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检验战斗力
2009-07-18龚杰
龚 杰
“仅靠A-10的轰鸣声就能让敌人退缩。人们都说A-10难看。但我敢打赌你这辈子没见过那么美的风景。”那的确是让人安心的风景,但队员们无暇欣赏,他们得抓紧时间给自己找地方进行掩护。
在接下来的四天里,海军陆战队员四处巡逻,寻找迫击炮阵地。与此同时,白天是阿帕奇和A-10,晚上是Ac-130飞机在不间断地执行支援任务。尽管这些飞机从未开火,但始终坚守岗位,一旦敌人稍有动作,就立刻提供火力支援。“疣猪”(A-10)的咆哮声和低空飞行的“阿帕奇”的呜呜声在兴都库什山谷中回荡。整个行动中,阿富汗士兵做着翻译的工作,对塔利班的无线电通讯进行监控,当有敌人迫近时给美军提供预警,但是没有情况发生。在一次由布拉德利领队的日间巡逻中,战士们发现了迫击炮阵地,并将敌人藏有弹药的洞穴一并摧毁。
“瓦尔迪兹”行动中的近距离空中支援还算是完美的,但是几周后的“大象”行动就有些让人失望了。在这次行动中,空中支援飞机就没有出现。由于整个营只有两个前线空中管制官,所以拉什曼也参与了“大象”行动。他的工作是在战术行动中进行空中管制——没日没夜的管制空中力量去打击那些离他很远、他看不到的目标。他说同步兵一块战斗是他选择暂时不当飞行员的原因:“任何一个曾经当过前线空中管制官的海军陆战队飞行员都会告诉你,这是他们最喜欢的岗位,那是一生都难忘的经历。”
在“大象”行动中,敌人的机枪在陆战队员头顶上不停扫射,将基地附近的树枝打折,石头也震得到处乱蹦,几乎要打中他们。海军上尉金赛发现敌人的火力点在基地对面的一个山脊上,指挥陆战队员还击。战士们扣动手中M240G轻机枪,M16步枪和M249班用机枪的扳机还击。他们守住了,在掩体内等待空中力量的到来。可是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飞机一直就没有来。
当时没人知道为什么没有近距离空中支援。后来才知道,拉什曼当时就申请了空中支援,但是停放A-10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因一架归航的C-130起落架出现问题而被迫关闭机场。
行动结束之后,海军陆战队员们对这次行动进行反省。狙击组组长基思伊格斯军士说到:“没有空中力量在空中待命。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袭击我们,这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
贴近实战进行训练
阿富汗战场上近距离空中支援的成功源自海军陆战队员贴近实战的训练。几乎所有派往阿富汗或者伊拉克的海军陆战队员都会先在“29片棕榈叶”镇进行为期三十天的战前训练。“29片棕榈叶”镇在加州的莫哈韦沙漠里,这里有一个海军陆战队空地作战中心。在“瓦尔迪兹”行动六个月前,驻地在夏威夷卡尼欧黑海湾的三团二营就在那里进行过战前训练。在“土狼”分队的密切监督下,二营在训练场攻击一些破损的油船。“土狼”分队是一个负责教导、监管参训部队的分队。而拉什曼作为一名前线空中管制官,是三个管制射击的海军陆战队员之一。
一个海军陆战营可以召唤迫击炮、火炮和飞机,这三种火力支援都是由管制官提供的。前方部队的观察员就是管制官的眼睛,他们组成了陆战营的火力支援组,也叫野战炮兵炮火支援小组,他们调配火力进行打击,以达到最大的破坏力和心里冲击效果。
拉什曼和野战炮兵炮火支援小组的成员的任务是标记地图,检查各种无线电设备,为火力支援做准备。领导空中支援小组的道格-帕什尼克中校说:“这是实弹联合演习。我们要求训练尽可能接近实战。”帕什尼克是驾驶F/A-18D的海军飞行员,在伊拉克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的经验。
在火力支援小组工作的小山上,士兵们听到了远程火炮射击时发出的隆隆声,接着就看到155毫米炮弹雨点般的落在目标区域,震得尘土漫天飞扬。UH-1“休伊”和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在远处的山顶上盘旋,等待来自拉什曼的攻击指令。
“‘大黄蜂!”一个野战炮兵炮火支援小队的成员边喊边用手指指向天空。两架F/A-18C“大黄蜂”战斗机划过浅蓝色的天际。“烟雾21!”“大黄蜂”战机向拉什曼报到。帕什尼克说:“管制空中战机最难也是最关键的是将战机和战机、战机和火力支援隔开。你要保证你的战机不会被火炮、迫击炮或其他飞机的炮火击中。”拉什曼同“大黄蜂”战机的飞行员协商了火力支援的相关事宜。飞行员已经告诉他战机携带了什么弹药,多久后能到达指定位置。他要调配其他的火力,使它们在战机进入前暂停攻击。
管制官使用一套名为“九行简报”的信息系统,它能将所有相关信息传输给战机。简报涵盖了空援所需的各种信息。当飞行员反馈信息已阅,管制官将启动攻击指令。训练场上,步兵在快速地登上装甲运兵车。炮兵正朝着目标上空发射“白色星状集束群信号弹”,磷在天空不停地燃烧,标记将要进行空中打击的目标。
这边拉什曼刚传完简报,那边“烟雾21”(即“大黄蜂”战机)就反馈回来信息已阅。几乎同时,从“土狼”分队的无线电里传来拉什曼低沉的声音:准许射击。“烟雾21”从高空向目标俯冲,双涡轮发动机的咆哮声在人们的胸腔内回响。六枚500磅的Mk82炸弹瞬间砸向地面,在天空中形成了百米高的火药墙。“烟雾21”在大火前一个急转,做了一个滚桶机动后折返。支援小队传出一阵欢呼声。装甲部队占领了目标周围的小山头,50毫米口径机关枪声声作响,81毫米的追击炮弹对准目标进行狂轰,最后步兵团一涌而上,将目标拿下,结束战斗。
混乱与失败
阿富汗战争最大的胜利就在于空中力量与地面特种作战部队空前的协同作战。但是当联合特种部队与常规部队进行大范围的协同作战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造成了2002年3月的“蟒蛇”行动中出现的混乱。“蟒蛇”行动在阿富汗东部山岭地区展开,目的是诱捕基地和塔利班组织从托拉博拉战场上逃跑的士兵。这次行动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计划,并且希望届时有近距离空中支援。但是直到战斗快要开打的五天前,空军指挥官才获悉此事,而空军少校斯科特·坎贝尔(绰号“鬼混”)和陆军中校埃迪·柯思特尼克(绰号“K9”)是在战斗打响的前一天才被任命担当A-10“雷电Ⅱ”编队长机的飞行员。
坎贝尔回忆说:“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敌人的攻击而是同伴间的相互碰撞。”坎贝尔描述说,他刚从枪战中逃脱回头却发现他的战机距离一架AC-130不足百米。“K9和我正在讨论攻击某个目标,突然一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从我们中间穿过,我们顿时傻了眼,‘它是从哪儿来的?”坎贝尔说,“我们很有可能召来的是友军的炮火攻击。”显然,各军种、各部队之间在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协调上出现了问题。
分析与反思
行动过后,军事专家们分析得出:是任务的参谋人员造成了“蟒蛇”行动中的混乱。在一份海军战争学院关于联合作战的报告中,海军上校诺曼·库林将战斗中所出现的混乱归结于作战指挥——特种作战部队听命于美国中央指挥部而不是联合特遣部队的指挥官陆军少将富兰克林·哈根柏克。库林在报告中写道:“计划统一和情报共享方面出现的失误造成了自相残杀的局面。”
美军高层在分析完整合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时出现的问题后,提出了类似的修正意见:首先,要保持指挥的统一性。在阿富汗战场上有两个司令部,一个指挥特种部队,一个指挥常规部队,这就造成了军内的不和谐气氛。其次,应将近距离空中支援纳入初始作战计划而不是在紧急情况出现时才想到它。空军约翰·艾利森上校曾经担任过空军空地联合部近距离攻击分部的主任,他说:“我们要用近距离空中支援去赢得战争而不是去救命。”“新生代的陆军军官想当然的认为头顶上总是会有飞机来支援。没错,空军很擅长做近距离空中支援,但是如果陆军不在一开始就将它纳入机动和火力计划当中,那么它将永远只是个救急工具。”
新系统与未来
2003年,海军陆战队员首次体验了能接收飞机传来的图像的系统。这套系统包括无人机并能通过系统的无线电通信线路来接收指令。最初这个系统是为空军远程视频增强接收机设计的,它能让地面部队看到飞行员通过目标吊舱所看到的。现在,战场图像可以实时的传送给指挥官、飞行员、空中管制官和地面部队。这套系统对攻击转瞬即逝的目标和支援友军进行大范围的转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毫无疑问,未来的战争同现代战争一样,需要这样的攻击和支援。
责任编辑伟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