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研究

2009-07-15马如宏成桂芳

现代情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虚拟企业

马如宏 成桂芳

〔摘 要〕提出了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概念,并在修正的知识创造模型SECI′以及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无标度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无标度网络的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模型,该模型有效的克服了虚拟企业在知识协作创造方面面临的两大难题,即地域的广泛性和协作的低效性。

〔关键词〕无标度网络;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

〔中图分类号〕C939;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3-0188-04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的经济体系内,知识并不是和人才、资本、土地并列为制造资源之一,而是惟一有意义的一项资源[1]。企业的知识创造越来越成为确保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作为一种很重要的企业模式,知识创造对于虚拟企业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内涵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自组织过程包括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知识整合[2]。知识传播是基础,知识协作网络是一个基于知识传播的无标度网络[3]。

尽管知识传播也能产生一些新知识,但仅仅依靠这些知识的“微涨落”是不能完成预期的知识协作目标,知识创造仍然是知识协作的重要内容。虚拟企业内的知识创造是以知识传播,尤其是以知识传播中的知识“微涨落”为基础,且基于知识协作网络而展开,目的是促进把握市场机遇、提升虚拟企业竞争力,也称为基于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的知识创造。

基于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的知识创造不仅仅强调各个层次知识团体内的知识创造,更强调同一层次的知识团体间以及不同层次的知识团体间相互的协作创造,以期产生“1+1>2”的协作创造效应。另一方面,各知识团体之间有着很强的知识互补性,它们之间的知识创造必须建立在协作的基础之上。因而,基于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的知识创造又可称为知识协作创造。

虚拟企业在知识协作创造方面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各成员企业地域分布的广泛性;二是各成员企业协作的低效性,出现知识创造效应的“1+1<2”现象。如何克服这些难题对于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是非常重要与迫切的,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2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虚拟企业的知识协作创造

2.1 修正的知识创造模型SECI′

野中将知识的特性与知识创新主体结合,用潜移默化、外化、组合汇总、内化升华四种模式来描述企业知识创造过程,被理论界称为SECI知识创造螺旋模型[4]。作为首创性研究,我国学者对SECI模型的研究和评论也非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饶勇(2003)[5]和芮明杰等(2004)[6]。

本文在吸取饶勇、芮明杰等已有评价结论的基础上,对SECI模型的理论价值和缺陷进行再评价,见表1。

本文认为,SECI模型除了是封闭的、没有突出全新知识的创造之外,还存在以下两个缺陷:

(1)SECI模型是一个由员工到员工的一维知识循环演进的螺旋过程。然而,在企业知识创造过程中,除了个体员工间的一维互动过程,它还更多的涉及到团队层次的知识互动、企业层次的知识互动、甚至企业之间的知识互动。每一层次内的知识互动扩展了自身知识的质与量,低层次之间的知识互动推动了高层次的知识互动,从而完成知识在组织内的层次升级。

(2)SECI模型中的知识创造没有围绕某个目标展开,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企业的知识创造必须服务于企业,无目的的知识创造是低效的、分散的、转瞬即失的,虽然也能产生一些新知识。

由此,本文提出修正的知识创造模型SECI′,见图1。该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修正的知识创造模型SECI′以野中郁次郎的SECI原模型为基础,也包括潜移默化、外部明示、汇总组合、内部升华4种模式,但这四个模式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这里的潜移默化要求知识主体在将其他知识主体的隐性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的同时,要将对方的隐性知识与自身的知识以及外部知识充分结合与碰撞,要多思考,从而产生出全新的知识。

这里的外部明示要求知识主体在将其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同时,同样要自身的知识以及外部知识充分结合、碰撞,不要放过产生新知识的每一个机会。

这里的汇总组合要求将各种显性知识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中,善于利用这种显性知识的汇总组合,结合自身知识和外部知识,尽可能的产生超越于显性知识汇总组合的新知识。

这里的内部升华也是指知识主体将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隐性知识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知识以及外部知识进行思维的碰撞,鼓励全新知识的创造。

(2)修正的模型SECI′强调知识创造要基于一定的目标任务。围绕目标任务展开知识创造并不反对自由思考,只是知识创造的主线不能脱离面临的目标任务。

(3)修正的模型SECI′强调创新系统的开放性,要充分利用外部知识。从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开放性是知识创造系统自组织形成的重要条件,否则由于系统内知识熵的增加,系统将趋向于无序的、平衡的、“死”一样沉寂的热力学分支。

(4)修正的模型SECI′的主体可以是员工个体,也可以是知识团体,甚至还可以是企业组织。也就是,修正的知识创新模型SECI′具有应用的层次性,可以用于个体层次的知识创造,也可以是团体层次的知识创造、还可以是企业层次的知识创造。

2.2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虚拟企业的知识协作创造

2.2.1 重要假设

由于隐性知识传播的特殊性、隐性知识对虚拟企业的重要意义,这里着重研究虚拟企业的基于某隐性知识传播的知识协作创造网络(下面简称为“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网络”)下的知识协作创造。为使问题简单化、理解直观化,作如下假设:

某一隐性知识对于虚拟企业抓住市场机遇非常之重要,也是惟一之重要,即虚拟企业市场任务的实现仅仅需要基于该隐性知识展开的知识协作,然而只有极少数几个知识团体拥有它。

虽然上述假设比较理想化,但是基于上述假设研究出的结论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能够反应和代表基于一般隐性知识传播的知识协作创造网络下的知识协作创造的一般情况。两者之间仅仅是协作目标不同而已:一个以完成市场任务为协作目标;另一个则是该协作目标下的一个协作子目标。

2.2.2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无标度网络

由文献[3],以下结论成立:

虚拟企业的知识协作创造网络是一个以完成市场任务为协作目标的无标度网络,除了具有无标度特性(scale-free property)、小世界效应(small-world effect)[7]、中枢节点出现[7]、强韧性[7]和脆弱性[7]等外,还具有分形的特点,即虚拟企业整体的知识协作创造无标度网络由各个成员企业的知识协作创造无标度网络集成。

2.2.3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层次性

(1)虚拟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

虚拟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是各成员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网络的中枢节点(知识团体)之间的知识协作创造。该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以虚拟企业的市场任务为目标、以修正的SECI′模型为基础,直接关系到虚拟企业的成败。

虚拟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网络的节点是各个成员企业的知识协作创造无标度网络的中枢节点。这些中枢节点在知识拥有量、协作水平和知识传播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使得虚拟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是一个“强强联合”,同时也将虚拟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建立在成员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的广泛基础之上,能够充分运用各个成员企业的知识资源以及知识创造力。另一方面,由于成员企业层面的中枢节点的数量一般有限,几个有限的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中枢节点间即使是经常性的面对面的交流和协作也是有可能的,这样就解决了由于虚拟企业的地域广泛性给知识协作创造带来的难题。

在虚拟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网络的节点中也存在着极少数的几个中枢节点,这些中枢节点一般拥有某些核心知识,在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中处于核心地位,担负着对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宏观控制。

(2)成员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

成员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是各成员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网络内的相关节点(知识团体)间特别是相关节点(知识团体)与其中枢节点(知识团体)之间通过修正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不断的进行知识的协作创造的知识协作创造。

虚拟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灵感、需要思想的火花碰撞,需要知识创造的“小涨落”。此时,需要各个中枢节点知识团体与其所在成员企业的其他知识团体进行知识的协作创造,以吸取创造的灵感和火花,于是就产生了成员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成员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一方面以各节点知识团体的知识协作创造为基础,另一方面为虚拟企业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服务。

(3)知识团体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

知识团体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各成员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网络内的各节点(知识团体)内的员工个体之间通过修正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不断的进行知识的协作创造的过程。知识团体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成果是成员企业层面,乃至虚拟企业层面的重要基础。

(4)个体层面的知识创造

个体层面的知识协作创造是各成员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网络内的各节点(知识团体)内的员工个体自身的知识创造。个体层面的知识创造强调以修正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为基础,同时鼓励个体思维的“自由奔放”。

2.3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模型

在修正的知识创造模型SECI′以及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无标度网络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要求和特点,建立了基于无标度网络的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模型,见图2。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由高到低分为虚拟企业层次、成员企业层次、知识团体层次和个体层次,其中高层次的元素是由低层次的核心元素组成。因此,低层次知识创造是高层次知识创造的基础,高层次通过本层的元素控制、管理着下一层次的知识协作创造。同时,不管是个体层次的、成员企业层次的还是虚拟企业层次的知识协作创造,都是基于修正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

2.3.1 模型的基本路径

市场机遇和任务是虚拟企业存在的前提,当虚拟企业层次的知识协作创造无法立即完成市场任务时,其各个知识团体节点将带着各自的任务与所在成员企业内的其他知识团体进行知识的协作创造。如果此时还是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则将进一步挖掘各个相 关知识团体内的知识协作创造能力,直至单个员工个体的知识创造能力。然后,虚拟企业的 知识协作创造由员工个体层次上升至知识团体层次,再上升至成员企业层次,最终上升至虚 拟企业层次。

如果此时虚拟企业层次所协作创造的新知识已经达到市场机遇和任务的要求,则知识协作创造可以停止,各个成员企业开始分享知识协作创造剩余。分享知识协作创造剩余一方面是各个成员企分享虚拟企业市场任务完成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各个成员企业分享共同协作创造的新知识,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存量,提高未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如果此时虚拟企业层次所协作创造的新知识还没有达到虚拟企业市场机遇和任务的要求,则知识协作创造必须由高层到低层继续重复进行,也就是各层面知识协作创造主体根据已创造知识与市场机遇之间的差距进入新的知识协作创造过程。一般,协作知识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多个循环反复。

2.3.2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管理机制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管理机制就是对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各个层面的创造活动的控制、管理、约束和引导,其作用是将各个层面上的分散、局部、中性、微小的知识协作创造经过筛选和整合,使之系统化,以保证虚拟企业市场任务的完成。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管理机制具体包括:

(1)评价选择。由于各层面知识协作创造是在知识传播基础上的涨落,具有“中性”的特征,往往不一定适合虚拟企业市场机遇和任务的需要,因此要对它们进行筛选。选择与评价时,一要有一个定量的尺度;二要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三要有一个实施和管理选择评价的机构。

(2)控制管理。一是对各层知识团体内及知识团体间知识协作创造方向的管理 ,保证其协作创造方向不能偏离虚拟企业的总体目标;二是对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知识团体 之间的协作创造进行管理,保证“1+1>2”的协作创造效应。

(3)协作创造能力的考核和评价。虚拟企业对各个成员企业在知识协作创造的各个层次上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为以后虚拟企业组建时评价选择成员企业作参考,也为各个成员企业最后分享协作创造剩余提供依据。

一般来说,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管理机制的各项工作都是通过各层面的中枢节点展开的。

2.3.3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创造的宏观环境

尽管环境并不能直接产生新的知识,但它却是使知识协作创造成功的必要条件。从系统的角度,本文认为虚拟企业尤其要重视营造一种理想的工作氛围。虚拟企业的各个成员企业要能够营造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容易产生创新结果的自组织过程的心理和感情氛围,使知识团体之间、员工个体之间能够更有效的相互作用。理想的工作氛围中,还要特别注意虚拟企业及其成员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是知识创造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行为主体才能不断的获得新知识,才能不断促使其隐性和显性行为方式发生改变。因此,知识创造离不开学习。虚拟企业既要注重个人和知识团体层面的学习,也要重视整个企业层面的学习。

参考文献

[1]Nonaka I.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11-12).

[2]成桂芳,宁宣熙.基于虚拟企业信息网的成员企业间知识协作研究[J].情报杂志,2005,24(6):80-82.

[3]成桂芳,宁宣熙.基于隐性知识传播的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网络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9):25-27.

[4]Nonaka I.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4,5(1):14-37.

[5]饶勇.知识生产的动态过程与知识型企业的创建[J].经济管理,2003,(4):44-49.

[6]芮明杰,等.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对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模型的修正与扩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5):8-12.

[7]A.L.Barabási,H.Jeong,Z.Néda,E.Ravasz,A.Schubert,T.Vicsek,Evolution of the social network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s[J].Physical A 311,2002:590-614.

猜你喜欢

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知识创新的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虚拟企业组织设计问题研究
加强虚拟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间知识共享的动因、障碍分析
虚拟企业战略执行力构成要素分析
虚拟企业的耗散结构分析
中小型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研究①
虚拟企业治理与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