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华为送入“伟大”绝境
2009-07-20
今天出丑了,因为,我不知道,华为生产手机已经有不短的年头。知道华为有手机是偶然看到网络上关于其功能的介绍,还以为,这是他们的新产品上市在赶车3G。
一直以为这个品牌只有通讯设备,今天一个同行十分内行地介绍了这个企业手机方面的信息。
显然,这个企业已经完全征服了他,因为他在短短1 0句话中,至少说了1 0次“伟大”。这,多少还是令人惊讶的。
一个这样的企业,如此伟大,我却孤陋寡闻到不知道其产品线的构成。
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伟大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样的企业?
在利润和市场份额这些基本要求之外是否还应该具备其他的功能和素质?
我们无须否认市场份额和利润的重要,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个企业应该具有一些更重要的素质。
华为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公司,在和外资先进企业家庭竞争时毫不手软,以领先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夺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但这些胜利的积累的奠定不能排除无数华为基层员工的贡献。
因为需要话题而制造出企业的“伟大”而忽略基层员工的奉献,将企业推上一个至高的境地是传统人文中常常出现的情景。
科龙、蓝田股份、国美等企业的故事历历在目。当然。拿出这些企业来做例子,并非为了侮辱华为的优秀,恰恰是因为爱护,才想用这些企业的故事来说明。非黑即白的将一个人或者企业捧为神都无疑是对企业的棒杀。
华为如果一定要用伟大形容,笔者恰恰以为。其堪称伟大之处正是冷静和清醒。华为一向低调而清晰的执行着企业经营战略,可见,华为从上至下并没有被伟大这个词汇冲昏了头。
漫长的虚弱和不被重视,让国人极度渴望强大,华为这样的公司满足了国人关于强大和勇猛的渴望。无疑,华为的优秀确实值得我们骄傲,因为终于,现在我们也有可以“吹嘘”一下的话题企业,在诸如微软、英特尔……动辄以技术的领先,垄断,本土化的战略转型之后从中国市场切分的大块利润的消息充斥新闻版面时,华为的出现和种种成就恰恰可以为中国高科技产业软弱虚胖的现实增加强劲的胸肋脊柱。所以,无论华为是否愿意,无论华为是否适合被爆炒,无论华为是否需要从低调做事转型为高调唱概念,华为已经成为很多人“下了赌注”一样的“拳手”。
市场竞争的残酷也许并不比野拳搏击来得轻松。
但商业,尤其是企业晋升为大型、优秀行列之后,用野拳搏击的视角来看待,来分析,来给予希望和期待显然忽略了华为是优秀公司的现实。
广告前辈奥格威说,企业在很小的时候可以不讲道德,不择手段,因为这个阶段,生存是第一位的。
但是,他也说过,当企业逐渐成长,生存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大型化,企业和社会相关的元素也随之增加,例如更多的员工和他们的家庭,更多的税收,更多的用地,更多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
当一个企业越来越多的和这些元素关系日益紧密,企业所承担的企业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也随之增加,企业内部及外部相关任何事件,企业各部门行为,企业战略趋向,战术动态过程……都关系到影响到整个社会。社会和企业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量与企业的规模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关系。
同时不能忽略的是,企业之所以能够优秀,是有大批优秀员工的奉献。
之所以获得一个又一个市场份额和声望,不能忽略和忘记企业中任何一个普通员工,哪怕,他只是一个车队的普通司机,一个收发员。一个企业的文化,风格,价值观念是否被全员接受和认同的明显表现正是这些企业中最基层,距离核心业务最遥远的员工所表现出的言行。
这些个人文化知识技能居于企业最低端的员工对所在企业的热爱,认同必定是从内心散发出的,如同生活习惯和自然生理一样的反应。
利润的获得与企业所在行业有关,和企业经营战略有关,和社会资源有关,和经济环境有关……
但利润的多少和一个企业是否伟大关系并非密切相关。
一个企业的利润可能不如新兴行业那么高额,但是保持着平稳的利润取得能力和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并且有良好的社会声望,承担企业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扎实,发展协调,有长期发展和成长的规划,以就业、良好员工收入、长期稳定发展为基本点的企业就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伟大的企业未必是经历九死一生的企业,未必是需要时刻准备力挽狂澜的企业。伟大的企业是那些有着良好组织结构、人本管理、运营流程、企业前端、中端、补给体系、市场研究评估能力的调协有机体,在市场的风浪中,不同安全等级均有有效对应措施。这样的企业不可能总是置身于危机中需要时刻化解重重艰难。
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本土并非没有。
神化,在很大范围和深度成为爱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名流的表达方式,但神化的结果必定是神经的残败。
很感谢关于华为手机的扫盲。
只是,有几个问题想提给华为的手机市场部门:你们的手机宣传的真的很到位吗?
除了行业记者、评论者、观察者、合作伙伴、自己之外,还有什么人知道?
这是战略还是遗漏?
当然,你们完全可以解释为是笔者孤陋寡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