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2009-07-15

现代语文 2009年5期
关键词:形容词方言南京

聂 平

摘 要:南京方言形容词特色鲜明,表示法生动、形象,不仅反映了程度的不同,而且在用法和感情色彩上独具个性。南京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表示法主要有:状语表示法、加特定修饰成分表示法、词语重叠表示法、词缀表示法、补语表示法和特殊表示法。本文分析了这些生动形式所具有的各种附加意义及特点,并归纳了它们的语法功能。

关键词:南京 方言 形容词 生动形式

一、引言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659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4738平方公里(包括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城区200.44平方公里,总人口640万人,现辖11区2县。南京方言属中原官话江淮片。形容词状况表示是语言表达的重点之一,南京方言形容词构成多样,表达丰富,主要有五种表示方法,即状语表示法、加特定修饰成分表示法、词语重叠表示法、词缀表示法和补语表示法。与普通话相比,南京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使其方言极富特色。

二、南京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表示法

(一)状语表示法

南京方言的程度副词除了“很、太、蛮、真、可、最、歹、多、透、滚、稀、喷、挺”等,除了“蛮、挺”以外,其他副词均作为状语修饰形容词表示程度的加重。“蛮、挺”表示程度不如其他程度副词,意为“说得过去,还可以”。这类经程度副词修饰过的形容词,一般作谓语、补语和定语。值得注意的是,“蛮、挺”修饰形容词时往往同语气助词“的”一起使用,例如“蛮好的、挺坏的”;“歹”往往同语气词“哩”一起使用,例如“他们两个歹好哩!”;“很、太、多、真、可、最”可以和语气词连用,也可以不连用;而“透、滚、稀、喷”则可同语气助词“的”一起出现,一般只用在少数表示“五官感觉”的形容词前,例如“透鲜的、滚烫的、稀甜的、喷酥的”。“很、真、蛮、歹、最、多”的使用范围较广,“可、透、稀、滚、喷、挺”相对来说较窄,能用“可”的地方,一般都可以用“歹”代替,能用“挺”的地方也可以用“蛮”代替,“透、稀、滚、喷”表示程度很深,后面修饰的形容词一般符合人们的主观愿望,为人们所希望的状态。

(二)加特定修饰成分表示法

某些单音节形容词前加上表示程度的语素或词,语素或词作为特定的修饰成分同单音节形容词组成“合成式形容词”,能表达更进一层的含义。所加的特定修饰成分与被修饰形容词一般是固定搭配,构成的新词一般可以作谓语、补语和定语。如:通红、焦黄、煞白、齁咸、苦辣、生疼、刹亮、锋快、飞快、黢黑、喷香、温臭等。

(三)词语重叠表示法

南京方言形容词重叠后强化了形容词的描绘性,使语言更生动活泼。这种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深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AA的”式。此格式普遍适用于单音节形容词。词例有:高高的、长长的、大大的、尖尖的、甜甜的、方方的、矮矮的、潮潮的、脆脆的、肥肥的等。

“AA的”式在南京方言中经常作谓语、补语和状语, 而极少作定语。人们在日常口头交际中,基本上说“眼睛大大的”,一般不会说“大大的眼睛”。“AA式”作定语的情况一般只出现在书面表达上,人们的口语中不常见。

2.“XAA”式。要说清楚“XAA”式,首先要看“AX”构成式,“AX”式状态形容词意思上相当于“很A”“A得很”;语义构成上,“X”实际上起着一种程度副词的作用。例如:滚烫、喷香、喷酥、稀甜(相当于状态表示法中的构词)、通红等,而“XAA”式基本的词汇意义是和词根“A”相当的。这种格式一般只作谓语和补语。这种形式的词有:圆滚滚、急猴猴、冷冰冰、香喷喷、圆滚滚、热乎乎。一般来说,如果A本身带有感情色彩,那么“XAA”式词的感情色彩与“A”一致。如“香喷喷、乖咪咪、甜咪咪、新崭崭”是褒义词,“臭烘烘、糟兮兮、污黢黢、矮墩墩”是贬义词。如果“A”是中性的,则往往由“AA”的不同决定了整个词的感情色彩,如“麻赖赖”。这类形式还有一种构成方式,即“X”为名词,构成“XAA”后,词性转为形容词,例如“毛拉拉”“棉钝钝”“血沥沥”,一般都是含贬义的色彩。

3.“AABB的”式。南京方言中的AABB的式与普通话的AABB的式中的形容词的特点、作用、功能一致,但是比普通话表现的更丰富些。它在南京话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和状语(作状语“的”换成“地”,“地”也可省略)。这种格式适用于双音节形容词“AB”。例如:大大方方的、粗粗拉拉的、精精神神的、地地道道的、安安稳稳的、干干净净的等。

4.“XAXA的”式。有的“XA”常常单独使用,有的“XA”不一定单独使用,常常构成“XAXA”式。这类主要是针对加特定修饰成分中描写的“合成式形容词”来重叠的。在此,特定修饰成分暂且也记做“X”,被修饰的单音节形容词记做“A”。这种格式通常作谓语和补语。词例有如:通红通红的、焦黄焦黄的、煞白煞白的、齁咸齁咸的、生疼生疼的、锋快锋快的、飞快飞快的、黢黑黢黑的、喷香喷香的、滚圆滚圆的等。

5.带“衬字”的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A里AB”式。这是一种不完全重叠,适用于双音节形容词,中间所衬的字“里”本身并无意义。此种格式须加“的”后才能作定语,但作谓语、补语和状语( “的”换成“地”)时要求不严格。此类词数目较少,例如:糊里糊涂、流里流气、土里土气、罗里罗嗦等。

另一种是“A里巴B”式。这种形式也适合双音节形容词,“AB”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固定的形容词,且形容词的语义大多带贬义或者为中性词,不可能为褒义形容词。例如:糊里巴涂、稀里巴岔、漆里巴黑、罗里巴嗦、稀里巴烂等,中间衬字“里巴”本身没意义。

(四)词缀表示法

用词缀表示形容词程度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中缀式和后缀式。

1.中缀式。这种形式经常和带“衬字”式混同,将本为一体的形容词拆开,加上中缀而成,一般单独作谓语和补语,表现不满的情绪居多。例如:花里胡哨、稀巴烂等,因为词缀与“衬字”最主要的区别可能就是词缀有意义,而“衬字”没意义,因此,这里的中缀的意思大多带有贬义,其中“巴”来源于南京方言的粗口,后变为中缀用法,并逐渐向“衬字”靠拢。

2.后缀式。后缀式有“A不XY式、A了XY式和AB/AXX”式三种。“A不XY”式是单音节形容词“A”加上后缀“不XY”得来的(X有时和Y相同);“A了(子)XY”式是单音节形容词“A”加上后缀“了(子)XY”得来的。这两种格式都可以充当谓语、定语(同“的”连用)和补语。例如:脏不拉唧、灰不溜秋、甜不唧唧、黑不隆冬、软了呱唧。还有一类是形容词后面加上“XX”后缀,表示程度加深,此处记作“AB/AXX”式,其中后缀“乎乎”的使用的频率比较高。这类词非常少,语法地位是充当谓语、补语、定语和状语。例如:凶巴巴、傻乎乎、病歪歪、神经兮兮。南京方言这类使用词缀表示形容词构词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相当明显。除了“AB/AXX”式中描写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因词而异外,其他一般表达不满的情绪。

(五)补语表示法

用补语表达南京方言形容词的程度,一般常用的形式有:“……死了、……得不得了、……得不轻、……得不行了和……得跟什么似的”五个。

1.“……死了”格式在南京话中使用较普遍,动词“死”紧贴形容词之后,“死”后面用助词“了”,表示程度达到了极点。用在人的感觉方面,有不满意的色彩。经常同副词“快”连用。例如:快冷死了、快热死了、累死了、烦死了、糊涂死了、马虎死了、罗嗦死了、迷糊死了等。

2.“……得不得了”这种类型一般是形容词后面加上“得不得了”来表示程度超出一般。但并不等于说此类句子一定描述的是贬义,也可以放在褒义形容词之后,表示褒义。因此,主要还是通过前面的形容词来判断褒贬。例如“坏得不得了”指人非常坏,“好得不得了”指人很好。

3.“……得不轻”只适用于贬义和中性形容词,表示情绪不满。例如:嚣张得不轻、疯得不轻、病得不轻、娇气得不轻等。

4.“……得不行了”也通常表示程度到了极点,表示的一般是人们不希望出现的状态。例如:忙得不行了、短得不行了、斜得不行了、老实得不行了、娇气得不行了、客气得不行了、黏糊得不行了、实在得不行了等。

5.“……得跟什么似的”。南京方言中,某些形容词加上“得跟什么似的”表示程度已经深得无法比喻了。例如:困得跟什么似的、累得跟什么似的、丑得跟什么似的、甜得跟什么似的、零碎得跟什么似的、啰嗦得跟什么似的、严实得跟什么似的、壮得跟什么似的、拽得跟什么似的等。

以上都是在形容词后加补语,还有一种是在形容词前加状语补语“不晓得多”,并且在形容词后面加语气词“哩”,例如“不晓得多好哩、不晓得多差劲哩、不晓得多险哩、不晓得多高兴哩”等。

三、南京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与普通话构成比较

南京方言中形容词生动形式与普通话相比,不仅类型多样,而且词汇量很大,使用很频繁。南京人口语中大量地、频繁地使用这些生动形式,使语言极富特色。南京方言中形容词生动形式具有加强或减弱语义程度、改变感情色彩、增加形象色彩和口语色彩、区别搭配习惯等作用。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一)普通话中的形容词生动形式都表示语义程度的加深,而南京方言中形容词生动形式除绝大多数表语义程度的加深外,少数表语义程度的减弱。这是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

(二)普通话里形容词生动形式多数表褒义,少数表中性,表贬义的极少;而南京方言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绝大多数表贬义,少数表中性,极少数表褒义。在词语的感情色彩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这种鲜明的感情色彩使语言表达更为准确具体。

(三)南京方言中形容词生动形式与普通话一样,表现出很强的形象色彩,使人产生某种联想、想象,从而增加颜色、声音、气味、形状、动态等方面的形象感,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多姿多彩。

(四)南京方言中形容词的各种生动形式均表现出非常强的口语色彩,显得通俗、诙谐、幽默,许多类型在庄重正式的场合则不适用。

(五)从语法功能上看,南京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与普通话的一样,主要充当定语、补语,有时也作谓语、状语,除了“的”字短语可以表示指称意义外,一般不作主语和宾语。

四、结语

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不同的方言有所不同,并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别。有些形式方言里常用,普通话却习惯于用别的形式来表现。从以上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南京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表示方法有五大类,大类中又可再细分为若干小类。不过南京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还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形式有待进一步举证和归纳分析。

南京方言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丰富多彩,极富表现力,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这成为普通话语汇的基础之一。正是汉语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言使得普通话更加鲜活灵动,富有情趣。

参考文献:

[1]郭玮,董印其.新疆汉语方言形容词结构方式特点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2007,(1).

[2]胡松柏.广丰方言形容词构成的特别格式[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3]刘文欣.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程度、否定表现[J].学术交流,2007,(8).

[4]龙泉.洪湖方言的状态形容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3).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6]潘国英.湖州方言中AAB式形容词的修辞特色[J].修辞学习,2004,(5).

[7]潘文国,叶步青.汉语的构词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邵炳军.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词缀与附加式构词法[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10]邢军.佳木斯方言中由词缀构成的形容词生动形式[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6,(7).

[11]徐波.宁波方言形容词摹状形式——兼议汉语的形态变化问题[J].语文研究,2001,(3).

[12]许阳.双峰方言中的程度副词[J].文教资料,2007,(5).

[13]杨绍林.彭州方言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14]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识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5]郑梦娟.ABB式形容词的语体特征分析[J].修辞学习,2004,(6).

(聂平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657409)

猜你喜欢

形容词方言南京
南京大闯关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