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蕾,在春天里绽放
2009-07-18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案例
安徽太湖-12岁少年祠堂边自缢身亡,留下遗书称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自缢前曾深情吻别陪伴自己的爷爷。
2008年2月25日安徽太湖县晋熙镇
天台联合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也是该校五年级学生章杨宇爸妈出门打工的第十天。然而,就在这一天,章杨宇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在人迹罕至的村祠堂后面一间小屋,他自缢在一根横梁上,裤子口袋里留下一封给父母的遗书。遗书中,他留下了让所有人都刻骨铭心的一句话:“你们(指父母)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
事发:少年亲吻爷爷后自缢
2月25日,天台联合小学校园里非常热闹,同学们都领到了崭新的课本。当天下午三点多钟,12岁男孩章杨宇跟其他同学一起放学回家。不过章杨宇却显得有点异样,他回家时书包空空的,所有新书都放在教室座位的抽屉中。
“爷爷,我可以亲你一下么?“放学后的章杨宇回到家里,看见爷爷正围坐在桌前打麻将,就上前对爷爷轻声说道。爷爷听到这句话心里很高兴,可他不知道这竟是自己与孙子见的最后一面。
当天晚上,姑父曾与章杨宇约好了要孩子到他家里去住。可等了好久没等到章杨宇,姑父赶紧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得知不在家。又去学校询问,被告知学校已经放学了,章杨宇也不在学校里。
大家顿时慌了。家人发动邻居在屋前屋后展开了大搜索,最后在人迹罕至的祠堂后面发现了他。被发现时,他吊在祠堂后一间小屋子伸出来的横梁上,已经没了气息。
调查:自缢少年口袋留下遗书
当天下午,有记者赶到太湖县章杨宇的家中。
章杨宇自缢的那间屋子在一座祠堂后面。这座祠堂傍山而建,后面是很陡的山体。据当晚发现尸体的一位邻居介绍,章杨宇被发现时吊在绳子上,绳子就系在祠堂后面这间房子伸出来的一根横梁上。
章杨宇的尸体被发现后,人们在他裤子右边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封遗书,一位知情人说,遗书写在当天发下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材料》封皮的背面。遗书的内容大概是:敬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请你们原谅我,我不能再爱你们了。我还欠丽丽姐20元钱,请你们替我还给她。你们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落款日期是正月19日。
妈妈:凌晨三点赶回家
小杨宇家附近,几个大人正默默无语地忙着给孩子操办后事。而在他们简陋的家中,小杨宇的妈妈已是泣不成声。她是昨天晚上7点多钟接到噩耗后,连夜从江苏丹阳往家中赶的,半夜三点钟才到家,一直哭泣不止。
爷爷:一辈子忘不了那一亲
含住泪水,小杨宇的爷爷说:“他三点多下课后回到家中,当时我正在陪人打麻将。他就出去玩了,四点多回来时,他突然趴在我的后背,说‘爷爷,我想亲你一下”。说到这,这位72岁的老人泪如雨下,“我没有想到他是在跟我告别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一亲。”
小杨宇平时很温和,成绩也很好,但没想到他竟然会寻短见。老人介绍,这几年小杨宇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每年都是过年才回来一趟。第一年小杨宇跟他住,后来几年都是跟姑姑住。但今年孩子却只愿呆在家中,希望妈妈留在家中不要走。“他妈妈走当天,他特别不情愿,还跟妈妈吵了一架,回家偷偷抹眼泪。”“现在回想起来,孩子出事是有预兆的,前几年他寒假作业很早就做完了,但这次却一个字不动。还非常不愿妈妈出门,只怪我们没重视啊。”
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原因如下:
★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里求学很难,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
中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目前,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据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4个年龄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7%。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男女性别比为114:75。
另外,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大多数居住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很高。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
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1、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得极为普遍。
3、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
4、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心,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去发展,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各地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
■北京:启动“2009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活动仪式”
5月26日,记者从在北京举行的“2009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获悉,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000多万人。
这次启动的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活动以“共享蓝天·健康成长”为主题。活动以免费发放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爱心卡、爱心慰问等形式展开,将使60万留守儿童家庭从中受益。
●武汉:为留守流动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据武汉市妇联儿童部介绍,为帮助更多留守流动儿童走入学堂,武汉积极接纳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中小学。目前,全市已有84.27%的流动儿童进入304所公办中小学就读。
为弥补留守流动儿童亲情缺失导致孤独、自闭的问题,武汉在黄陂区新建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中心。一些乡镇还自筹资金建立了留守儿童服务中心。
此外,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也全面展开。留守儿童“进城合家欢”“亲情体验行”“快乐夏令营”等活动,让许多孩子体会到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孩子们通过参加篮球及足球联赛、球迷节等活动,学会了沟通、增强了自信。
山东:留守流动儿童有了“代理哥哥姐姐”
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流动儿童牵手结对活动由山东省妇联、山东省文明办发起,旨在推进“牵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更多的人关心留守流动儿童的成长。各高校大学生伸出友爱之手,按照“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模式,与留守流动儿童结对、组队,争做大学生“代理哥哥”“代理姐姐”。
据山东省妇联的有关人士介绍,此次活动的目标是,促成千名大学生与千名留守流动儿童结对,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评论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不必贴“标签”
毕晓哲
近日,正在贵州打工的一位学生家长张某,匆匆赶回重庆市南川区,因为她的孩子被南川区道南中学分到了“农村班”。联想到家里的农村户籍和自己的农民工身份,她怀疑孩子受到学校的歧视。但在道南中学,她却得到学校这样的解释:“‘农村班是学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新举措。”
这不得不引起笔者的担忧,农村学生的父母出于谋生需要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已经使部分农村学生难以完整地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农村学生过于敏感、自卑或自闭的心理。重庆市南川区道南中学专门划出6个“农村班”,表面看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重视些,但这种形式上的重视无疑给分到农村班的孩子脸上贴了个大大的“农村标签”,甚至这种“关爱”越多,会令一些孩子越自卑,潜意识里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笔者以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确需要关爱,关爱的方式也非常多。首先就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和城镇学生平等竞争学习的成长环境,让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取得“人格尊严”上的一致和平等:其次,学校应该将功夫下在平时。在学习和引导上适当多侧重些农村学生,在生活上多关怀些,多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这种细致入微的关爱,一定比大张旗鼓地分”农村班”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