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国家染指新疆内幕
2009-07-09
张 伟 萨 苏
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7·5事件”令人震惊,许多人指出,事件背后的“疆独”背景与海外渊源深厚,而几日来大部分西方媒体实实在在地成了“疆独”分子谬论的传声筒。从历史看,不少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染指新疆,扶植分裂势力,给当地带来了灾难。
扶植阿古柏伪政权
19世纪中叶,英国在完成了对印度的吞并后,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西北边陲。从1865年起,英印殖民当局开始派人潜入新疆。
1867年,中亚古国浩罕军官阿古柏在喀什窃土自立,随后,同英印当局进行勾结。1868年,英属印度康格拉茶园主罗伯特·沙敖专程赶到喀什,与阿古柏进一步勾结。在沙敖的暗中活动之下,英印方面向阿古柏政权赠送了大批武器和弹药。1870年,阿古柏率部攻占乌鲁木齐等地,几乎占领新疆全境。
当时,阿古柏除了拉拢英国外,还投靠了沙俄和土耳其。为了排挤俄国势力,英国加强对阿古柏的援助,使阿古柏越来越依赖它。英国通过已沦为其附庸的土耳其苏丹,派人去喀什,以土耳其苏丹的名义封阿古柏为天山南路一带的“米拉胡尔巴什”(意为统治者)。1873年秋,英印政府派道格拉斯·弗赛斯为全权使节,带着维多利亚女王给阿古柏的信和大批枪支弹药,率领一支300人队伍来到喀什。次年春,英国人与阿古柏签订条约,获得在喀什设立领事、通商、驻使等特权。随后,阿古柏秘密派代表分别前往伦敦和印度,英印方面则以沙敖为常驻喀什的正式代表。
与阿古柏签订协议之后,英国人得陇望蜀,要向阿古柏伪政权派驻“大使”级代表与“领事”级商务代办。结果引得俄国人赶忙跑来,“利益均沾”,也与阿古柏签订了一个类似条约,在新疆享受特权。
有了英国人撑腰,阿古柏公然威吓清政府,要求“独立”。1877年9月,忍无可忍的清廷驻英公使郭嵩焘专门照会英国外交部,要求英国政府从喀什召回沙敖。此时,随着左宗棠进军新疆,英国人操纵阿古柏的计划泡汤了。
作乱几十年的领事馆
扶植阿古柏失败后,英国人并未放弃在新疆的间谍活动。1911年,英国驻喀什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马继业成为首任总领事。马继业,中英混血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到任之后,他通过在喀什设立免费医疗机构,与当地官员共商抗俄之策,并为他们提供情报等手段,编织起了自己的关系网。
1912年,借喀什地区哥老会起事之机,英国擅自将领事馆的卫队从30多人增加到百余人。随后,马继业借口保护英方信使邮站,竟然无视中国主权,派英军强行进驻色勒库尔边卡。1913年,英国政府授予马继业爵士头衔,其地位甚至超过了驻京的英国公使朱尔典。同年,马继业签署命令,仿效沙俄领事馆的办法,在南疆地区非法登记“英侨”达615人,后来又在北疆诱人 “入籍”。一时间“侨民”数量大增,狐假虎威,尽享特权,很多人沦为英国的间谍工具。
在马继业的操纵下,大量西方“考古学家”进入新疆,在丝绸之路上掀起了一股规模甚大的掠夺、盗取文物的狂潮。盗取敦煌藏经洞文献的重要人物斯坦因之所以能够接连三次进入新疆“考察”,并将劫掠文物运送出境,靠的就是马继业。1912年11月,斯坦因筹备第三次入疆时,北洋政府拒发护照,马继业居然不顾中国政府的命令,经喀什观察使张应选认可,为斯坦因越权办理了签证。
1933年,南疆地区接连发生两起大规模叛乱。以沙比提大毛拉等为首的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喀什成立了所谓“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伪政权。叛乱爆发之前,英印当局向喀什派出大批间谍,进行民族分裂活动。英国驻喀什总领馆则是这些间谍人员的大本营。这一年,从苏联越狱的柯尔克孜族人艾山·玉素莆等人越境入疆,旋即被英国人招募,充任“东突”的总司令和秘书长。
在这场骚乱中,英国付出了5l万卢比宣传经费,英印政府还通过驻喀什总领馆,向沙比提大毛拉的武装提供了一万支各类枪械,并派出200名印度士兵做军事顾问。“东突”分裂政权被剿灭之后,英国人又支持“东突”余孽穆罕默德·伊敏在和田称王,建立了又一个分裂政权“伊斯兰教王国”。由于遭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这个“伊斯兰教王国”很快土崩瓦解。
英国派驻喀什的历任领事多是军人和所谓“中国通”,其中斯密士和支乐德本身就是职业间谍,1946年担任最后一任英国驻喀什领事的薛普顿更是英国谍报机构的老手。从领事馆建立到1948年领事馆撤销的几十年中,英国积极推行对新疆的渗透扩张政策,干涉新疆内政,挑拨新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统属关系,是20世纪前期新疆局势混乱的一个重要根源。
美国间谍在新疆
二战结束前后,美国人开始将目光瞄向新疆。他们认为,自己对这片广袤而蕴涵丰富战略资源、并与苏联有密切关系的地区缺乏了解。1943年,美国以苏联对新疆有领土野心为借口,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设立领事馆。1946年年底,美国国务院派包懋勋前往担任第三任领事。
包懋勋是美国培养多年的间谍能手,早年曾在中国当过传教士,会说些半吊子的中国话,对中国的社会情形有相当的了解。他在新疆的间谍活动主要针对苏联,搜集有关苏联特别是原子弹的情报。
除搜集情报外,包懋勋还积极拉拢有反苏反共倾向的新疆上层人物:曾经担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麦斯武德、哈密行政专员尧乐博斯、阿山行政专员乌斯满、回族大阿訇马良骏、塔城蒙古族女王乔嘉甫……包懋勋一方面争取这些人在政治上投靠美国,另一方面通过他们了解新疆各民族以及周边的情况。包懋勋回国述职后,副领事马克南主持领馆工作。
1947年6月,中、蒙边界北塔山地区爆发武装冲突。美国人马上利用该事件进行反苏活动。在乌斯满的陪同下,马克南亲赴北塔山最高峰视察,并绘制地图。他不仅亲自指挥增加兵力、修建道路,企图扩大战争,还组织美国新闻记者赴北塔山考察,大肆渲染“苏联侵略北塔山”,甚至伪造当地人民控诉书,混淆视听,大肆挑拨中苏关系。1948年6月,在马克南的暗中操纵之下,乌斯满在迪化组织了“反苏、反共、反三区革命委员会”,并乘机进攻阿山。
1949年8月初,美领事馆召集在迪化的各路反共势力,在迪化东郊水磨沟开会,制定“独立建国”行动预案,决定由进入新疆的国民党残部叶成、马呈祥等人死守新疆,在迪化成立“国家政府”,由麦斯武德任主席,伊敏和尧乐博斯任副主席,叶成和乌斯满分任国防军正副总司令,还设计了白底配14条红色彩条、中间嵌星月的“国旗”。考虑到叶成有可能发生动摇,美国人又准备了另一套方案:如果迪化的情况不允许,则在和田成立“政府”,由伊敏任主席,尧乐博斯任副主席,乌斯满任国防军总司令。
在会上,美国人还指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尧乐博斯都必须坚守哈密,和乌斯满合力抗击解放军西进。而此时,解放军在西北战场连获大捷,歼灭国民党在西北的主力部队胡宗南、马步芳所部,解放了青海西宁,向河西走廊挺进。
美国策划建立“伊斯兰共和国”的阴谋流产后,转而妄图凭借大漠戈壁、冰山险峰阻挡解放军西进。新疆和平解放前夕,马克南还指示逃窜到新疆的国民党残部马呈祥等人做困兽之斗。而当人民解放军进驻迪化之后却发现,曾经车水马龙的美国领事馆,早已人去楼空。而在美国领事馆的库房和密室中,却发现了大批军用品及通讯器材。
根据乌斯满被捕后的供词,马克南曾对他说:“你和贾尼木汗等人可同我到美国去,让你们参加联合国大会,提出新疆的哈族问题,美国是赞成这样做的,不过需要你们去作证明。”
马克南没能逃脱命运对他的惩罚,他本打算由西藏逃往印度,然而由于他和他的两名白俄同伙语言不通,1950年4月29日,当他高兴地走向前来“迎接”他的藏军时,却被不明情况的藏军士兵一枪毙命。
列强难脱干系
今天“东突运动”的种子是列强们共同埋下的。除英、美、沙俄外,日本、德国以及土耳其也脱不了干系。
德国早在一战就对新疆感兴趣,二战前更积极资助“疆独”分子,由于与英国为敌,德国希望通过挑唆“疆独”,从侧翼威胁印度和中东的英国领地。许多“疆独”组织的总部都设在柏林。
奥斯曼土耳其在20世纪初积极鼓吹“泛突厥主义”,土耳其的宗教人士和教师大量渗入新疆,灌输“疆独”和“泛突厥思想”,影响深远。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对有关“东突”的消息十分重视,下令周边日本使领馆大量收集情报。由于日本此时已经开始谋求侵犯被称为“蒙疆”的内蒙地区,控制新疆显然可以作为“蒙疆”地区的屏障和下一个侵略跳板。日本甚至收留了奥斯曼帝国末代苏丹阿卜杜尔·海米德二世之子,计划让他出任“独立王国”的首脑。因此,在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覆灭之后,“东突”分子纷纷外逃之际,日本政府却要求驻外官员积极与他们建立联系。“东突”的精神领袖伊敏就是日本驻阿富汗领事馆的常客,后应邀访问日本。日本的报刊也不断出现关于新疆的造势文章,鼓吹日本应以防止赤化为由介入新疆事务。
日本还在北京西单(后改到呼和浩特)开设“竹内公馆”,专门容留“东突”人员。表面上是进行维吾尔文化的研究,实际意图则是“维持华北,就必须维持其邻接的内蒙,维持内蒙,就必须对新疆有所控制”(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员菅原纯目语)。只不过,1939年以后,日本集中精力于太平洋方面,无暇顾及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