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惨烈上甘岭

2009-07-13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上甘岭战役安祥上甘岭

傅 力

上甘岭上漫山遍野的烈士墓地,很多墓里只埋着一只手、一条腿,或者一块骨头,因为他们的身体被炸飞了。上甘岭战役如此激烈,最后的胜利属于全体志愿军战士,是无数个黄继光不怕流血牺牲的结果。

年过七旬的吴安祥老人有一张精心保存了50多年的人物“肖像”,从时间上看照片并不很老,但照片的内容给吴老留下的回忆太沉重了,因为“大头像”不是别人,而是他生死与共的战友、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本人比“大头像”略瘦

这张照片是在上甘岭战役之后,志愿军十五军掀起向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学习的高潮中发下来的,每人一张,吴安祥小心地保存到了今天。悠悠岁月可以让影像变得模糊,但抹不去对战友的思念。黄继光烈士生前没有留下照片,这张大头像是画家根据战友们的记忆画出来的,然后翻拍成照片,英雄的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双目炯炯有神,吴安祥认为照片基本上“画出”了黄继光的真实容貌,只是脸型稍宽,如果再瘦一些就跟本人差不多了。

驻守上甘岭期间,吴安祥与黄继光都当上了通信兵。吴安祥是师部侦察科通信兵,黄继光是一三五团营部通信兵,平时两个人接触不多,吴安祥即使是火线送信,也送不到营部,只送到团部为止。然后团部再派人下送到各营部、连队。虽然不在同一条战壕里,但由于“角色”相近,两个人还是经常见面。每当各基层部队首长来司令部开会,作为东道主,吴安祥都会热情招待随首长前来的通信兵们。黄继光在20多个通信兵中特别惹人注意。因为他性格外向,爱说爱笑,和吴安祥也没少说过话,至于具体聊些什么,吴安祥老人现在已记不清了。不过,那时通信兵们聚在一起也没有别的可聊,全是交流作战经验,交流送信经验,怎样才能经受住残酷环境的考验,怎样照顾好首长等等。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后,两个人从此阴阳两隔。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密度超过柏林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打的一场硬仗。1952年9月和10月间,敌军把攻击目标选在了五圣山。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彭德怀曾指着地图严肃地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如果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历史负责!

敌我双方的目光都聚焦在弹丸之地的五圣山,而我军把大部分兵力和大量炮火部署在了西方山谷地,五圣山只剩下一支区区万余人的非主力部队——四十五师。而敌方动用了包括美军第七师、第一八七空降团在内的七万多人的庞大联军兵力。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战斗打响。美军520门重炮、27辆坦克发射的炮火以每秒钟6发的密度落在我军阵地上,而在长达8小时的时间里,我地面部队没有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只得任凭敌人的炮火肆虐。树木被打光,坚石炸成细土,电话线路全被炸断,据守两个高地的志愿军只能凭借步兵武器顽强抵御故人的进攻。激烈的战斗让战士们将储备的弹药消耗殆尽,打坏了多支机枪、冲锋枪和步枪,并付出了550人伤亡的沉重代价。就是在这样惨烈的情况下我军仍顽强坚守了四天,等退入坑道,四十五师投入战斗的15个步兵连全部打残,有的连人数少得编不齐一个班。

经过几次拉锯战和在坑道内多日坚守,四十五师伤亡过半,但还是在10月30日再度组织反攻,并在5小时内收复了主峰。又激战了半个多月,四十五师补充上来的10个连队全部打光后,才固守住阵地。上甘岭战役双方投入兵力的密度与火力的密度超过了二战中任何一次战役,即使柏林战役的兵力密度与火力密度也比不上上甘岭战役。我志愿军战士抗击了火力、人数都占绝对优势的敌人达43天之久,并最终守住了上甘岭,打出了志愿军的军威,打出了国威,此后美军再也没能组织起营以上的进攻,朝鲜的南疆北界得以稳固。

上甘岭一役,只有1.2万人的四十五师伤亡多达9000余人,吴安祥能够活下来亲眼目睹胜利的到来,算是幸运至极了。老实说,战斗打响之前,全军动员之际,吴安祥和很多战士一样,心里还真有些紧张,可也奇怪,等战斗打起来,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时候,紧绷的神经反而放松了。

很多烈士墓里只埋了块骨头

吴老告诉记者,当时战士们都怀有一种“绝亡思想”,战斗前互相留下家庭地址,如果自己牺牲了,请战友帮忙把遗物寄回老家。无论是言者还是听者,大家都非常平静,没有伤感,就像唠家常一样。枪炮声响起来后,战士们个个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堵枪眼、炸地堡、拉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面比比皆是,很多战士牺牲后连尸体都没留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提起逝去的战友,吴安祥老人仍不能自控,几次中断交谈,掩面躲进洗手间……

上甘岭上漫山遍野的烈士基地,很多墓里只埋着一只手,一条腿,或者一块骨头,因为他们的身体被炸飞了。我军在一次反击中,地堡内敌人的火力阻击了我军前进,19岁的苗族战士龙世昌看到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去,他一声不吭地拎了根爆破筒迎着弹雨就上去了。一发炮弹炸断了他的左腿,龙世昌拖着残腿继续向前爬,好不容易到了跟前,刚把爆破筒顺着枪眼塞进敌人地堡,又被推了出来。小龙反身捡起哧哧冒着烟的爆破筒再一次把它捅进去,地堡内敌人多,力气大,一起往外顶,龙世昌往里捅了一半就捅不动了,热血沸腾的小战士索性用尚显单薄的胸膛死死顶住,那焦急的神情似乎在盼着早点爆炸……爆破筒炸响了,龙世昌整个身躯随着硝烟化风而去,连块骨头都没留下。

黄继光是千万个英雄志愿军战士的杰出代表,当他爬到最后一个地堡前时已经身自七处枪伤,他几乎是用最后一点力气,挣扎着站了起来。指导员冯庆玉惊呼:“快,黄继光要堵枪眼!”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迹,因为鲜血已经在路上流光了。难以想象黄继光是凭借什么力量完成壮举的。黄继光惊天动地的一幕被许多战士看在眼里,但大部分人都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只有身负重伤的六连连长万福来幸存下来。当他听说黄继光仅仅被追授“二级英雄”时,深感不安。作为唯一幸存下来的目击者,他有责任上书陈述实情,于是万连长在医院里给上级写报告,志愿军总部很快做出决定,追授黄继光为“特级英雄”。

上甘岭战役如此激烈,其实仅凭一个黄继光也是无法获得全面胜利,最后的胜利属于全体志愿军战士,是无数个黄继光不怕流血牺牲的结果。

坑道内缺水喝尿也要趁热

吴安祥身在司令部,安全系数相对高一些,可当前线吃紧时,在司令部工作的战士也要前往增援,吴安祥多次请战,

可惜没有被批准,为此他还哭了鼻子。尽管没能走上前线直面死亡,但也是九死一生,几次与死神擦肩。在从师部到团部的十几公里远的送信路上,要通过好几道封锁线,常有通信兵倒在敌人的枪口下。时问久了,通信兵们总结出了经验,叫做“听三分钟,跑两分钟”。敌人开炮三分钟后一般会有两分钟的间隙,通信兵就利用短暂的间隙迅速通过。

上甘岭战役期间,吴安祥躲过几次劫难,但之后也是次遇险。有一次最悬,行军途中,敌机发现了他,一个俯冲让吴安祥清楚地看见了飞行员的眼睛,敌机投下的炸弹炸塌了一个废弃的掩体,吴安祥被泥土埋住,差点儿被憋死。苍天有眼,他竟神奇地一点点地拱了出来。

电影《上甘岭》至今被奉为抗美援朝战争片的经典,无数人为之动容。可在亲历战争的吴安祥眼里还远不够味儿,没有把上甘岭战役最艰苦的细节,最危险的场面表现出来。上甘岭坑道内渴到什么程度?人们恐怕难以想象,战士们先是吃牙膏,牙膏一时成了美味佳肴。很快,牙膏吃光了,就开始喝尿。喝尿也有学问,要早喝、趁热喝,时间一长尿液冒了泡就没法喝了。可到最后尿也没了,只得猛吸坑道内的凉气。十五军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为坑道内连队送去18个苹果,战士们一口不沾,全部摆在伤员面前。苹果在伤员里转了一圈,又完好无损地拿了回来。艰苦岁月,一个苹果就可能意味着生存,可大家都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样的团结友爱就是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感动得落泪。除了没水喝,战士们还要忍住毒气的攻击,阴险的敌人打开鼓风机,往坑道内熏硫磺,一些战士们的眼睛因此失明。

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炮火,拥有强大的空中支援,敌人肆无忌惮的轰炸会有所收敛,哪怕有足够的反坦克手雷,我们的战士都可能会避免更大的伤亡,会避免因送一桶水也要搭上几条性命的悲剧发生,而我们的战士太可爱了,他们没有抱怨,没有不满,更没有后退,因为在他们心中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吴老珍藏着一本老相册,大多是别人的留影。吴者怅然地说:这都是我昔日的战友,很多人不在了,我们活着的人非常怀念他们,他们的影像值得我永远珍藏。

选自《半月选读》

猜你喜欢

上甘岭战役安祥上甘岭
Discussion on interface deformation and liquid breakup mechanism in vapor–liquid two-phase flow
重释红色经典
高血压误诊误治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主题故事片《上甘岭》完成4K精致修复
上甘岭战役的战略复盘
防瘟老衲
苏联英雄“青年近卫军”在中国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张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