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三个误区

2009-07-13徐金鑫

新媒体研究 2009年21期
关键词:小报任务驱动驱动

徐金鑫 张 越

[摘要]随着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被广泛的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各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得到普遍的运用。因此,将讨论在运用此教学模式中的常见的三个误区:只有练习,没有任务;只有任务,没有驱动;只有完成,没有评价。

[关键词]任务驱动驱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60-01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可见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有一定的必要的。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一、只有练习,没有任务

很多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把握不好练习与任务的界限。练习意义在于培养技能、技巧。而“任务“则是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完成的某件事,注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与练习有以下几点区别:

1.真实性:任务必须是现实工作中真实存在的。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不同职业的从业能力。例如:在讲解WORD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任务有幼儿园春节放假通知、幼儿园电子小报等,对于音乐舞蹈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任务有音乐会海报,名家名作赏析等。而练习却是普遍存在着通用性,不同的职业往往都可以实践。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有种紧迫感,从而促使他们产生“我要学”的思想。同时,可以使学生熟悉在工作中什么时候需要用信息技术,怎样用信息技术来完成日常的工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的目的。

2.完整性:从任务的含义可以看出完成任务要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成果,它不能掐头去尾的只做一个片段。而练习却可以只注重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当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需要的是完成一个个任务,而不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个知识点。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注重综合运用知识。这种知识包括对已学过旧知识的巩固和练习;对完成任务所需新知识的探究;以及要创意完成任务时所需知识的尝试。例如前面提到的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任务——幼儿园春节放假通知、幼儿园电子小报等,在完成的任务时就要求学生其成果可以直接在幼儿园中使用。

3.探究性:练习是具有一定的标准,练习的答案是一致的,就像我们做的过级考试试题。比如说如果在制作电子小报这个任务中要求在指定的位置插入一幅图片或文本框,那么任务就变成了练习,学生个性发挥创意的空间就会消失。如果教师只要求了主题和小报的要素,任务的完成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最后的结果也可以是各具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多个疑问,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只有任务,没有驱动

“任务驱动”中的驱动就是教学中教师作用的体现。很多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不知道要不要讲知识点,什么时候讲知识点。教师讲了知识点好像就没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全不讲又怕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只有清醒的认识到教师它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就可以改变这种无可适从的局面。

1.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不再是用“知识点”去牵引让学生做练习,而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信息时代的需求,将整个课程的知识网络模块化,精心设计教学模块的任务,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细致分析教材,结合不同的专业特色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要考虑不同学源层次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具有教师个性标签的教学任务。虽然一个任务不能涵盖所有的知识,但是教师从整个课程、整个学科的角度出发可以有层次,有选择的设计几个任务,任务的大小,难易也可由教师巧妙的安排。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

2.教师的引导作用。举例来说有的教师在讲制作电子小报这个任务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分析小报的要素要求,学生明白了怎样制作小报,反而不明白怎样用计算机来做小报。一个任务的完成是要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容,但决不能严重偏离了计算机学科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师的引导作用决不可忽视。

教师引导时首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进入工作状态。要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不受固定模式约束,防止形成定向思维。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其次应提供为完成任务方法上的引导,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协作,还是教师关键问题稍作点拨,以防止学生纠结在一些末节问题中,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课堂的效率,保证学生任务完成的有序进行。引导时要把握住以下原则: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绝不代替;学生能独立思考的,绝不提示[2]。教师不能总是以“超人”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什么都会,无所不能。要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让教师的引导作为一种同伴的互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刨析任务,发现问题,然后去探索。在这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道路上,驱动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的引导就是这条道路上的一盏盏明亮的路灯。

三、只有完成,没有评价

任务完成后由于时间和设备的关系往往对任务完成的情况草草做以评价,这样的评价即不客观也不全面。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评价自己,说明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够评价他人,说明对知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内化。

有时我们甚至要拿出专门的时间来评价。放慢步伐,仔细看一看我们学生的各具特色的成果。从而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激发学生更强的创作欲。每个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总有自己觉得最为称赞的地方。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树立自尊、自信,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批判性的反思。通过对他人的评价不仅是培养与他人交流的方式,还养成了他们能够进行认真研究的良好习惯。教师的评价要多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因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的能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这些能力往往不被学生本人和同伴所注意,此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的使学生有种成功和被认可的体验。评价也是对系统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总结归纳的一种方式。这样学生今后如果在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解决。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可以说“任务”是核心;“驱动”是线索;“评价”是提高。只有正确处理这三方面才能防止“任务驱动”教学形式化,僵硬化。

参考文献:

[1]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钱晓菁、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188).

猜你喜欢

小报任务驱动驱动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Should I Go on a Diet?
走进数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脑筋急转弯
居高临下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