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管三七二十一’溯源”等9则

2009-07-18

百科知识 2009年13期
关键词:唐装鹳雀楼苏秦

李 莉

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对他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便绰绰有余了。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全城不可能达到每户都出三个男子当兵,因为这里面有鳏夫、寡妇,有的人家只有女孩没有男儿。即使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苏秦的计算法是即兴蒙一下齐宣王,达到说服对方、鼓舞对方的目的。后来,人们就把“三七二十一”作为讥讽的贬义词来相传,并且在含义上有所扩展,成了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蛮干、愣头青的同义俗语而应用在社会生活方面了。

中国唐装的由来

“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因此以后海外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现在大陆所称的“唐装”并不是唐代的盛装,基本上是清柬的中式着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从边开衩、滚金边、立领等一些细微处都可以找到绸缎马褂的痕迹。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穿着者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穿着唐装,既显富贵休闲又不失妩媚俊秀。而现在时尚流行的服装中大多都有中装元素的细节体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生活中选择中装来装扮自己的生活。

“润笔”的由来

撰写文章取酬从西汉时就开始了。据说汉武帝刘彻的皇后陈阿娇失宠,住在长门宫。她为了东山再起,便“奉黄金百斤,为相如父君取酒”,希望仰仗司马相如的名气和才气而再次获得汉武帝的宠爱。《隋书·郑译列传》记载,郑译曾是隋朝开国功臣,后来被罢官。时间不长,隋文帝又想起用他。隋文帝让内史今李德林赶快书写封爵赏官的诏书。丞相开玩笑地对郑译说:“笔干了。”郑译回答道:“不得一钱,可以润笔。”从这以后,人们便把写书作画而得到的报酬称为“润笔”。

何谓郡望和堂号

有些家族由于世代居住某地,人才辈出,被加官进爵,荫及后世,积累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和文化威望,成为当地的豪门大族,这种家族在当地被人仰望,称郡望。一般小姓有一到几个郡望,大姓则郡望较多。郡望成为家族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志,也是国家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依据。堂号是郡望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是某一郡望中某一支的称号。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几代同堂,或同一姓氏的分支、分房集中居住巢一处或相近几处厅堂、宅院之中,堂号成为同姓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供奉祖先,在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号,成为区分一个家族源流世系以及族属、支派的标记。

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的赛诗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描绘的是当时河中府蒲州名胜鹳雀楼的美丽风光。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成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诗中的鹳雀楼,为北周将军宇文护镇守蒲州时所造。此楼位于古城西南的高岗上,高三层,因经常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鹳雀楼上尽管题有王之涣的千古绝句,但后来的诗人总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诸多美文,似乎要与王之涣一比高低,于是,鹳雀楼成了唐代诗人的赛诗楼,留下了许多才情洋溢的作品。

尼姑的起源

尼姑是汉族人对信佛了的女子的俗称。确切的称谓应是“比丘尼”,这是梵语的译音。佛教第一个出家女子是摩诃波·波提,她是释迦牟尼的姨母。释迦牟尼出生后7天,生母摩耶夫人逝世,他由姨母抚养成人。释迦牟尼成道后,摩诃波·波提随他出家。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由于佛教经典传译不广,一般人只知剃除须发即为出家,不晓得受戒仪式。直到东晋末年,我国尚无符合戒法的比丘尼。南北朝宋元嘉六年(公元429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有8位比丘尼乘海船到宋都城建业(今南京)。她们是最早来到中国的比丘尼。元嘉十年,又有狮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11人来到中国。她们在南林寺修筑戒坛,为中国女佛教徒慧果、净音等300余人重新受戒。从此以后,我国才出现了真正的比丘尼。

以人名命名的首都

巴黎:法国首都,传说古代居住在巴黎一带的高卢族人喜欢用彪悍骁勇的男子形象命名。他们以希腊神话中因掠走海伦而引起特诺伊战争的帕里斯的名字命名巴黎城,巴黎是帕里斯的英译。

乔治敦:圭亚那首都,19世纪初,英国占领该地期间,为纪念英王乔治三世,将原城名改为乔治敦。

科伦坡:斯里兰卡首都。原名卡兰布港,16世纪被葡萄牙人改为科伦坡,是用以纪念生于意大利、移居葡萄牙的航海家哥伦布的。

惠是顿:新西兰首都,以英国海军将军惠灵顿公爵名字命名。

莫尔兹比港: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以最先到达此地的英国殖民者莫尔兹比上尉的名字命名。

圣地亚哥:智利首都,以西班牙军队的守护神、传教士圣地亚哥名字命名。

中国古代的熨斗

我国汉魏时期的熨斗,用青铜铸成,外型呈圜腹、宽口沿,有长柄。有的熨斗上还镂有“熨斗直衣”的铭文。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种烹调用具“熨斗”,熨斗像一只没有脚的平底锅,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的。“全斗”则是采用鎏金工艺精制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间用品。约16世纪,荷兰裁缝使用空心的盒型大熨斗,把烧红的铁板从背后的门放入熨斗加热。18世纪最常用的是铁铸的实心熨斗,人们往往交替使用两个熨斗,一个熨衣服,一个放在炭火上加热。电熨斗源于美国,查德森把电能转为热能,研制成电熨斗。

“师范”的由来

西汉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扬雄在他的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是第一次将“师”和“范”联系起采,明确强调了教师负有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后汉书·赵壹传》中云:“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文心雕龙·才略评》云:“相如好书,师范屈宋。”“师范”已作为一个词组出现了。(文章代码:1330)

责任编辑蒲晖

猜你喜欢

唐装鹳雀楼苏秦
苏秦刺股
登鹳雀楼
我的唐装特别帅
“唐装”不是唐朝人的服装
登鹳雀楼
引锥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