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铭记历史告别悲伤

2009-07-13

党史纵横 2009年6期
关键词:铭记汶川灾区

岩 石

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作为历史的一页,它需要我们长久铭记。八万同胞长眠于地下,逝者长已矣;灾难启迪人生,生者常追思。

从“多难兴邦”的誓言到恢复重建的行动,从去年5·12天崩地裂的那一刻到今天,又有多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史实!在狂暴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实在过于渺小,成千上万的生灵会在瞬间消失。但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华民族,为了一个共同信念而存续,迄今为止的任何天灾人祸都未能使之倾垮,中国人的爱心、信心、决心、雄心所铸成的民族精神,更将超越时空,与天地同在,与人类共存。

我们要永远铭记汶川大地震中每一位罹难者的姓名。今天,人性得到显彰,人权得到保障,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珍惜,我们完全应该记下这些姓名。你们是我们的亲人、友人、同仁、同胞,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将永远得到祭奠和怀念。

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以国家的名义、以最高的仪式;为公民的大规模死亡哀悼,这是对死者最大的善。对生命的拯救,对生命的尊重,是衡量一个现代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全民默哀,证明了中国作为一个人权社会不会冷漠和淡忘公民的死亡。有评论说,汶川地震见证了中华民族向现代文明和普世价值的升华,灾难唤醒文明古国对个体生命的尊重。2008年,中华民族在地震废墟上重重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中国人的坚忍,让世界敬佩。中国式政府动员能力再一次证明了体制的能量。地震两小时后,国务院总理专机飞赴震区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10小时后,近两万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达灾区开展救援工作。随后,包括空降兵、海军陆战队、武警和消防官兵等20余个兵种的10多万大军陆续投入抗震救灾……外界震惊于中国政府动作之快,动员能量之大。

温家宝总理在面对灾民的时候曾说过,“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灾难激发了人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救援志愿者口号是“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政府来不及照顾的地方,我们去”。这样的行动,在中国各地,汇聚成巨大的暖流,温暖着这片饱受灾难的土地。

大灾催生大爱。惨烈的天灾,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悲伤的同时,也再次让13亿人的爱心汇聚成爱的海洋。一时间,“我要为抗震救灾做点什么”成了无数人的心愿、行动和荣耀。此次接收到捐赠款物数额之多,创下了历史之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血出血。每一个捐款箱前,每一辆献血车前,都排起了长龙,向灾区输送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与温暖。灾难让中华民族空前凝聚,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感叹:中国原来是这样!这个国家展现出一幅充满悲悯的画面,千百万的中国人排起长队,捐出钱、食品和衣物。通往灾区的道路上挤满了私家车,上面挂着写有“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字样的条幅。中国的“公民精神”并不缺失。

大灾一刻,世界与中国同在。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的救援队也相继抵达灾区。他们对每一位死者肃立默哀的举措给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外国媒体纷纷感叹“地震震出中国人的民族认同”,也震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灾难处理的认可。政府的开放举措,消解了世人对中华能否兼容普世文明的疑虑。及时大规模接受国际救援,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被外界看作是真正融入世界之举。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作比较,中国政府本次采取了现实主义态度。自然灾害是全人类的灾害,灾难让全世界感同身受。或者,灾难是全人类团结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地震虽然摧毁了家园,夺去了亲人生命,但却永远不能摧毁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意志。虽然创伤犹在,灾民已经开始在破碎的家园上忙碌,无言地向世界讲述着中国人民的坚忍与顽强。“好好活下去!”这句话诞生于汶川灾区,并将伴随灾区人民今后的日子。

如果逝去的亲人同胞地下有知,他们一定不希望我们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谭千秋老师最愿意看到的,是被他挽救的生命快乐成长。先人的血脉只能通过后人的生命延续,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对先人最大的告慰,就是后人旺盛强大的生命力。

要历史铭记,不仅需要我们的信念,更需要我们的行动。悲伤只会加重阴影,振奋才能告别不幸。悲伤只会扭曲记忆,反思才能总结经验。只有当灾区得到全面恢复,震灾的阴影从人们心中消除,只有中华民族真正做到自强不息实现伟大复兴了,我们才能告慰历史。

为了未来,让我们告别悲伤!要是以往的四川人、中国人不告别悲伤,在一次次天灾人祸之后,还会有今天的四川和中国吗?早在去年5月19日全民哀悼声中,震灾现场在天府广场和天安门广场就已爆发出“汶川不倒”、“四川雄起”、“中国万岁”的吼声,让我们将悲情、悲壮、悲歌转化为勃发的豪情和坚定的步伐,勇敢地承担起重建和振兴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铭记汶川灾区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曲奏汶川情花开时代梦
“5·12”汶川大地震10年记(上篇)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花溪区委离退局积极为云南鲁甸灾区捐款献爱心
汶川樱桃熟了
灾区笑脸
完形填空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