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浑厚质朴 沉雄博大

2009-07-10

西部教育参考 2009年2期
关键词:霍去病匈奴雕刻

严 君

在高中教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欣赏课中,有《霍去病墓石雕刻》这一内容。多数同学对这一内容不理解,为什么先辈会如此造型?美在哪里?特别是学生将其同欧洲古典雕塑作了比较后,更加不解。为什么会把这样的作品放在教材中,是同学们共同的疑问,再加上汉代艺术作品本身造型质朴,艺术品味高,使得很多同学成了“门外汉”。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理解并欣赏这一内容,在授课中,我运用了大量的霍去病墓石雕刻图片,并且在教学中结合图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讲授:

一、霍去病墓石雕刻的由来

霍去病,西汉名将。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先后六次出击匈奴都大获全胜。被封为“骠骑将军”和“冠军侯”,对汉武帝欲为其营宅褒赏,他豪迈拒绝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表现了崇高的为国忘我精神,深得汉武帝刘彻的赏识。但他英年早逝,卒年二十三岁。霍去病的英年早逝,使汉武帝极为痛惜。为表彰其卓越的功勋,特赐陪葬茂陵并“为冢像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了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象征将军生前征战过的祁连山,为了更符合山区实况,便雕刻了许多兽类散置山上,以做点缀,现存完整的有立马、卧马、跃马、卧虎、卧象、蛙、鱼、野人、怪兽食羊、人与熊、野猪、蟾蜍等十四件石雕。

二、霍去病墓石雕刻的分类

霍去病墓石雕刻是主题性作品,为了表现特定的主题,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歌颂将军生前丰功伟绩的立马。立马后世称为“马踏匈奴”,一切情感表达皆由此展开。另一类是除立马之外的诸石雕塑,它散置于墓冢域周围,还有一些石块散乱立于冢上。

三、在教学中应突出以下重点

1. 雕刻立意巧妙、手法含蓄。

作者为了表现将军生前的丰功伟绩,并未直接表现将军跃马横戈,而是将立马和匈奴首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战马昂首挺胸,匈奴首领仰卧马下,使人马上联想到将军驰骋疆场的勃勃英姿。高度地概括了将军一生辉煌的戎马生涯,与直接表现将军的形象相比,更精练、更有表现力,也更含蓄;其他动物,如跃马的激动,伏虎的机警,卧牛的驯良等无不耐人回味。作者用浮雕与线刻的手法分别表现肢体、头部五官和须发鬃毛等重要的细部特征。把人与动物内在的生命力、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传神,给观者以无尽想象。

2. 造型随形赋意、因材施雕。

由于霍去病墓石雕刻手法质朴,与写实性雕塑相比造型有诸多不同,同学们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有疑惑和不解。教学中应着重强调墓石雕刻是根据天然石块大体的形状,赋予其适应的动物形态,稍加雕刻便成型,不仅外形肖似,而且神质的意似。“艺术家要模仿自然,并不是真正去刻画那自然的表面形式,乃是直接体会自然的精神,感觉那自然凭借物质以表现万物的过程,然后以自己的精神、理想情绪、感觉意志贯注到物质里面制作万形,使物质精神化。”霍去病墓石雕刻正是这样。如卧虎,石头的外形是长而圆的,上面的起伏好像老虎背,表现卧虎的形象恰到好处。由于形的赋意解决得好,以至于老虎身上的花纹浮雕、线刻等辅助手法,与天然石头浑然一体,神形兼备,为世人赞叹。其余诸石雕刻也无不这样造型。

3. 意象雕刻,因材施技。

霍去病墓石雕刻是在形体赋意的基础上,用浮雕、线刻等手法充分表达“意”的形象,也就是说在天然生成的动物形体上,作者用浅浮雕加线刻等手法表现动物的前后足、耳、口,尤其注重对口鼻、眼耳的特征表现。头部以下其他部位略施雕琢,有些地方的细节很难分辨是原来的石形还是人为加工过的,技法和作品自然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妙趣横生。

4. 因势取舍,简约概括。

从汉代遗留下来的造型艺术品来看,总体给我们的印象是简约概括。这与汉朝强硬的对外政策以及自信的民族心态有关。霍去病墓石雕刻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作者在塑造形体时,根据要表达的主体势态而作形体上的取舍加工,但又不是面面俱到,造型简约概括、大气沉雄。如立马,取势端直,背部的曲线为弓形,强调马骄傲的雄姿和松弛自信的心境,胸廓宽大而强壮,身下不镂空,强化了团块感和一种向上的势,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余诸石雕刻也无不如此,手法上不留痕迹,随势而为,为古代石雕之冠。

总之,汉代雕刻艺术总的时代风格是浑厚质朴,沉雄博大。霍去病墓石雕刻正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马踏匈奴》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古代唯一的一件纪念碑雕刻,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记住了将军崇高的品质和曾经的辉煌,而且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气质的古代石雕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以上内容提高和升华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二中)

猜你喜欢

霍去病匈奴雕刻
霍去病之死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霍去病
义退匈奴兵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飞将军抗匈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