如果我们不让外国人用这60项技术,难不倒他们,他们照样可以实现通话;但外国掌握的那60项技术如果不准我们用,我们就不能实现通话,因为他们掌握的是核心技术,是最关键的心脏部位。这就是说,是否拥有核心技术,决定了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能卖多少钱。私人刻录的光盘,才卖3毛钱;而买一部电影光碟、买一个微软软件光盘或一个操作系统,就要好几千、好几万。因为你买的不是光盘,而是光盘里面的核心技术。所以,我们必须创新,必须有自己的东西,否则就要受制于人。这就像打仗,常常是你死我活的。
《创新时代》: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知识产权发展还比较落后,因为我们制度建立得比较晚。那么我们有没有一些发达国家不具备的相对优势?
邢胜才:如果说我们国家有优势,那就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如果把人口多变成人才多,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创新是讲究方法的。中国发明协会正在进行一些创新方法的培训。我们提出的理念是人人可以创新,只要方法得当。不懂得发明创造的方法,就没法进行创新活动。
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很聪明。中国的四大发明世界公认,至今仍然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关键是制度的设置,让潜在的人才变成现实的人才,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发明创造有了成果以后会很高兴,像袁隆平、王选等获奖很光荣,但是他们躲在屋子里搞发明创造的过程是很枯燥的,甚至有时很痛苦。我们的制度设置就是要鼓励人们从事这种创造发明活动,把我们的人力资源变成人才资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好、中国发明协会也好,都是从这个角度入手开展工作。我国有比较大的科研队伍,如果制度设置合理了,这些队伍被调动起来,潜在创新力向现实创新力的转化将是爆炸式的。现在知识产权局有六七千名受理知识产权申请的审查员,也是适应这样的需要。目前我们受理专利申请每100万件、300万件、500万件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开始要15年达到100万件,后来是4年、2年、1年,完全是跳跃式的发展。
《创新时代》:除了制度,教育大概也很重要,比如您曾说过“知识产权要从娃娃抓起”。
邢胜才:这方面的确很重要。温总理在2000年给中小学的一封信中,就关注到知识产权教育。2003年起,我们开展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也加入了知识产权的内容。对此,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历史上看,我们缺少尊重知识的传统,有过发明创造的人一般不被人关注和尊重。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怎么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尊重有知识的这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需要教育的,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另一方面,现在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应试教育,而不是创造发明教育。所以,我们希望用网络大赛、知识产权大赛等各种活动,嵌入知识产权内容,培养小孩子们对此的兴趣。
《创新时代》:此次创新大会的另一个背景是仍未缓解的全球金融危机。这次发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带来哪些启示?
邢胜才:我们需要的创新是按照客观发展规律,实实在在、老老实实的一种创新,而不是像美国次贷泡沫那样的“创新”——诚信没有了,危机就来了,发源于美国的这场危机殃及了众多国家人民。所以,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能走这样的道路,我们的创新必须是实实在在的。
《创新时代》:现在中国国际创新大会的各项工作刚刚启动。目前进展情况如何?从长期来看,我们希望把它做成一个什么规格、什么规模的活动?
邢胜才:第一届创新大会,本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原则,将其组成部分“世界创新高峰论坛”和“知识产权保护与发明专利成就展”纳入于今年11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即深圳高交会。这样的整合,可以起到相映生辉、相互补充的效果:对于高交会来说,创新大会这两个板块的加入,将使高交会成为我国科技类展会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典范;而对于创新大会来说,则可以得益于高交会的人气和影响力。
眼下主要在进行“世界创新高峰论坛”的邀请工作。大会将邀请世界知名政要、企业家、科学家、实业家、银行家等方方面面人士,跟我们一起为中国的发展进行现身说法的交流。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与发明专利成就展”的招展工作也在进行中。招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邀请有技术创新成果的单位、企业来展览,另一个方面,就是招收有资金、正在找好的投资项目的单位,通过创新大会的交流活动让他们进行对接。
从长远目标来看,中国国际创新大会努力的大方向是不亚于博鳌亚洲论坛,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之所以取名“创新大会”而不叫“创新论坛”,就是为了区别于以创新为主题的一般论坛,现在这样的论坛比较多,但论来论去,跳不出一个比较狭窄的圈子,就是一些专家、学者,一些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的人士,在论坛上发发言。我们要摆脱这种模式,所以才邀请政要,邀请在创新领域成就突出的城市和企业,请他们现身说法。并且,大会在形式上会强调互动,比起一般的论坛,会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讲究实际效果。对,我们会非常注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