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2009-07-13麻桃花

新媒体研究 2009年21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教学内容

麻桃花

[摘要]计算机语言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几乎各专业都要开设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在高职高专进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提出高职高专语言教学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教学改革计算机语言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67-01

计算机语言就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的语言,是为了人与计算机间进行交流,专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是人与计算机间特有的用来交流的工具,计算机语言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下面以高级语言中的C语言为例,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C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设想了一些改革措施,与大家共勉。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不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把C语言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学习。但是,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归纳如下:

(一)学生兴趣较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语言教学中,普遍学生一直都认为概念较多,使用灵活,难于记忆和掌握,尤其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更是觉得难以理解,总认为计算机语言很难学。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一开始接触就有了心理压力,学习兴趣很难调动起来,此时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使得一大批学生就此放弃,很难再去主动的学习。

(二)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在计算机语言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计算机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早已听懂,而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进度快,感觉吃力,这样使得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更加深人地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把握教学进度。

(三)程序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差。通过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较死板的概念掌握较好,对简单的应用问题基本上也能回答,但对综合应用的题目大多无从下手,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学生最怕笔试的程序填空、机试的编程题。而且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也是很难独立完成程序的调试,如断点设置、单步执行、观察变量的当前值等,很难自己独立检查出程序中存在的错误,有时甚至是很简单的常见的问题也很难排查,因而更是无从谈起对知识进行拓展。这就说明学生在阅读程序和设计程序方面相对欠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缺乏创新思维。

二、改革措施

(一)以任务为核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何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步骤,教学内容组织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充分理解课程性质、课程特点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针对学习对象采用最合适的方式组织教学。

C语言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记住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知识。课堂上如果只是罗列知识点,学生很难记住,更无法谈及到对知识的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采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讲解,即通过对一个具体任务解决方法的分析从而引出知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记忆,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了解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二)重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中达到融会贯通。C语言的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高职高专一般所选用的教材都是基础教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中最基础的知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尽量做到前后连贯,由浅入深,将难点进行分散,达到循序渐进。例如,C语言中基础知识部分运算符和表达式部分内容繁多,如果堆到一块儿去讲,学生很容易厌烦,所以应该适当地分散开去讲。又如,每讲一种运算符和表达式,就举例引导学生学习编写简单的程序,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相关内容,又能了解C程序的组成以及调试过程,而且为后面学习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选择结构及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打下了基础。

(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精讲多练,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动脑多读程序、动手多写程序,通过多思考、多练习才能有所进步。因此,教师只需精讲知识点,其余时间放到学生对程序内容的考虑、对程序的设计以及程序的调试上,给学生以更多实践的机会。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理解,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二是应用,如何在自己的程序中加以应用,对知识的应用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让学生学懂,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去实践,去应用。因此,要给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通过对各种不同问题的解决,既有利于对语言的熟练掌握,而且对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程序设计的特点也会有更深的体会。

(四)因人而异,尽量做到照顾大局。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的动机、兴趣、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决定了C语言的教学需要因材施教。教师不能只教好学生而忽略差的,也不能只为了照顾差学生而耽误了好的,这时的教学进度很难把握。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任务来完成教学,即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鼓励他们自学,并给予方向性指导,让他们超前学习。对于多数的普通学生,则把精力放在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上,让他们学好基本功,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时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讲解内容,加强师生的互动效果,以降低学生学习的焦虑情绪。

(五)避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同一个问题来讲,如果程序能够正确地解决该问题,那么这个程序就是正确的,但这个程序到底好不好,又有其他的因素制约,比如,程序的可读性,是不是容易让人理解;程序的结构是否合理、符合逻辑;程序的执行效率以及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等。因此,一个程序的好坏,衡量的标准很多,而且并不是绝对的,可能不同的程序,适应的场合、对象也就不同。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应鼓励每一个同学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讲出来,不要局限于某种标准答案之中,将不同的想法列出来,一一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的优、缺点,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看到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能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优点、缺点。

三、结束语

总之,上述内容就是本人在几年的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并且也在逐步应用到C语言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濮阳槟,《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探索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探究
中职C语言单片机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探讨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计算机原理中C语言的应用价值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