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2009-07-08喻传家
喻传家
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理解上的误区以及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得出面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1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由来
2000年10月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名词取代了沿用近20年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同时也揭开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史上新的篇章。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部也要求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从而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知识创建的协作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很好的学习伙伴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但要把信息技术变为学生手中的“纸”和“笔”,首先要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一步深入奠定物质基础。2003年3月颁布的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预示着课程整合风暴的来临。
2 “整合”之痛——究竟是谁在整合谁
现在的课程整合几乎达到了无课不整合、无科不整合的最高境界。可问题是课程整合的主角到底是谁?究竟是谁在整合谁?
说是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可实际上是加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甚至过头,而减弱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的功能甚至忽略不计,由“双价值”变成了“单价值”。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是先驱、骨干、帮助者、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者,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课教好,还肩负着课程整合的重担,是这场变革中的主角,“信息技术必修课”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之间应是一种动态并存互生的关系,没有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的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能成功吗?
3 整合风暴来临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准备好了吗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苗逢春指出:要想顺利的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因素:(1)全民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到达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这里的全民包括教师、学生、家长)。(2)社会、家庭有足够的硬件设备提供信息技术的学习与使用。
然而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其他学科教师有能力承担起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吗?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普遍吗?整合方式成熟得让我们放心了吗?须知“术业有专攻”这一说法,全能型人才可遇不可求。为何我国现阶段很难找到同时精通物理、生物、化学的教师呢?课程整合是该降降温了。另外,我国社区和家庭有足够的设备供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吗?广大家长有能力承担这种责任吗?在中考、高考的学习压力面前,有真正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准备吗?
尽管中国的网民规模和普及率持续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率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只能排在第87位。究其原因,在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信息技术整合不成熟的今天,在社会(尤其是家长)难以承担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任务的今天,信息技术必修课作为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培养的主渠道责无旁贷,在国家层面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地位近期不会被削弱,反而会被加强。即使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及其他渠道相对成熟后的将来,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自身会相应发展、成熟与分化。信息技术课也将以新的形态继续存在,与信息技术的学科应用共存互生,仍将为学生提供系统、多样化、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教育。
4 面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正确态度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应看到大趋势,但具体怎么改还需慎重考虑,既不能停步不前,又不能头脑发热一窝蜂的上。现阶段,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科都可以和信息技术整合,强行整合反而有悖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初衷,势必导致失败。面对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沿海发达地区步伐可以稍稍加快,有了先进经验即可带动内地的课改深化。信息技术教师则应坚持不懈抓好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学习,既要做教育技术研究、运用的权威,又要做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尤其在课程整合方面建议尽量扩大阅读面,完善知识结构,义无反顾地去支持并引领这场新的教育变革。同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会工作也会生活!