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伪存真、纠错觅源

2009-07-18董马云

物理教学探讨·高中学生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飞艇拉力摩擦力

董马云

易错点扫描

在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节同学们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通常表现在对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方面,特别是对摩擦力(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分析;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如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表现出用矢量公式计算时出现正、负号的错误,其本质原因就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以为物体受到哪个方向的合外力,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常见错误。

范例剖析

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不全面

例1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

典型错误:因为甲胜乙,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

错因分析:产生上述错解的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象,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

正确解答:甲、乙两人相互之间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甲、乙两人身上。

归纳拓展:生活中有一些感觉并非总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

二、对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理解不透切

例2如图1中所示,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用轻弹簧相连的A、B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小球A与小球B的加速度分别为()

典型错误:剪断细绳时,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只受重力,所以A、B球的加速度为g。故选A。

错因分析:出现上述错解的原因是研究对象选择不正确。由于剪断绳时,A、B球具有不同的加速度,不能作为整体进行研究。

正确解答:分别以A、B球为研究对象,作剪断前和剪断时的受力分析。剪断前A、B静止,如图2所示,A球受三个力,拉力T、重力mg和弹力F。B球受两个力,重力mg和弹簧拉力F′

A球:T-mg-F = 0①

B球:F′-mg = 0②

F=F′③

由式①②③解得T=2mg,F=mg

剪断时,A球受两个力,因为绳无弹性,剪断瞬间拉力不存在;而弹簧有形变,瞬间形变的大小不改变,因此存在弹力且大小不变。如图3所示,A球受重力mg、弹簧给的弹力F。同理B球受重力mg和弹力F′。

故C选项正确。

归纳拓展:(1)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合外力瞬间改变,加速度瞬间改变。本题中细绳剪断瞬间A球所受合外力改变,加速度就由0变为2g;而B球剪断瞬间合外力没变,加速度不变。

(2)弹簧和绳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模型。弹簧不计质量,弹性限度内k是常数。绳子不计质量但无弹性,瞬间拉力就可以变为0。而弹簧因为有形变,不可瞬间发生变化,即弹力不会瞬间改变,要有一段时间。

三、对于连接体问题,总认为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

例3如图4所示,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则M和m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再以m、M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6所示

(m+M)g·sinθ=(M+m)a ③

据式①②③解得f=0

所以m与M间无摩擦力。

错因分析:造成错解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好的解题习惯,只是盲目地模仿,解题步骤不少,但思维没有跟上。要分析摩擦力就要找接触面,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这一步是堵住错误的起点。犯以上错误的客观原因是思维定势,一见斜面摩擦力就沿斜面方向。总之,还是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清。

正确解答:因为m和M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可以将m、M整体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6所示,受重力(M+m)g、支持力N′。如图6所示建立坐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x:(M+m)gsinθ=(M+m)a④

解得a=gsinθ

方向沿斜面向下。再以m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7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x:f=max ⑤y:N2-mg=may ⑥

因为m、M的加速度是沿斜面方向。需将其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如图8所示。

ax=acosθ ⑦ay=asinθ ⑧

由式⑤⑥⑦⑧解得f=mgsinθ·cosθ

方向:m受沿水平方向向左的摩擦力,M受向右的摩擦力。

归纳拓展:此题可以视为连接体问题。连接体问题对在解题过程中选取研究对象很重要。有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时以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将不知道的相互作用力去掉,单个物体作研究对象主要解决相互作用力。单个物体的选取应以它接触的物体最少为最好。如m只与M接触,而M与m和斜面接触。

另外需指出的是,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有时需要分解力,有时需要分解加速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形成只分解力的认识。

四、有关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运用中运动过程分析不当

例4如图9所示,有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10 m的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有水平方向:f=ma①

竖直方向:N-mg=0 ②

f=μN ③

由式①,②,③解得a=5 m/s2

则传送10 m所需时间为t=0.4+4.8=5.2 s

归纳拓展:本题是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涉及了两个物理过程。这类问题应抓住物理情景,带出解题方法。对于不能直接确定的问题可以采用试算的方法来验证,如本题错解中求出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10 m所用时间为4 s,可以拿来计算一下,4 s末的速度v=5×4=20 m/s,已超过了传送带的速度,这是不可能的。当物体速度增加到2 m/s时,滑动摩擦力瞬间就不存在了,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物理过程。

五、不能真正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原理

例5在微重力环境中,人身体上所有与重力有关的感受器都发生了变化,因而会有完全不同于地面的感觉:由于缺乏重力,人最先感觉到的就是身体是飘浮的;四肢已感觉不到重量,人体感觉不到头部的活动,使人容易造成定向错觉,出现头晕、恶心、困倦等症状;全身体液会向上半身和头部转移,出现颈部静脉鼓胀,脸变得虚胖,鼻腔和鼻窦充血,鼻子不通气。目前世界各国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经过多次试验已取得明显的效果。美国密执安大学五名学习航空航天工程的大学生搭乘NASA的飞艇参加了“微重力学生飞行计划”。飞艇距地面高度为6 000 m,所受空气阻力为其重力的0.04倍。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获得持续25 s之久的失重状态,大学生们就可以进行微重力影响的实验。紧接着飞艇又做匀减速运动,若飞艇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500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试计算:

(1)飞艇在25 s的失重过程中加速度多大?

(2)在飞艇后来的减速过程中,大学生对座位的压力至少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若已知t0时刻电梯静止,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t1和t2时刻该同学的质量并没有变化,但所受重q力发生变化

B. t1和t2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

C. t1和t2时刻电梯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

D. t3时刻电梯可能向上运动

2. 如图11所示,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可以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处于静止。P的质量为12 kg,弹簧的劲度系数k=800 N/m。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内F是变化的,在0.2 s以后F是恒力,则F的最小值是多少?q最大值是多少?

A. 当拉力F<12 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时,开始相对滑动

C.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猜你喜欢

飞艇拉力摩擦力
神奇的摩擦力
畅游飞艇大道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
空中浮鱼——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即将问世
神奇的摩擦力
摩擦力做功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
微话题 狂野拉力
飞艇:今日的“空中航母”
物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