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语言在音乐作品中编配的艺术风格
2009-07-10黄洛华
摘要: 和声语言、音型织体运用的差异,是构成编配风格的根源。本文就此角度来论述和声语言在音乐作品中编配风格的形成及应用。
关键词: 编配风格;和声语言;音型织体
中图分类号:J6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2-0030-06
风格,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而钢琴编配的艺术风格,是以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音乐语言对乐曲进行二次创作而形成的编配特色。它建立在音乐整体的表现上:调式调性、和声体系、配器形式、复调技巧。和声运用与织体设计是确立编配风格的核心因素,不同的和声结构形态、不同的节奏音型将形成风格各异的编配技法。
一、和声语言奠定编配风格
和声语言,是形成键盘编配风格的基石。呈现纵向音响构成特征的和声,能明确调式调性的关系、能确立由和弦结构决定和声进行的原则及应用的方式方法。不同的和声技法以它不同的和声素材与应用,可构建各种特色的钢琴编配。
传统和声技法——以大小调自然音体系为主体、功能逻辑为基础。和声素材在调式的音列上以三度音程叠置的形式构成,并逐渐从自然音体系扩展到变化音体系,其音响丰富且色彩斑斓: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副三和弦、副七和弦、离调性变和弦、调内变和弦、以及同主音大小调混合变和弦等等。每运用一个和弦,都能呈现它的功能关系与归属倾向。仅仅三个正三和弦,已包罗了调式里的所有音并能明确调式调性。
例1 C大调
因此,在钢琴编配中,只用三个正三和弦再加上属七和弦,也能演绎好乐曲的内涵、并获得预想中的效果。
例2 福斯特:《啊!苏珊娜》
倘若加入副三和弦,既造就了和弦色彩、力度、音响上的强烈对比,也为乐曲平添调式的对置。运用副下属、副属和弦,使功能性与色彩性融于一体,让乐曲暂时游离主调向其它关系调靠拢而形成新颖的和声音响。
例3 新疆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传统和声格调典雅音响均衡,它以严谨的逻辑性和典型的程式性形成了传统编配的风格特征:强调每一和弦的前后序进——和弦的预备及解决、声部的严格进行 —— 禁止平行五度及八度、阻碍终止的固定模式 —— Ⅴ7和弦到Ⅵ和弦的进行、和声节奏的平衡 —— 严禁和声切分但允许和声延留。这种以逻辑进行为主体、色彩对比为点缀,要求声部纵横向的结合和谐而完美、平衡而规范的审美原则,使传统和声在钢琴编配中占据主导地位。 任何一首歌曲无论风格特征如何,理论上都能运用传统和声配置。可以说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和声技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永恒性。
例4 郑律成 :《我们多么幸福》
以上三例都是不同体裁的歌曲:有天真活泼的儿歌、具有浓浓乡情的民族音调、还有感情细腻的抒情旋律。这些表现各异的声乐作品,都可以运用传统和声配置。
不同的民族语言产生不同的民族音乐及民族风格。各民族音乐特殊的旋律线形成了不同风格特点的调式,而不同的调式又蕴藏着不同的和声因素。我国民间音乐曲调,(除了一些地方戏曲由于戏剧性的需要出现七声音阶)大部分都是以五声调式音阶构成 ——它由连续五度相生的5个音:宫、徴、商、羽、角而产生。这5个音的每个音都可成为一个调式的主音,从而形成了5种调式。由五声音阶组成的和弦,是明确汉族民族调式而有别于其它调式的骨干和弦,它与传统和声有着明显的区分,就是含有非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这些风格化的色彩性和弦结构有着多种表现形态:以五声调式音阶里的音,按3种音程大二度、纯四度、纯五度的交替组合叠置构成和弦。或以曲调的横向线条变为纵向的和弦结构。或在三度叠置和弦中附加六度音、七度音、二度音等等。虽然在为具有民族特点的旋律配置和声时,仍然以传统和声的三度叠置和弦结构为主体,但综合使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色彩性强但功能性弱的非三度叠置结构和弦及附加音形式和弦,却是确立民族编配技法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例7 践耳:《告诉你》
民族调式的音列结构及旋律形态决定了和声应用的特殊性。就和声序进而言,各级和弦之间可以形成广泛的相互连接:除传统和声固有的进行模式外、和弦根音关系的五度上行(如:Ⅴ-Ⅱ、Ⅱ-Ⅵ)、三度上行(如:Ⅰ-Ⅲ、Ⅵ-Ⅰ)、二度下行(如:Ⅲ-Ⅱ、Ⅵ-Ⅴ)可自由运用。
例9 新疆民歌:《 嘎哦丽泰》
在民族调式里,Ⅵ-Ⅴ、Ⅵ-Ⅲ、 Ⅲ-Ⅴ 、 Ⅵ -Ⅰ的和弦序进模式非常普遍,这与民间音乐的旋法息息相关。
在终止处理上,只要与旋律的音调相一致并符合其进行倾向,任何一个和弦(甚至于转位)都可以直接进行到主和弦构成终止式。由于民族调式注重横向声部线条化、强调低音进行富有旋律性,因而和弦的重复音、省略音就有了更多的灵活性与应用空间。
例11贺绿汀:《牧童短笛》
此例Ⅵ级直接进行到Ⅰ级构成结束终止。
流行音乐的和声应用集多种和声技法为一体。它既有传统的调性和声手法,也有各类自然调式及特殊调式的和声处理。其和声素材形态多变,在传统和声三度叠置结构的基础上赋以更多的色彩变化,并有意识地打破三和弦结构过于单纯协和的特性。常用的如附加六度音和弦结构、四度音代替三度音结构的留音和弦、自然七和弦代替同级三和弦、根音不变而和弦性质改变的变化和弦结构等等。
例12 H·亨特:《单程车票》
就是这个与和弦的根音形成大六度的#F音,改变了主和弦的性质及音响。
例13 日本古谣:《樱花》
与Ⅴ7和弦形成留音关系的D音本该下行二度级进解决,却任意让其独立存在,以新的和弦形态 ——留音和弦取代了传统和声的三度叠置结构。
例14 B·哈瓦德:《飞向月亮》
从音响效果感觉,自然七和弦当然比三和弦紧张,与和弦根音构成大七度的七和弦尤其明显,它的扩张力推动着音乐向前发展。
例15 A·曼扎内罗:《阿多罗》
附加大六度音和大九度音的终止主和弦,既改变了和弦性质、造就了色彩,更使音乐的结束还处于躁动不安的状态中。
另外,大小调各自有不同特色的和声素材:大调式采用含变化五音(升高或降低)的和弦来代替同级三和弦、以降六级音和弦代替相应的自然和弦。而小调式则十分强调Ⅳ级及bⅡ级的大和弦性质、双三音的属七和弦结构,来取代小三和弦及纯粹大小七和弦结构。这些流行音乐常用的和声素材,为传统和声的和谐完美注入颇有特色的碰撞因素,增加了和声音响的紧张度与冲突感。
例16 保罗·摩利埃:《黄昏之恋》
上例以bⅥ级取代自然大调的Ⅵ级小三和弦,获得调式调性的色彩对置。
例17 JimmyHeath:《大写 P》
属七和弦同时存在两个相互排挤的三音C与#C,并有意识地让它们处于不同的声部,可减少音响的碰击,但仍然保留不协和的因素。
流行音乐和弦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了和声应用与传统手法的异同。尤其是终止式的运用、和弦序进的方式、和声节奏的随意性等等。与传统和声一样,流行音乐的终止式同样有正格、变格、完全终止等等。但实质内容却在改变:终止的主和弦可附加六、七、九度音,阻碍终止以Ⅴ7 - Ⅳ进行,变格终止不仅仅是Ⅳ-Ⅰ、Ⅱ-Ⅰ还扩展至Ⅵ-Ⅰ。和声序进方式也是自由多样:和弦根音关系的上下五度、上下三度、上下二度及三全音进行。运用在即兴编配中一些惯用的和弦进行模式,显示了流行技法的本质。
例18童安格:《明天是否爱我》
上例的和弦序进,是流行音乐作品中最广泛使用的和声进行,也是与传统和声关系最密切的和声模式。
例19 N·罗塔:《我们的时光》
Ⅰ- Ⅴ - Ⅱm - Ⅵm的进行 ,有意识地削弱和声的功能性作用。
例20 齐秦:《大约在冬季》
连续二度关系的平行和弦进行,打破了传统和声平行五度的禁则。
例21B·哈瓦德《飞向月亮》
低音部的三全音进行,是有别于传统及民族编配的流行技法的和声特色之一。
这些和声运动形态最大的特点是以原位进行为主,但为了低音线条的流畅也可辅以一些转位,并允许声部间平行五、八度及一切增音程的进行。至于在和声节奏方面,更显示其独特的个性:不受节拍结构的约束、不怕削弱强拍的力度、不必非要考虑和声与旋律之间松紧疏密的关系,凭着音乐的感觉及旋律的进行自由地发展。
民族与流行和声技法,在传统和声的根基上变化发展产生,三者之间各有特色又相互兼容。各种技法极具显示各自特征的和弦结构形态及和弦序进原则,正是这些结构不同、音响不一的特性和弦以及丰富多样的应用法则,使它们之间的特殊性非常明确地凸显出来:传统和声严谨、民族和声中庸、流行音乐和声宽松自由。三种技法在钢琴编配应用上非常鲜明地体现出各自的艺术风格。
二、音型织体成就编配风格
在钢琴编配中,音型织体的运用与和声技法是息息相关的。
传统和声技法,是以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代表的和声理论与实践所形成的传统和声体系作依据,以大小调体系为主体、以三度叠置结构为基础的功能和声。在音型织体方面采用的是18世纪西方音乐的歌曲伴奏音型模式——不改变节拍结构的各种节奏组合:如柱式和弦织体、各种分解和弦织体、多层次综合音型织体等等。虽然民族技法与流行技法也采纳这些音型模式,但传统和声强调声部进行的原则,体现在音型演奏上和弦之间就有了非常严谨的声部连接:和弦音型层各音的走向须严格按照和声连接法或旋律连接法的规律进行。这一点准确无误地阐明传统编配技法的特性。
例22 韦伯:《猎人大合唱》
旋律与音型融为一体的柱式和弦织体,在传统技法编配中和弦的低音较多以原位进行。
例23 美国民歌:《牧场上的家》
让低音与和声音型层拉开一定的距离,音型的声部连接以平稳为主。
例24 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这种远距离半分解伴奏音型的音乐效果比较流动,低音的进行不影响和弦音型的声部连接。
例25 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
分解和弦音型在感觉上只具有旋律与伴奏声部两层次,其实它的低音层是独立的、和弦音型层的声部进行位于低音部之上。
这些都是典型的传统编配技法 —— 强调音乐的整体表现:层次的安排、音型之间的声部连接、低音线条的进行意义。
色彩性的非三度叠置和弦是民族和声技法的标志。从民歌或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本身具备的特性来看,它们所显示的色彩性要比逻辑性强烈得多,织体的选择必然要与其内涵(和声与旋律)相一致,并有别于传统技法以音型式为主的功能性设计。因此自成一体:如多线条法 ——模仿对位、对比旋律的结合,平行法——以平行四、五、八度音程进行,和声音型法——固定音型、音色或节奏模仿音型、分解音型。
多线条法是显示民族特色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之一。为避免掩盖和损坏原有的旋律性,可摈弃单纯的音型伴奏,而运用局部模仿或自由模仿的手法为旋律编配,用对比复调手法为主题添加一个在节奏、结构、线条进行方向上都形成对比的对位。这对于优美抒情、平稳流畅富有民族特色的曲调,要保持和发展它的纵横流动,采用多线条技术最为合适。
例26 蒙古民歌:《小黄鹂鸟》
例27山西民歌 :《小放牛》
民间音乐旋律的表现高于一切,优美悠长的线条用模仿或对比手法来发展,是任何音型织体都无法相比的。
平行法中的平行四、五度的进行,以古典音乐的审美原则被认为是空洞的音响、从听觉上感到削减了声部。而在民族调式旋律的伴奏中却很有特色,这种手法在不同的音区上可表现某种意境和画面、可描绘浓郁的民族色彩或刻画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
例28汪立才、郭颂 :《乌苏里船歌》
从传统编配技术里派生出来的和声音型法,在和声语言选择上虽以非三度叠置和弦结构为主,但和弦序进同样要考虑声部之间平稳以及逻辑性的连接。
例29青海民歌黄洛华编配:《在那遥远的地方》
最能显示流行编配技法的特色之一,是节奏形态的表现方式。虽说流行技法的音型织体源于古典音乐的各种节奏形式组合,但很多流行音乐通俗歌曲的节拍自由变换、节奏结构形式多样,在旋律中经常出现从弱拍切分至强拍、并以短时值节奏延留带出长时值节奏。这种隐藏强拍、强调弱拍节奏、淡化节拍结构规律的音型必然会渗透在伴奏中并被吸收进去。各种切分节奏结合着和声进行,犹如流动的乐思突然陷入偶尔的静止状态、似有千言万语却又戛然而止,蛰伏片刻才喷发着心中的情感。连平淡无奇的柱式音型由于旋律的切分节奏也变得生动充满活力。这些变异无序、冲突模糊的编配思维已越过传统技法平衡有序、和谐规范的审美意识。为音乐表现带来其他技法都不曾有的、令人惊喜的效果,并成为流行技法编配的主流。
例30许经燕编:《烟雨凄迷》
三、风格编配完善歌曲伴奏
不同的和声语言和音型织体构成了多种编配技法。研究这些不同编配技法的风格倾向,有助于面对不同艺术表现、不同艺术内容的歌曲时,避免仅以套用音型的手法而应给予最贴切的伴奏,达到音乐内容与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境界。从宏观来看,任何风格体裁、任何内容情绪的歌曲都能以传统技法编配。特别是以大小调创作的歌曲,用传统技法足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一首充满活力节奏感极强且带有时尚气息的通俗歌曲,即使调的属性是大小调,但用传统技法会显得过于严肃;用民族技法则难以相容。若民族气息很浓郁的旋律采用传统技法,伴奏中流动的线条则缺乏民族特色因素;用流行技法崇尚节奏音型的编配只会破坏悠长的旋律线。
以符合艺术风格要求的技法为歌曲编配,并不是说每首乐曲只能采用唯一的伴奏方式。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的。综观许多改编曲伴奏曲:有古典音乐被改编为轻音乐形式或以爵士风格演绎,有外国民歌用传统技法或现代技法编配。
下例同是巴西民歌《在路旁》,例28 用传统技法编配,规整有序、温文尔雅。例 29用爵士乐手段表现,自由无拘、跃动不羁。
例 31黄洛华编配:《在路旁》
有些歌曲,若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不同的心理角度去分析,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感宣泄:用传统技法表现内在深沉、用流行技法充满期待向往。
例33任达敏编配 :《月亮代表我的心》
以上两例都是相同的一首歌:汤尼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例30 采用传统编配技法。和声配置带有明显的倾向性、逻辑性的功能序进。分解和弦音型的声部连接严谨、低音层与和弦音型层清晰易辨。伴奏声部烘托着略带忧伤的旋律,如同爱情的独白、深沉而感人。例31 是典型的流行技法。无须解决的自然七和弦、独立存在的留音和弦,以及隐藏强拍的切分节奏配合着流行技法特有的、不受声部进行原则所约束的琶音,呈现的则是另一番的情感流露:对爱情除了自信、还有一点玩世不恭。
从和声、织体论证钢琴编配的艺术风格,目的不是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而是让你能意识到不同的和声语言、不同的音型织体可以造就怎样的一种音乐表现手段,在为歌曲进行二次创作时你就会去思考去探索:选择哪种编配技法才能真正地表达乐曲的内涵。
责任编辑:马林
The Compilation Style of Harmonic Language in Music
Huang Luohu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harmonic language, figure and fabric are the germ of compilation, which are able to create different styles, so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e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ilation styles from them.
Key words:
complication style; harmonic language; figure and fab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